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翠英 賴惠芳 潘紅珊
·康復醫療·
不同內科疾病老年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對比分析
莫翠英 賴惠芳 潘紅珊
目的探討不同內科疾病的老年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的分析。方法選取我院不同科室收治的120例老年內科患者,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35例,內分泌疾病44例,呼吸內科疾病52例,神經內科疾病65例,使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以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進行測評和分析。結果總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全部收回并檢查均合格,有效率為100%。本組焦慮發生率為19.17%,抑郁發生率為20.83%,焦慮和抑郁同時發生率為13.33%。女性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大學以上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其他文化程度,有應激因素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無應激因素的患者,神經內科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要高于其他科室,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內科疾病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與患者年齡無關,而與患者的性別、文化程度以及內科疾病病種有關,對于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臨床參考價值。
內科;老年;焦慮;抑郁
心理障礙中“焦慮”是指人持續不斷地擔擾和緊張,關注即將要發生的事情,而“抑郁”是指反復地后悔和委屈,關注已經發生過的事情[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我國人口逐漸老齡化趨勢的加速,在老年內科疾病患者中社會以及心理因素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后的作用受到日益重視,臨床研究顯示內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障礙發病率可達25%左右[2],嚴重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導致死亡率和致殘率上升,社會回歸率下降。為研究不同內科疾病的老年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的分析,選取我院收治的不同內科疾病120例老年患者,使用焦慮抑郁量表對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進行測評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內科不同科室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35例,內分泌疾病44例,呼吸內科疾病52例,神經內科疾病65例,年齡60~89歲,平均年齡(70.3±5.9)歲。
1.2調查方法 使用自制的調查問卷,首先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性別;根據其年齡分為60~70歲(48例)、70~80歲(37例)以及80歲以上(35例)3組;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分為中學以下(31例)、高中(48例)、大學以上(41例)3組。然后由專業調查人員使用規范統一的指導語,在患者無壓力的情況下根據其真實情況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以及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調查分析。同時對患者的應激因素進行調查,詢問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其患病前后是否發生重要的應激性事件,包括親屬傷病或者死亡,婚姻危機、經濟壓力、自然災害、人際關系緊張以及影響軀體疾病等因素,其中58例有應激因素,62例無應激因素,仔細核查無漏選項后,由調查人員當場收回調查問卷。
1.3臨床評價標準 焦慮癥狀的評價:采用HAMA進行評價,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嚴重焦慮:總分>29分,明顯焦慮:總分為21~28分,肯定焦慮:總分為14~20分,可能焦慮:總分為7~13分,無焦慮:總分<6分;總分>14分定義為焦慮。抑郁癥狀的評價:采用HAMD進行評價,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嚴重抑郁:總分>35分,輕中度抑郁:總分為20~34分,可能抑郁:總分為8~20為,無抑郁:總分<8分;總分>20分定義為抑郁。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包,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總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全部收回并檢查均合格,有效率為100%。通過調查顯示,本組共23例發生焦慮,發生率為19.17%,25例發生抑郁,發生率為20.83%,其中16例患者同時發生焦慮和抑郁,發生率為13.33%。
2.1與性別的關系 女性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調查分析(例,%)
2.2與年齡的關系 60~70歲、70~80歲以及80歲以上3組之間對比,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調查分析(例,%)
2.3與文化程度的關系 大學以上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調查分析(例,%)
2.4與應激因素的關系 有應激因素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無應激因素的患者,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應激因素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的影響分析(例,%)
2.5不同內科科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分析 神經內科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要高于其他內科,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內科疾病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調查分析(例,%)
通過對本組資料研究調查顯示,本組焦慮發生率為19.17%,抑郁發生率為20.83%,焦慮和抑郁同時發生率為13.33%,要略低于文獻報道[2]的25%,其中女性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主要是由于老年期女性患病時比較容易出現比較明顯的情緒波動,影響其心理,從而易引發抑郁和焦慮。文化程度越高,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越低,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其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均較高,其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較強,可以有效避免負面情緒對自身的影響。有應激因素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無應激因素的患者,一些嚴重的應激事件很可能使患者產生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神經內科疾病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生率要高于其他內科疾病患者,主要是由于神經內科疾病患者多并發神經功能缺陷,情緒不穩定,多數生活自理能力嚴重下降,長期受到疾病折磨所造成的。另外一些研究顯示患者并發的基礎疾病以及日常生活功能也是影響老年患者焦慮和抑郁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為止,內科疾病老年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發生的機制仍不完全清楚,很可能與患者的遺傳、生理、心理和社會、自身疾病以及衰老等諸多因素有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3,4]。
總而言之,使用漢密頓焦慮量表以及漢密頓抑郁量表對內科疾病老年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調查和研究,結果顯示焦慮和抑郁與患者的年齡無關,而與患者的性別、文化程度以及科室相關,對于為老年內科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臨床參考價值。
[1] 江倩華,周柱江. ICU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況的研究. 中國社區醫師,2012,13 (14):67.
[2] 彭旭,屈英,楊宇飛. 綜合醫院內科不同疾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相關因素比較. 中國臨床康復,2008,10(30):1-3.
[3] 尤志垢,劉丹榮. 老年期患者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1):23-24.
[4] 馮春燕,嚴謹,張朝霞.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態與影響因素調查.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8):3-5.
5283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伍仲珮紀念醫院綜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