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跟初創公司打交道的人都會說,創業者是他們見過的最健康的一群人。他們認為,原因可能跟創業所必需的自律與沖勁有關,此外,創業人士的工作日程也比較靈活。
但我也知道不一樣的創業故事。我的大部分朋友都是近幾年剛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的男人,換言之,我的大部分朋友都在創業。他們中的很多人忙得沒有一點余裕,好容易出來透口氣時,看起來都是形容憔悴,臉上掛著大大的眼袋,肩膀耷拉下來,一副被責任壓得喘不過氣的樣子。一直以來我都在猜想,我的朋友們究竟是上述說法的例外還是常規。
蓋洛普-健維運用其“身心健康指數”進行了一項新分析,分析了從身體到心理健康,從飲食習慣到生活目標的各種指數,它描繪了一幅看似矛盾的畫面。從全美來看,相比其他職場人士,創業者往往吃得更健康,運動也更多。但他們同時也要承受更大的壓力,而且有更大的可能沒有購買健康保險。
分析的數據源自對全美50個州20多萬受薪人士的隨機電話訪談,調查時間在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間。在受訪樣本中,同時定義為“自雇人士”和“企業所有人”的創業人士約占3%,不過數據未能區分小型企業所有人的類型或開業年數。
創業人士最大的健康優勢看來是飲食。與其他全職或兼職的員工相比,自雇企業所有人自稱“昨天一天吃得都很健康”,或者常吃水果蔬菜的可能性要略大一些。59%的創業者自稱每周有超過3天運動,每次時長30分鐘,而其他員工的比例為54%;同時,有19%的人自稱達到了肥胖標準,而其他員工在這方面的比例為25%。
喬伊·波默倫科是“UP Global”的聯合創始人,這是一家面向創業人士的支持機構,今年5月創立于西雅圖。在他的職業生涯里,他跟上千位公司創始人合作過,他認為創業者擁有在公司打工時所沒有的自由度,因此更便于運動和健康飲食,同時在白手起家創建公司時,也能創造健康的工作文化。UP Global公司在員工手冊里鼓勵大家在遇到“積雪很深”或者“好想去湖里游個泳”的情況下不去上班,然后加個班彌補時間損失。
不過,總部位于布魯克里的飲料公司Runa聯合創始人丹·邁考比說,努力打拼好讓投資人放心的需求,往往會攪亂健康的前景。他形容說,他認識的很多創業者都有“烈士情結”,“如果你沒有把自己累瘦,言下之意就好像是你沒有全力以赴。”
“極簡可行健身”是一個新的為解決科技業界人士面對的獨特挑戰而設立的全美在線訓練小組。朱莉·弗雷德里克森參與創建了這個小組,她在開辦自己的首家公司時,健康狀況急劇下滑;作為公司首席執行官,她體重漲了25磅,生活習慣很糟糕,而且無時無刻不感到疲憊,而她打小就是個競技運動員,體能強健。她和小組的另一位創始人迪克·塔倫斯解釋說,科技業界的創業人士往往休息極少,頻繁出差,同時要面對觥籌交錯,結果就是每當碰到節食和鍛煉時,往往會出現決策疲勞。
當然,創業也有它的好處。蓋洛普去年秋天進行的較早期的身心健康指數分析表明,比起其他員工,創業者對未來更樂觀,而一些研究發現,樂觀與健康狀況良好有聯系。通過同樣的指數還能發現,創業者每天體會到的喜悅情緒與腦力激蕩要更多。
不過,創業人士自稱感到壓力與焦慮的程度也甚于其他受薪人士,同時他們體會到的悲哀程度也略高,而這些情緒都與健康惡化有關。愛德華·馬克斯是一家叫Twist的移動應用軟件公司聯合創始人,他說,跟普通員工不一樣,創業者“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投到了公司里。我曾親眼見過創業者大哭”。
綜合各種差別產生的凈效果是:自稱得到確診,出現了高膽固醇和高血壓這類健康問題的創業人士,比例要略低一些。但據健維健康研究中心(Healthways Center for Health Research)的副總裁卡特·科伯雷說,在自雇企業所有人的生活中,壓力仍是一個持續存在、而且往往被忽視的因素。他說這些“上進、有進取心的人”要么“選擇不把壓力擺在心上,要么完全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令事業成功上,不幸的是,他們忽略了這樣做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