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彎下腰,準備搬起一箱書,怎知倏地一起身,腰卻閃了一下,立刻痛起來。
久坐辦公室,看來安穩自在,日積月累,腰卻愈來愈疲累、疼痛。
“腰痛”一直是康復科最常見的疾患之一。 腰痛雖常見,判斷與治療卻不見得容易。 “腰痛”很難定義明確的位置,多半指下背或下背側面一點的位置,發生疼痛。為何會腰痛?醫生指出,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復雜,從表層的肌肉、附近的筋膜扭傷疲勞、到韌帶或關節發炎、以及骨頭退化或增生,壓迫到四周的神經等,都可能引發腰痛。甚至與肌肉、骨頭等組織無關的疾病,也可能腰痛。
舉例來說,腎結石就可能誘發腰痛,只是通常痛的位置會高一點,且在左右兩側,而非正中央。有的人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甚至血尿等其他狀況。
其他如結核病、骨髓瘤、甚至腫瘤,也可能有腰痛的癥狀。
簡單的判斷標準是,如果腰痛常發生在某些位置、或做某些動作姿勢時,通常是肌肉骨頭等組織受傷所致。若不是,就可能有別的問題。
造成腰痛的原因很復雜,最好還是求助專業意見。一般來說,可以求助康復科、神經內外科、家醫科、疼痛中心,骨科等,搞清問題。
此外,不論是急性傷害如突然搬重物,或是慢性傷害如久坐造成的腰痛,若不妥善治療,疼痛與傷害都可能擴大,甚至造成神經敏感,愈來愈難揮別疼痛。
專家指出,腰痛常因各組織如關節、肌肉、神經等常互相牽引,讓影響的范圍擴大。
例如,一開始可能是退化性的關節炎造成疼痛,但這會帶動附近的肌肉跟著緊張,肌肉緊張久了,也開始酸痛。
又如,久坐的人脊椎一直在受力,一旦韌帶松弛一點,就可能讓椎間盤受壓力退化,歪斜、突出,壓迫到神經,就造成神經痛。
“真正在痛的時候都不是一個東西痛,都是連帶的。”專家說。
更重要的是,根據動物研究,神經是會記憶的。長期疼痛后,下一次疼痛可能會變得更痛,稱為“神經的敏感化”。
因此,首要任務,是預防傷害發生,并避免進入疼痛的惡性循環。
如何預防腰痛?
一、不常做的動作,不要貿然嘗試,以免造成拉傷。例如在高空彈跳時,就可能造成肌肉拉傷。
二、要搬重物時,應該先蹲下去,用抱的,而不要直接把腰折一半去拿。
急性傷害之外,另一種傷害的來源,是慢性累積的傷害。
例如久坐的上班族,身體本就承受著上半身的重量,固定太久,肌肉一直緊繃,沒有放松,就容易產生疼痛。
三、每半小時應該要休息一下,動一動,換個姿勢。
四、坐著時,腰應有倚靠的地方,不要坐得過挺。
“好看的姿勢不見得好用,腰部一定要有‘靠’。”醫生說,就像穿高跟鞋容易腰酸背痛,也是因為腰一直前傾,沒有支撐的緣故。
若不幸真的發生腰痛,醫生指出,一般急性受傷,出現紅腫熱痛的情形時,可以使用冰敷;若發炎腫脹消退,受傷部位按壓比較舒服時,則可用熱敷,增加血液循環。但他建議,若是腫瘤引起的腰痛,就不適合熱敷。冰熱敷的使用,最好還是請醫生診斷。 但急性冰敷期也不要太久,冰敷要隔著毛巾,大約以15分鐘為一個周期,以免冰敷過久,造成組織傷害。
另外,醫生也不建議自己隨便吃消炎止痛藥或肌肉松弛劑。因為有時候肌肉緊繃可能是保護機制,吃了松弛劑放松下來,反而造成關節松懈,不見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