李 慧
(太原理工大學 礦業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王家莊煤礦為改擴建礦井,正在開拓15號煤層,頂板為K2石灰巖的堅硬頂板,煤質軟,巷道形成20 d后就產生片幫,2月后片幫更加嚴重,經分析,軟煤堅硬頂板是工程建設的主要問題。堅硬頂板具有節理裂隙不發育、整體性好、強度高、厚度大等特點,其礦壓顯現較其它頂板更為強烈,是長期以來困擾采礦界的一大難題。由于頂板堅硬、煤質軟,巷道開挖后形成“簡支梁”結構,易造成煤壁片幫或整體下沉。本文以王家莊煤礦150101運輸順槽為例,研究軟煤堅硬頂板大斷面煤層巷道的變形破壞機理,提出了合理的巷道支護方式及支護參數,能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王家煤礦15號煤層厚4.15~5.03 m、平均4.32 m,傾角5~9°,平均埋深206m,結構簡單,含1層夾矸。頂板為K2石灰巖,厚度為5.60~9.50m、平均7.45 m,穩固性好。底板為泥巖或粉砂質泥巖,厚10.30~15.70m、平均12.90m。巷道沿煤層頂板掘進、全煤巷布置,矩形斷面,凈寬4.4m,凈高4.3m,凈斷面積18.92m2,錨網支護。采用φ18mm×2000mm型全螺紋鋼等強錨桿,頂錨桿間排距2000mm×1000mm;幫錨桿間排距900mm×900mm。巷道掘進期間,兩幫變形較大、片幫嚴重;若進入回采期間,由于受超前支承壓力的影響及應力場的重新分布,破壞程度可能會加劇,因此需加強巷道管理與支護。
根據15號煤層賦存條件及圍巖特性,采用離散元分析軟件UDEC建立數值計算模型見圖1,模型左、右邊界為鉸支,底部固支,上部為自由面,按所受覆巖的垂直應力計算。煤、巖物理力學特性,根據實驗室測試結果取其平均值,如表1所示。

圖1 數值計算模型

表1 煤、巖物理力學性能表
巷道開挖后,在無任何材料支護的情況下,其圍巖變形破壞及應力分布,見圖2。根據圖2結果分析看出:

圖2 無支護時的圍巖變形破壞及應力分布圖
1)巷道變形破壞范圍大。主要發生在巷道兩幫、兩幫與底板交匯處,尤其兩幫較為嚴重,甚至發生整體性的片幫,頂板破壞程度很小。巷道變形破壞先從兩幫開始,接著發生底臌,但對頂板影響不大。
2)兩幫變形量大于頂板變形量。兩幫最大變形量達130 mm,頂板變形量僅6 mm,說明頂板完整性好、兩幫受載大,形成“簡支梁”承載結構。由于煤質軟,承載能力有限,導致兩幫變形,隨著頂板與覆巖的運移及應力場的重新分布,將會引起兩幫變形破壞加大,甚至整體下沉。
3)應力較集中。圍巖應力主要集中于巷道兩幫與頂、底板的交匯處,最大水平應力10 MPa,最大垂直應力8MPa,最大剪應力15MPa。
結合現場巷道開挖后的實際情況與數值模擬結果看出,造成巷道圍巖變形破壞的主要原因是:煤體強度低、圍巖承載能力低,巷道兩幫是圍巖控制重點。
通過上述煤巷變形破壞機理可知:頂板變形破壞程度小,可對其不支護,但考慮到頂板可能會因暴露時間較長產生風化或遇破碎帶、構造帶產生脫落等現象,因此確定對其采用錨網支護。每排設3根錨桿,采用φ18mm×2000mm型全螺紋鋼等強錨桿,間排距2000mm×1000mm。對于兩幫,由于煤體軟,需加強支護,根據理論計算并結合現場實際,兩幫采用錨網支護,錨桿為φ18mm×2400mm型全螺紋鋼等強錨桿,間排距850 mm×800 mm,金屬網全用10號鐵絲編制,網格100mm×100mm。
根據確定的支護方式與參數,采用數值模擬對其圍巖變形與破壞進行分析,見圖3。根據圖3結果分析看出:

圖3 支護后的圍巖變形破壞及應力分布圖
1)巷道整體穩定性能明顯提高,變形破壞程度減小,尤其是兩幫的完整性保持較好,兩幫與底板交接處的變形破壞程度大大降低。
2)應力集中區域有了變化,主要分布于巷道頂板、兩幫與頂板交匯處,最大水平應力9 MPa,最大垂直應力4.5MPa,最大剪應力4MPa。可見,由于錨桿的擠壓加固作用,優化支護參數后,擴大了固化區域,使兩幫松軟煤體得以加固,改善了巷道的穩定性。
針對軟煤堅硬頂板大斷面煤巷的變形破壞與支護效果,優化了王家莊煤礦150101運輸順槽的支護參數:幫錨桿采用φ18mm×2400mm型全螺紋鋼等強錨桿,間排距850 mm×800 mm;頂錨桿仍用φ18 mm×2 000 mm型全螺紋鋼等強錨桿,間排距2 000 mm×1 000 mm,頂角錨桿與水平面夾角70°;金屬網全用10號鐵絲編制,網格100 mm×100 mm;采用φ130mm×10mm的圓形鐵托盤。
為了監測巷道支護參數改變后的變形,分別在頂板及兩幫設置了三個監測點實時監測,根據監測統計,巷道頂板下沉量4 mm,兩幫最大移近量105 mm和102 mm,頂板下沉量和兩幫移近量都有降低,片幫現象得到改善。可見,通過支護參數優化,巷道圍巖的變形得到一定控制,錨桿長度和間距的變化能增大錨固范圍,對改善圍巖穩定性起了重要作用。
1)結合現場實際,采用UDEC軟件數值模擬分析,指出了無支護條件下巷道圍巖變形破壞的主要原因:煤體強度低、圍巖承載能力低。
2)提出了巷道的支護方案,優化支護參數后提高了圍巖的穩定性,圍巖變形得到很好控制,頂板、兩幫的變形量分別降低33%、19%和21%,片幫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3)以優化后的支護參數為指導,進行了現場試驗,結果表明:錨桿長度和間距等的改變,增大了錨固范圍,改善了圍巖穩定性,取得了顯著效果。
[1]安百富,周楠,張強.對拉工作面大斷面巷道超前支護技術[J].煤礦安全,2012,43(3):48-50.
[2]張亮,方新秋,郭輝.復合頂板松軟煤層巷道變形破壞機理及合理支護設計[J].煤礦安全,2012,43(2):63-66.
[3]王衛軍,彭剛,黃俊.高應力極軟破碎巖層巷道高強度耦合支護技術研究[J].煤炭學報,2011,36(2):223-228.
[4]方樹林.特厚夾層堅硬頂板大斷面掘進巷道圍巖變形特征與支護技術研究[J].煤炭工程,2012(2):30-32.
[5]張向東,黃開勇,楚金祎.軟巖條件下大斷面巷道支護技術的實踐與研究[J].力學與實踐,2012,34(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