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慶
(山西潞安集團 潞寧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寧武 036706)
潞寧孟家窯煤業主斜井巷道,已服務7 a,按計劃還要服務4~5 a,巷道原來主要采用木棚支護或砌碹支護,局部巷道圍巖裸露、未支護,隨著巷道服務年限的延長、周圍巷道掘進及工作面回采影響,原有支護方式很難保證巷道安全。因此,要對主斜井巷道進行加固技術研究。
主斜井長約300 m,坡度約12°,埋深約90~140 m,全巖巷道。主斜井與1620運輸巷交叉點與2號煤層垂直距離約10 m,巷道采用木棚或者砌碹支護,巷道局部裸露。主斜井位置見圖1。

圖1 主斜井位置圖主斜井位置圖
根據孟家窯煤業提供的地質資料,礦區構造簡單,主斜井掘進中沒有遇到較大斷層等構造,地應力測量顯示,在1620運輸巷距主斜井5 m處,最大水平主應力4.01 MPa,方向N 8.78°W;最小水平主應力為2.93MPa;垂直主應力3.7MPa。主斜井頂板主要為泥巖、砂質泥巖、細粒砂巖;底板主要為細粒砂巖,其中泥巖抗壓強度為9.2~23.5 MPa,砂質泥巖自然抗壓強度為18.1~24.6 MPa,細粒砂巖自然抗壓強度為32.6~59.1 MPa。主斜井頂板圍巖狀況如表1所示。

表1 主斜井頂底板圍巖狀況
主斜井巷道已經服務7a,原來多采用木棚支護,支護強度低,對巷道變形情況不了解,要進行巷道加固技術研究。首先為弄清楚巷道的圍巖狀況,采用JL-IDOL2009v5.31智能鉆孔電視窺視儀,分析頂板圍巖結構狀況,選取3個鉆孔,分別距端頭270 m、285m、390 m處。選1號鉆孔0~5.4 m范圍內頂板狀況,見圖2。圖中1號鉆孔窺視結果顯示,0~0.45m范圍內,出現了比較明顯縱向裂隙;0.45~3.1 m范圍內,頂板鉆孔圍巖較完整,基本沒有裂隙里層;3.1~5.7 m范圍內,頂板鉆孔圍巖節理較發育,節理、裂隙縱橫交錯,局部段圍巖較破碎;5.7~10.6 m范圍內,頂板鉆孔圍巖整體較好,局部有節理、裂隙,如7.55 m、8.2 m處。2號鉆孔窺視結果顯示,該處鉆孔圍巖整體較好,基本沒有節理、離層、裂隙,頂板較完整,局部有節理。3號鉆孔窺視結果顯示:0~7.5m圍巖整體較好,基本沒有節理、離層、裂隙,頂板較完整;8~9.3m范圍內,局部段圍巖較破碎,如8.1~8.4m處。從主斜井整個鉆孔窺視結果來看,巷道頂板圍巖基本完整,基本沒有離層,局部段有原生節理、裂隙。

圖2 主斜井1號鉆孔0~5.4 m頂板圍巖狀況
為了保證主斜井支護效果,需在井下錨桿支護施工前,對巖體進行可錨性試驗。為保證孟家窯巷道錨網支護技術實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針對主斜井加固段圍巖特征,結合鉆孔窺視結果,進行了該類條件下圍巖可錨性試驗。主斜井270 m、290 m、350 m、390m。錨索材料為φ18.9mm,1×7股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長度7300mm,極限破斷拉力400 kN,延伸率4%,樹脂加長錨固,三支藥卷為一支K2335和兩支Z2360。施工機具MQT120頂錨桿鉆機,鉆頭φ28 mm雙翼。檢測機具為風動錨索張拉機具,最大量程320kN。錨索可錨性試驗條件及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斜井錨索可錨性試驗結果
試驗在加固段不同位置共選用了4根錨索,以錨索錨固力達250kN即具有可錨性,從整個試驗結果來看,錨索的可錨率較高。由上分析及井下圍巖可錨試驗結果看,孟家窯主斜井適合采用錨網支護技術進行加固。
根據主斜井頂板窺視結果,依據巖體錨固性能試驗結果,基于高預應力錨桿支護理論[1-2],提出主斜井加固方案:主斜井斷面呈半圓拱形,半徑1.6 m,凈寬度3.20m,高2.9m,凈斷面積8.28m2。
錨桿桿體為φ20左旋無縱筋螺紋鋼筋,鋼號335號,長度2400mm。錨索材料為φ18.9mm,1×7股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長度7 300 mm,每兩排錨桿打1根錨索,排距2 000 mm。錨索托盤采用300 mm×300 mm×16 mm高強度可調心托板及配套鎖具。采用鋼筋網護幫和頂,網孔規格80mm×80 mm,網片規格3500mm×1100mm,兩個網片對接100mm。錨桿預緊扭矩≥300Nm,但禁止大于500Nm。錨索預應力不低于250kN。主斜井錨桿(索)支護斷面布置,見圖3。

圖3 主斜井錨桿(索)支護斷面圖
為了有效評價主斜井加固效果,7605在150 m位置設置一個綜合觀測站,分別對巷道表面位移、頂板離層、以及錨桿、錨索受力進行監測。

圖4 主斜井表面位移變化曲線
主斜井表面位移變化曲線見圖4,主斜井右幫、左幫、頂板下沉量分別為10 mm、17 mm、9 mm,從開挖到初期穩定,歷時較短,巷道變形量小,兩幫和頂板變形量增幅也很小,巷道穩定。

圖5 主斜井錨桿受力變化曲線
錨桿受力觀測曲線見圖5,從圖看出,巷道開挖初期,錨桿受力變化較小,受力增幅小,最終錨桿受力穩定。兩幫受力大,頂板受力均衡。左幫錨桿受力20.56 kN,頂部錨桿受力35.06 kN,右幫錨桿受力134.8 kN,頂板錨索受力為191.40 kN和200.68kN。
由上分析可知,錨桿(索)最終受力和增幅都很小,錨桿(索)受力變化與巷道變形趨勢基本一致,錨桿(索)受力穩定周期短,巷道穩定。
①分析主斜井具體工程環境,采用鉆孔窺視進行不同位置頂板,結合鉆孔窺視整體結果,進行巖體錨固性能試驗,試驗結果表明,主斜井可采用錨網索進行加固。②依據巷道巖體錨固性能試驗結果,基于高預應力錨桿支護理論,提出采用錨網(索)支護技術進行加固,并確定了加固方案。③井下礦壓監測結果表明,文中設計的加固方案有效控制了圍巖變形,提高了圍巖的穩定性,保證了巷道正常使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加固方式。
[1]康紅普,王金華.煤巷錨桿支護理論與成套技術[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7.
[2]康紅普,姜鐵明,高富強.預應力在錨桿支護中的作用[J].煤炭學報,2007,32(7):67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