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亭 趙蓉 王藝霖
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是推進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重要舉措;是實現一種投入、兩種產出的重要手段;是發揮國防科技工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國民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
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是指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中產生的、且已形成國防知識產權的智力成果,通過自行轉化、向外轉移等方式用于民用領域的活動。
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主要方式主要有:
自行轉化。即軍工單位將本單位的知識產權通過適用性開發,生產出民用產品并形成產業化。
技術轉讓。即軍隊和軍工單位將本單位的知識產權的價值通過評估,出讓給具有經濟實力的單位進行深入開發并產業化,軍隊和軍工單位一次性獲得經濟收入。
技術入股。即軍隊和軍工單位將本單位的知識產權作價入股,與企業的資金和設備相結合,實現知識產權的轉化和產業化。
合作開發。即軍隊和軍工單位依托本單位的知識產權,選擇合作單位,共同開發有較好市場前景的產品并產業化。
隨著我國軍民結合方針不斷深化,在政府、軍隊等有關部門的共同推動下,在各軍工單位和軍隊單位的努力下,伴隨著我國軍用技術轉民用的廣泛深入開展,我國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主要表現在:軍民兩用國防知識產權大量涌現,為其在民用領域運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成功案例逐步增多,示范和借鑒效應逐步增強;國防知識產權相關制度逐步建立,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環境逐步改善;國防科技成果轉民用工作持續深入,為促進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我國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雖然取得了上述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1)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數量和比例較低,民用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據統計,軍用技術的轉化率不足10%。
(2)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形成的產品或產業規模較小,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明顯。以十大軍工集團為例,2009年的民品銷售收入為4821.6億元,僅占GDP的1.4%。
(3)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方式比較單一。當前,軍工單位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方式主要是自行轉化,而通過技術轉讓、許可使用、技術入股等方式轉民用的比例較低;軍隊單位則由于受政策限制,其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主要以技術轉讓為主,其它如專利許可、合作轉化、技術入股的方式也較少。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分析我們認為主要是:
(1)促進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法規不健全,對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規范和指導不夠。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系統地規范國防知識產權問題的法規。要么規范的面較窄,要么約束力較差,涉及到國防知識產權的運用主要是針對國防知識產權在軍用領域的實施,對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指導和規范幾乎是空白,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
(2)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有效機制沒有建立,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動力不足。一是對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考核和評價機制沒有建立。目前國資委對軍工集團公司的考核主要偏重于增加值,在這種考核導向下,軍工單位熱衷于通過擴大現有產業規模或兼并和收購外部成熟企業來提高銷售收入,而不愿意選擇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途徑。雖然國資委在對央企創新能力的考核中也有成果和專利方面的指標,但沒有對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情況的考核內容。另外,在現行的科技評價制度下,對科技人員的績效評價(如職稱評定、晉職晉級等),往往更多地考量發表論文和獲得成果的數量,缺乏成果轉化等評價指標,造成科技人員重成果評獎、輕成果轉化,致使很多具有國防知識產權的成果束之高閣。二是缺乏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激勵機制。國防知識產權的性質決定了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主體是國防知識產權的擁有或占有單位。其中,國防知識產權擁有或占有單位的管理層是否有積極性直接決定著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工作的開展。目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中缺乏對國防知識產權擁有或占有單位的激勵機制,致使國防知識產權擁有或占有單位沒有實施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積極性,相關法規中規定的對職務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和突出貢獻人員在實施后的獎勵也就成為無源之水。另一方面,國家現有的有關法規雖然對于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和突出貢獻人員科技成果轉化后的獎勵有比較具體的規定,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還缺乏統一和明確的規范,例如獎勵的計算基數,不同的法律法規分別采用了“新增留利”、“凈收入”、“所得利潤納稅后”三個概念,但概念不明確、不規范,致使在實踐中難以操作。

(3)促進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措施少,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不夠。一是缺乏對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工作缺乏明確的職能部門,再加上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引導手段,致使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工作缺乏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影響了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工作的整體有序推進。二是缺乏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引導資金。國防知識產權向民用領域轉移過程中,大部分技術需要進行二次開發或工程化,才能實現真正轉移。在目前我國風險投資體系還不成熟和發達,信貸融資渠道不暢通,單靠企業自身投入難以勝任的情況下,政府進行一定的資金引導就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國尚沒有對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政府引導資金。國防科工局雖然有“軍用技術推廣專項”,但并不是專門針對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支持數量有限(每年15-20個項目),并且支持對象僅限于軍工單位。
(4)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支撐服務體系不健全,支撐服務不到位。一是缺乏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評估。國防知識產權主要是為國防建設服務的,并不是所有的國防知識產權都可以轉為民用。因此,如何從為數眾多的國防知識產權中篩選出技術先進、成熟度高、民用前景好、經濟可行的技術成果,就成為推動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但目前尚缺乏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評估制度,再加上由于國防知識產權具有保密性,致使大量具有民用前景的國防知識產權無法及時發布和被民口單位知曉。二是缺乏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信息交流平臺。信息溝通交流是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基礎,但目前尚未建立起軍隊、軍工和民口各方知曉和認可的信息發布和交流平臺,致使一方面,國防知識產權擁有或占有單位不了解民口單位的技術需求信息,不清楚哪些國防知識產權可以為民所用;另一方面,有技術需求的民口單位也不了解軍工或軍隊單位有哪些可以轉民用的技術成果。這種信息的不對稱,大大降低了國防知識產權擁有或占有方和技術需求方達成交易或合作的可能性,影響了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效率。三是缺乏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的價值評估和交易平臺。科學合理的價值評估體系和完善的技術交易制度,對于國防知識產權價值的實現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我國尚缺乏一套科學合理的國防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和相應的專門評估機構,國防知識產權交易制度和交易市場沒有建立起來,使國防知識產權的價值難以得到體現和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

研究制定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政策措施。研究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現狀,分析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特點、規律及主要制約因素,梳理國內外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從加強規劃、建立健全工作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建立激勵機制、財稅金融政策、實施推進工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提出促進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中長期規劃。研究分析國防知識產權在民用領域運用的現狀、面臨的形勢及未來發展需求,確定“十三五”和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指導思想、方針原則、重點任務和工作內容,并提出保障目標實現和重點任務實施的政策措施。
建立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評估制度并組織開展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評估工作;開發建設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數據庫,編制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推薦目錄和民口單位技術需求信息,建立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信息交流機制;制訂利用現有技術交易市場進行國防知識產權交易的具體方案,構建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交易平臺,建立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交易制度。
設立國防知識產權轉化和使用基金,并研究制定基金管理辦法;研究制定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試點方案,依據試點方案開展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教訓基礎上,制定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推進工程實施辦法,全面啟動國防知識產權轉民用推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