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亮
乳腺良性腫瘤是婦女常見疾病,手術治療是主要方法[1],為了使手術更容易常規選擇在腫瘤表面做放射狀手術切口,對乳管損傷小,操作方便,但腫瘤切除后留有明顯的疤痕,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審美的要求提高,不能適應患者對乳房美觀要求,從而影響到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我們采取經乳暈緣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腫瘤達到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腫瘤184例,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34.9歲;所有病例均經針吸等方法明確為乳腺良性腫瘤。腫瘤距離乳暈5~50 mm,腫瘤直徑12~50 mm;腫瘤位于內下象限16例,內上象限34例,外下象限30例,外上象限54例,中央區50例。將184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分為常規手術組86例、乳暈緣切口組98例,兩組病例在年齡、位置、直徑、分類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乳暈緣切口組 對入選病例進行全面檢查,包括手檢充分了解腫瘤所處位置與周圍組織關系、與乳頭距離、乳后間隙的深度,并在彩超下對腫瘤定位作好標記線,設計切口位置及長度。麻醉方法:大部分病例采取l%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部分病例采取全身麻醉。經乳暈緣弧形切口,切口長度要和腫塊直徑相匹配,由腺體表面剝離皮瓣,向向腫塊方位進行分離,充分暴露乳腺病灶范圍。如果腫瘤離乳暈緣弧形切口較遠,牽引包塊向切口方向,并進行推擠,將腫瘤牽引到切口部位,將腺體組織放射狀切開,分離切除腫塊;術中進行充分電凝止血,并且保護乳頭乳暈下方腺體組織,減少對局部血運的破壞,避免造成乳頭乳暈變黑、壞死;術后應用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于敷料中央位置剪開保留乳頭置入空,避免發生乳頭受壓發生壞死。
1.2.2 常規手術組 采取腫瘤局部浸潤麻醉,依據腫塊位置采取放射狀切口,分離皮下組織、乳腺組織,對腫塊進行充分顯露后切除腫瘤,對手術野進行徹底止血,逐層進行縫合,彈力繃帶進行加壓包扎。
1.3 觀察內容 觀察兩組病例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切口感染、皮下血腫、術后復發情況。
98乳暈緣切口組病例切口感染2例均為脂肪液化經換藥后痊愈,其余96例均I期愈合,進行隨訪,初期局部硬結,3個月后瘢痕軟化,切口瘢痕輕微,僅乳暈處留有白色條紋,雙乳對稱乳房外觀形態正常。對兩組病例觀察內容進行統計,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內容[±s(例,%)]

表1 兩組觀察內容[±s(例,%)]
常規手術組(n=86) 乳暈緣切口組(n=98) t值 P值手術時間(min)31.89±7.32 39.32±5.46 1.4707 >0.05術中出血(ml) 25.63±5.98 31.36±5.48 1.3133 >0.05切口感染(%) 0(0.0) 2(2.04) 1.3838 >0.05皮下血腫(%) 3(3.48) 5(5.10) 1.2368 >0.05術后復發(%) 1(1.16) 3(3.06)1.4524 >0.05
女性乳暈部位由于有[2]皺紋、結節狀乳暈及較深色素掩蓋,在該部位采取切口具有良好的掩飾作用,局部瘢痕不容難發現,可以起到良好的美觀效果。女性乳暈部位局部皮膚具有良好的彈性,易于術中進行伸展[3],能顯露較大術野,利于對腫塊分離切除,皮膚較薄容易恢復,局部瘢痕較少;乳暈下具有豐富的腺體及皮下組織,具有良好血運,恢復較快,并且能夠保證乳房的圓潤豐滿,達到良好審美效果。
乳暈緣切口在病材選擇上尤為注意,由于術中受到切口限制應通過針穿、超聲、鉬靶等方法充分明確為良性腫瘤,避免術中延長或改變切口,對患者造成損傷[4];切口弧度不能夠超過乳暈周徑1/2,切口長度應保持在3 cm以內,避免造成乳頭缺血壞死,必要時皮膚邊緣月牙形擴大切口,使術后無外觀顯著變化;術中要注意對乳腺管道保護,乳腺組織切開時采取放射狀切開,順著輸乳管方向進行腫塊分離[4];術中由于對腫塊向切口牽拉,應嚴格注意術中止血,保證無活動出血,避免發生術后皮下血腫,必要時進行引流。
總之,采取乳暈緣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腫瘤可以達到手術切除腫瘤目的,有達到對乳腺美觀的要求,保證了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
[1] 亓發芝,顧建英.乳房手術切121的美學選擇.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0,10(1):35-36.
[2] 林玉斌.乳腺腫瘤的鉬靶X線診斷叨.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4):356-358.
[3] 張克昶,吳寧海.乳暈切121行乳房良性腫瘤切除術.中國美容醫學,2011,20(3):233-234.
[4] 吳祥德,堇守義,等.乳腺疾病診治.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