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晴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對人民負責的文藝工作者,要始終不渝地面向廣大群眾,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濫造,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①這段講話也十分貼近電視工作實際,把優秀的節目奉獻給廣大人民群眾,是電視媒體實現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根本途徑。近年來,一些縣級電視臺在精心辦好節目、努力奉獻優秀作品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崇左市大新縣廣播電視臺創辦的《大新新聞》、《大新視線》、《鄉村季風》、《政法干線》等欄目,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縣級電視臺普遍存在著辦公經費不足、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電視節目的質量。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創新開展工作,進一步辦好縣級電視節目?筆者以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抓起。
廣播電視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起著聯系黨和群眾的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廣播電視媒體任何時候都要牢記這一功能,從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縣級電視臺要緊緊圍繞當地黨委、政府各個時期的中心工作開展宣傳報道,營造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為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現在的縣級電視臺已從自編節目向轉播公共頻道為主、定時插播地方新聞等節目為輔的職能轉變,這樣,新聞節目在縣級電視臺所有節目中的地位顯得更加重要。縣級電視臺應從基層群眾的利益出發,走本土化道路,使采編的新聞貼近百姓,為百姓服務,以此帶動專題、廣告等其它節目質量的全面提高。
據說有位大學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次調查,他問學生們:“現在有一筆救災款,可以有三種用途。一是用來幫助非洲挨餓的兒童;二是用來幫助我們學校一位因家庭貧困快要退學的學生;三是用來在教學樓安裝一些電腦,供同學們免費使用。你們會選擇哪一種用法?”結果,大多數的學生都選擇了最后一種,小部分同學選擇了第二種,選擇第一種的人數最少。這說明:作為社會中的人,人們更關心跟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正所謂“外邊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身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當地人往往更愿意瀏覽當地的報紙,更愿意收聽收看當地的廣播電視節目,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這種心理。所以,縣級電視臺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面向城鄉群眾,提供本地信息,使電視節目對當地干部群眾的工作作風、生活方式、生產經營能起到積極的借鑒、學習、引導和啟示的作用。像縣委、縣政府如何開展節能減排、旅游服務、抗凍救災,春耕生產等等,這些話題,都是 “本土”的材料,都是百姓關心的熱門話題,都是值得我們宣傳報道的好題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的新聞報道是精心策劃的結果。新聞是縣級電視節目的“重頭戲”、“拳頭”產品,我們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并想方設法把它辦好辦實。首先是改進和減少會議報道,提高新聞含量。不要把所有黨政部門召開的會議,都當作“新聞”連“鍋”端進新聞欄目,而是要學會篩選。同時要深入會議找新聞,在會議中找到真正的亮點去報道。例如同樣一個經濟工作會議,派出幾組記者采訪,報道的內容和角度各有不同,有的報道會議全過程,有的報道引進外資,有的報道科技投入,相比之下,報道會議全過程的新聞的價值往往不如后幾種新聞,因為它沒有發現會議的亮點之所在。其次是將鏡頭對準廣大老百姓,多報道身邊人身邊事,爭取獲得最廣泛的受眾層。群眾中有很多先進典型和事跡,同時,也有少數人所作所為與公共道德、法律相悖,這些鮮活的人和事一經發現和總結,就可成為電視節目的生動素材。節目做出來后,會讓觀眾覺得可親、可信,潛移默化中接受影響和教育。再次是加大力度,打造精品。在做好日常宣傳報道的同時,為更好地樹立形象、顯示實力、擴大影響,縣級電視臺應給予精品生產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投入。宣傳報道要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這樣才能夠獨樹一幟,創造出新聞精品,才能更多地上省級電視臺,甚至上中央電視臺。宣傳的范圍大了,見光率多了,才能極大地提高知名度。縱觀崇左市大新縣這幾年能夠上中央電視臺的優秀新聞,例如《大新發現古人崖巢居》、《大新發現枧木王》、《壯族人民喜迎十七大》及《野生金花競相開放》等,無一不是因為其中有“奇”、“特”、“獨”的因素。《壯族人民喜迎十七大》更可以說是策劃、打造“精品”新聞的佳作。所以,好的新聞,需要編輯記者們用獨到的眼光去精心策劃,努力打造。
現在縣級電視節目主要以新聞為主,節目數量不多,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增加或改進一些欄目。例如,有的縣級電視臺在制作播出《XX新聞》(地方新聞欄目的名稱,“XX”一般即是縣名)的基礎上,增設了《一周要聞》,好處是讓錯過《XX新聞》的觀眾還有機會看到本周新聞節目。但是,如果《XX新聞》這個欄目,每檔節目除了首播,還有重播,到了雙休日《一周要聞》還要繼續從本周播出的新聞節目中,原樣不動地選出幾條播出幾次,就容易讓新聞成為舊聞,不僅觀眾不愛看,還很費人力、物力。如果把《一周要聞》改成《本周關注》這樣的新聞深度報道,就更有針對性,從而增強縣級電視臺的服務功能。例如,百姓大都十分關心食品衛生狀況,因為食品的安全衛生直接涉及到百姓的身體健康,針對縣城有些米粉店的工作人員直接用手收錢又用同一只手抓米粉的現象,《本周關注》欄目組可以進行明察暗訪,有針對性地制作節目,用對比的手法表揚好的一面,批評差的一面。相信,當地的衛生狀況會有所好轉。
又如,縣級電視臺處在基層,面對的往往是農村受眾,這就決定了縣級臺要關注農村、農民、農業,真正成為農村受眾的好朋友,辦出本地特色,辦出“三農” 特色。縣級電視臺可以創辦每周一期的《鄉村博覽》欄目,內設《最新科技》、《致富門路》、《百業能人》、《鄉村趣事》等貼近當地農民生產生活的子欄目。還可辦一些教育、娛樂類節目。
江澤民同志指出:“新聞事業能不能辦好,關鍵在于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隊伍”。②所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辦好縣級電視節目、發展當地新聞事業的重要保障。目前的縣級電視臺,因為經費有限、待遇不高,加上沒有用人自主權,普遍存在著“想要的人進不來,能干的人留不住,中高級人才缺乏”等問題,人才隊伍建設亟需加強。縣級電視臺可以通過強化政治教育、建章立制,提高新聞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通過建立和更新人才激勵機制,激發電視新聞從業人員敬業創造精神;通過加強業務學習、在崗培訓、節目研討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新聞工作者的業務技術水平,培養他們的新聞敏感度和職業道德。
總之,縣級廣播電視作為基層黨和人民政府的喉舌,強大的輿論宣傳工具和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其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已經成為了城鄉居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縣級電視臺只要貼近本地實際,提高節目質量,增強服務功能,辦出自己的個性和特色,同樣能夠在日趨激烈的媒體大戰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注釋
①《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中國作家網,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7-05/133215.html
②《1996年 9月26日 江 澤民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社》,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926/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