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銀
循證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慮及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
宋美銀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慮及生活質量的應用效果。方法對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焦慮及生活質量。隨機分對照組(常規護理組)和觀察組(循證護理模式組)各40例。對2組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和循證護理進行護理。結果循證護理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滿意度為92.5%,顯著高于常規護理組的77.5%。抑郁得分,日常生活得分,社交活動得分均比對照組顯著降低。結論循證護理在慢性肺病患者有更加明顯的優勢及臨床實踐價值,值得臨床上擴大推廣范圍,更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循證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病;焦慮;生活質量;效果評價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高。病程長,反復肺部感染,呼吸困難,長期家庭氧療使患者住院次數多,治療效果不理想,病死率高,使患者及家屬心理反應極其復雜,常合并焦慮,抑郁等情緒,其產生與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社會支持等相關,因此除自身治療外,應用循證護理模式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情緒,以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1]。我院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運用循證護理模式和常規護理措施,有效降低其焦慮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COPD患者8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規范》中的標準確診。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40~81歲,平均年齡(64.8±12.5)歲;病程5~30年,平均病程(23.2±12.5)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3例,高中及以上27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將80例COPD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及文化程度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法。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呼吸系統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包括:①向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教育,講解COPD發病原因,治療方法。預后重點講解呼吸操的目的、意義,對吸煙患者勸其戒煙。②飲食指導:進食高蛋白,適量脂肪,低糖,少鹽,新鮮蔬菜、水果、牛奶等食物。改變COPD患者以往忌吃魚、蛋的錯誤觀念。③呼吸操。我院制定呼吸操,以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為主進行呼吸肌功能鍛煉,對COPD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產生影響[2]。④運動鍛煉。病情允許可步行,練氣功,打太極拳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耐力訓練指導,一般取運動強度為50%~70%,最大耗氧量的一些運動項目,20~30 min/次,3~4次/周。⑤心理干預,正確評估患者的抑郁狀況,我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正確疏導患者的煩惱和苦悶,同時優化社會支持網絡。加強社會和家庭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
2.12組護理治療后患者的滿意度比較見表1。循證護理組的滿意度92.5%,常規護理組的滿意度77.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2.22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估情況比較見表2。表2顯示,循證護理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表分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抑郁焦慮等評分。結果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上述生活質量評估結果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估情況比較
注:a與治療前比較P<0.05;b與對照組比較P<0.05
循證護理又稱實證護理,為準確明智且慎重地利用當前可知的最新研究依據[4],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根據護理人員的能力制訂并實施的一套完整的護理方案,該護理方案將患者的需求,臨床經驗以及科研結論有機結合,并作為臨床護理決策依據[4]。
COPD患者因長期患病,社會活動減少,經濟收入降低等,極易形成焦慮和抑郁的心理狀態,缺乏自信,躲避生活。由于經濟原因,患者可能無法按醫囑常規使用某些藥物,只能在病情加重時應用。針對我院的80例COPD患者,我們綜合評估了患者的情況,檢索了相關的文獻和資料,將文獻資料,患者的實際情況與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針對不同的患者制訂了相應的護理措施。
從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循證護理要比常規護理效果好,患者的滿意度高。它是一種提高護理實踐有效性和科學性的方法,相信在護理學以后的發展中它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1] 張立穎.影響循證護理發展的因素及對策.中華護理雜志, 2003,38(10):57-58.
[2] 楊少英.呼吸肌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疾病緩解期患者生活質量及肺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7(28):20.
[3] 王雪芬.社區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中國基層醫藥,2008,15(10):1716-1717.
[4] 蔣苗芬.循證護理模式對改善腎內科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評價.人力資源管理,2012,1(28):67.
274515 中原石油勘探局第四社區管理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