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紅偉
提起獻血,大家都會認為這是年輕人的事情。你知道有人65歲還獻血嗎?這個人就是深圳特區檢查站退休軍醫周進友。他在人生步入老年的時候,十幾年堅持義務獻血,直到血站因其年齡太大,拒絕接受他的血液后,才退出獻隊伍。

周進友在65歲的年紀,血站拒絕收他的血后,他又號召并組織邊防支隊戰士們義務獻血。周進友的熱心奉獻為深圳血站與軍休服務管理部 門相關人員所樂道,成為他們時常“掛”在嘴邊的義務獻血帶頭人。

看過周進友的事跡資料,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校軍銜醫生”、“個人堅持獻血到65歲”、“深圳市五星級義工”等評價。見到周進友感覺與先前印象中細膩溫柔的白面書生形象差距較大。他微黑臉龐上折射出一個堅強壯漢特有的剛毅,雖然每次移動步子都會出現身體的顛簸,但是殘疾的身體并不能掩蓋他強健的體魄。
也許,正是這健壯的體格,得以讓他在65歲時依然可以捐血獻愛心。
問起他為何能堅持十幾年義務獻血,這位行伍出身的漢子,在對往事的回味中禁不住流露出深深的情感。他說:“我獻血主要是感恩。”
1985年8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周進友夫妻同時推向了災難的深淵,車禍導致兩人全身多處重創。正當深圳的收治醫院幾乎放棄治療時,位于廣州的空軍醫院接力搶救,把他們夫妻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經過8個月的住院醫治與反復多次地接骨清創手術,拖首著殘疾右腿的周進友同半身不遂的妻子出院了。出院后的工作中,周進友盡心行醫,以回報社會對他的關愛。1996年,因為住院手術時輸入大量血液的周進友決心義務獻血,讓更多處于危難之中的人不因缺血而失去搶救機會。
沒想到,他一捐就是十幾年,直到2011年因為年齡超過65歲,血液中心不再接受他獻血為止。期間,他獻血總量達7000多毫升,獲得了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
周進友是抱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生活態度做義工。他說,退休在家,每天不外乎買菜、做飯、打牌、聊天,這樣單調的生活過久了就非常乏味。相反,時常做一下義工,既能接觸社會,活得充實些,又能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跟一群做義工的人聚會、交流,融入一個健康的朋友圈子,何樂而不為呢?

由于周進友身上多處傷痕,每逢陰雨天或遇到寒冷時,髖關節等處疼痛難忍。見此情景,有好心人勸他說:“你腿腳不方便,年紀又大,老伴還偏癱在家,就不要做義工了,照顧好家庭和自己的身體吧!”
可周進友認定了要一輩子做好事的理兒,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鼓勵自己,雖然時常會受到一些挫折,但他從未退縮。2010年1月7日,周進友參加在深圳東部華僑城舉辦的無償獻血活動,因為當時只有一部捐血車前往,一下子來許多人獻血,使現場的醫護人員忙不過來。這時,周進友主動擔當起咨詢醫生的角色,在細雨蒙蒙的山溝里,他在太陽傘下或坐或立,指導獻血者填表,給來者量血壓……一天下來,有120多人完成了獻血。
當晚上8點多鐘周進友回家后,僅簡單洗個澡就睡下了,第二天,他就高燒不止。前來看望的老同志都勸他別再當義工了,可他在病好后很快忘記了痛苦,依然出現在獻血宣傳的行列里。2007年,周進友獲深圳市五星義工稱號,至今,他參加志愿服務工作時間達到2000多小時。
周進友做義工也保持著行醫時養成的細致嚴謹習慣。每當他隨獻血車外出采血時,他都會長時間在車外走動、觀察,有適宜人群走過獻血車前,就主動上前打招呼,向路人宣傳義務獻血。他時常以自身多年獻血的感受,向路人闡述獻血不僅沒害處,還可以幫助檢測血型、促進造血干細胞造血等益處。
每當有人被他說動上車獻血,他又是倒水、又是拿飲料。甚至把吸管細心插入牛奶中,送到獻血者跟前。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年齡與軍銜,儼然一個熱情的保姆。有些年輕人見一位老人拖著殘疾的腿為自己服務,很不好意思,勸他休息。而他則依然樂呵呵地做著該做的的事情。
周進友常年宣傳義務獻血,也影響了家里人。如今,他的兒子也加入到了義務獻血的行列中。如果他連續幾天在家中,妻子就會對他說,“該去做義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