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物流協會 宋 方
首先以科學發展觀為總體指導發展方向,依照“當局指導、市場運作、削減環節、惠民利農”的準則,進一步加快蔬菜流通建設,建立適合城鎮居民消費生活的干凈、衛生、平價、安全的現代化菜市場,并由專業機構組織菜農進行蔬菜直銷,削減流通環節,降低蔬菜賣價,已經成為政府重點關注的民生問題。
城市菜市場建設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便民、利民為出發點,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構建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規范、環境優美的城市標準化菜市場服務體系,營造方便、安全、舒心的消費環境。

政府指導、市場運作。政府作為指導單位,安排引導資金,吸引有菜市場建設投資意向的風投,加快菜市場的改造升級和新建。
覆蓋社區、便民利民。按照社區人口密度和服務半徑,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全面覆蓋,打造15分鐘買菜生活圈。
主輔結合,循序漸進。菜市場建設要以建設標準化菜市場為主,設立菜農直銷鋪為輔,同時積極清退馬路市場、街頭交易攤點。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規劃要求,因地制宜,通過新建、改造、租賃或利用現有閑置建筑、設施等形式建設標準化菜市場,實現城市資源的有效利用。
標準的現代化城鎮社區農產品菜市場應該包括以下功能區:
(1)綜合辦公樓。可設六層框架結構。主要部門:經理辦公室、防火辦公室、后勤總務處、保潔部、保安部 、監控中心 、招商銷售部、檔案室、經營者樂園(活動中心)、宣傳推廣部、廣播室、信息中心、統計部、財務部、農藥殘留檢測中心、司法辦等。
(2)收費中心。在主入口外側,與銀行及地秤聯合辦公,一卡通,杜絕亂收費。
(3)銀行。與電子交易相聯系,減少現金交易,保證流通安全。
(4)洗浴、賓館。客商歇息的港灣。
(5)場內網點。主要提供市場商務服務,如:小吃、美發、網吧、超市、中介、配貨等。
(6)加油站。設置風雨棚、加油機在市場主出口處,主要滿足市場內客商起早貪黑趕路需求。在大型市場內配套服務設施也是市場現代化高標準的一個標志。
(7)汽車大修廠。保證客商得到及時、可靠、實惠的服務。
(8)冷凍庫。為水產、肉食提供庫房。
(9)保鮮庫。為調劑市場儲藏果疏,特別是地產果蔬收集外運必備條件,為地產果蔬走出去提供保障。
(10)2個外地蔬菜交易大廳。鋼結構封閉保溫結構,高應達10m,頂部設有軸流風機排煙設施,下部有供熱排管供暖,廳內可同時停放批發車輛。
(11)地產蔬菜交易大廳。主要為當地種植商戶提供批發或零售場地,無需再在路邊、雨里、雪地銷售自家土地出產的農產品,在停放農用車、電動車的同時,還可以堆貨擺攤。
(12)特菜交易大廳。以海南、進口的精裝、特殊果蔬產品為主,室內設采暖系統。
(13)水果交易大廳。可停放批發車輛或堆積攤位。
(14)土特產大廳。以蘑菇、木耳、鹿茸產品等干貨、山珍、干果、調料、熟食、雜糧為主,四周為固定攤位,中間為活動攤位及停車批發位。
(15)鮮凍肉食、禽蛋交易大廳。四周為固定攤位,市場內設有禽類宰殺加工車間,中間為活動攤位及停車批發位。
(16)百貨綜合大廳。包括五金、工具、日雜、小食品等商店。
(17)水產交易大廳。以冷凍、鮮活水產、海產品、觀賞魚類為主。
(18)停車位。菜市場全部按重型載重標準硬化,并預留足停車位。
以下為標準現代化城鎮社區農產品菜市場如圖1至圖4所示。
標準農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功能:

圖1 菜市場正向截面圖


圖2 三樓俯視圖

圖3 二樓俯視圖

圖4 一樓俯視圖
(1)信息服務功能。建立語音信息平臺,包括語音系統、信息自動采編發系統、視頻點播系統,還要加強農產品市場預警系統建設,對主銷農產品的生產、需求、進出口和市場行情進行監測、分析,為生產者、經營者提供決策參考。
(2)流通加工功能。流通加工既要包含農產品的分等定級、包裝、儲藏、保鮮等初加工和半成品加工;同時兼顧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把初級農產品變為技術含量高、具有品牌優勢、附加值高的產品,大幅提升農產品增值率,使之成為農產品物流服務效益新的增長點。
(3)倉儲配送功能。鮮活農產品對物流設施的要求很高,包括保鮮、冷藏和防疫等物流設備。農產品物流中心應備有保鮮庫、冷藏庫等設施內的溫控設備和防潮設備;還應具備諸如冷藏車此類具有保鮮功能的載運工具,保證農產品在運輸配送過程中的品質。
(4)質量檢測功能。為使中國農產品與國際接軌,物流中心應遵守國家制定的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及流通標準,并將標準貫徹于種植、生產、交易的每個環節,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強核心競爭力,從源頭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最好采用產地檢測和進場準入檢測的雙道把關。
(5)展示交易功能。對所有入駐企業實行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管理,全程化服務,具有質量終端獎罰追溯功能,讓城鎮社區農產品菜市場成為綠色農產品直接交易平臺、農副產品的集散中心及農產品一站式采購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