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物流協會 潘武華

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的CEO馬云在卸任演講中說到一段話:“商人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唯利是圖的時代,我想我們跟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個藝術家、教育家、政治家一樣,我們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這個社會”。馬云最大的貢獻就是用了10年時間,改變了數億人的消費習慣。據統計,2012年網絡購物僅淘寶和天貓的交易額就突破萬億元,網購用戶規模達2.42億人,網購使用率達42.9%。
其實網購只是實現了信息流和資金流的電子化,完成了商品交易的第一步,敲敲鍵盤就實現了購物,使需求欲望便利化。但是網購的實體完成,即把貨物從生產商那里交付到用戶手里,還必須通過物流系統。要把貨物安全、準確、快速地送給用戶,快遞公司和郵政快遞成了最大的責任承擔者?,F今物流市場,貨物呈現多樣性特點,快遞、郵政負責10公斤以下的小件物品的配送,其它的物流公司則負責大件物品的配送。我國的物流公司大多數還是小微企業,物流體系不健全,物流問題頻頻發生。
面對如此現狀,電商大亨馬云已經在迅速實施他的下一步計劃,即聯合九家集團及公司在2013年的5月30日啟動了“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項目,成立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計劃用5至8年時間,打造遍布全國的社會化開放式物流基礎設施,建立一套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智能倉儲網絡,提升物流服務品質。
據相關人士透露,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不是物流公司,馬云不是利用該公司自建物流,而是想通過它搭建一個平臺。它的主要作用是整合社會物流資源,提供平臺服務。它的目標是“讓全中國每個地區都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據悉,菜鳥網絡計劃首期投入1000億元,初期目標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年度約10萬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骨干網絡。此智能骨干網的建設,不單是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它還將依托現有的鐵路、公路、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整合所有的制造商、網商、快遞物流、第三方服務公司,整合供應鏈中各個環節,與其共同發展。


針對馬云的大動作,國家發改委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鼓勵各地的政府和地方物流企業抓住這個機會,或者提供物流地產,支持建立物流中心;或者整合到網絡中去,充分利用好這個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物流機會。社會各大相關領域也在紛紛響應政策,其他電商巨頭如京東、易訊網和蘇寧都投入巨資建立大型物流中心或倉儲配送基地;物流產業的設備提供商也在努力研發與生產出使貨物在運輸、倉儲、配送過程中更快、更安全、更節約的載具或機械;物流運營商則在考慮如何管理和運作才是最快、最省。
自從移動互聯網崛起之后,移動終端智能手機的發展已經把每個個體用戶的需求通過互聯網直接傳輸給供應商,并通過一定的結算系統,雙方達成交易。這表明了在互聯網經濟中,最大的商機也蘊藏在物流中,而且快遞已經成為電商物流的重頭戲。從2011年中國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來看,中國占比是17.8%,而發達國家占比是9-10%,中國的物流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即一方面電子商務物流的盈利空間還很大,另一方面現在的物流費用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中國的地方政府和物流企業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快速發展物流業,抓住人們消費習慣改變所帶來的機遇。
消費習慣帶來了電商物流的大發展,但隨著電商物流的市場規模的激增,最后一公里配送到目前為止一直是物流短板,同時這塊短板也是潛在商機。社會上各類企業都想把握這商機,紛紛拿出各種解決方案,想要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分一杯羹,使得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市場有些混亂。如何設置終端收發站的門檻,徹底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國家郵政局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應該出臺相關標準;抑或由較發達地區的郵政部門和物流協會制定試行標準,并試點實施,再向全國推廣。電商的美好愿景是讓地球人都能足不出戶,動動手指頭,就方便舒心安全地購盡天下貨物,而物流是這一愿望實現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