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敏 孫來芬 馬冬玲
HCV是一種有包膜的RNA病毒,其潛伏期約6~7周,50%~80%的患者可發展成慢性丙型肝炎,20%的慢性丙肝患者如發展為肝硬化,一旦到肝硬化階段,每年約有1% ~7%可進展為原發性肝細胞癌[1]。我國約有10%肝癌患者血中存在抗-HCV。其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本文對幾種檢測丙肝技術的相關性的應用加以闡述。
1.1 實驗室有關丙型肝炎檢測的流程:
1.1.1 樣品-→初篩試驗-→陰性-→報告抗-HCV陰性。
1.1.2 樣品-→初篩試驗-→陽性反應-→用原在試劑雙孔或原有試劑加另一種不同原理(或廠家)試劑做復檢試驗-→均陽性反應或一陰一陽-→做補充試驗
1.1.3 樣品-→初篩試驗-→陽性反應-→用原在試劑雙孔或原有試劑加另一種不同原理(或廠家)試劑做復檢試驗-→均陰性反應-→報告抗-HCV陰性
1.1.4 補充試驗:①ELISA法測定吸光度值〉5倍cutoff值時-→報告抗-HCV陽性;②免疫印跡試驗陰性-→報告抗-HCV陰性;③免疫印跡試驗陽性-→報告抗-HCV陽性;④免疫印跡試驗不確定-→報告抗-HCV不確定,建議定期復查。
2.1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我實驗室用的是上海科華試劑公司生產的試劑,其檢測原理是:所用包被抗原為合成多肽原和基因工程抗原(包括HCV病毒結構區核心抗原和非結構區抗原)。待測樣本加入已包被抗原的反應孔內孵育,若標本中含有抗-HCV抗體,則該抗體與微孔內抗原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加入酶結合物,經孵育后,酶結合物連接至抗原抗體復合物上,在TMB底物參與反應的情況下,產生顯色反應。其cottoff值=陰性對照平均值+陽性對照平均值*10%(若陰性對照平均值小于0按0計算,陽性對照平均值大于2.5按2.5計算)。當所檢測樣品吸光度值小于cottoff值時,我們判定為陰性。當所檢測樣品吸光度值大于cottoff值時,分三個區間判斷a:吸光度值大于cottoff值5倍時判斷為陽性。b:吸光度值介于cottoff值3.8~5倍之間時,做膠體金試驗或化學發光試驗如果陽性則判斷為陽性,如果膠體金試驗或化學發光試驗為陰性則做確診實驗,結果判定以確診實驗為準。C:吸光度值介于cottoff值1~3.8倍之間時的結果判定以確診實驗為準。
2.2 化學發光試驗我實驗室用雅培公司生產的試劑,機器為IS2000R。其檢驗原理為:丙型肝炎病毒采用免疫檢測,定性測定人血清和血漿中的HCV抗體,技術是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檢測法與靈活的檢測方案的結合。第一步,將樣本HCV重組抗原包被的順磁微粒子和項目稀釋液混合。樣本中的HCV抗體結合到HCV包被的微粒子上。沖洗后進入第二步,加入啶酯標記的抗-人的結合物。再次沖洗后,身反應混合物中加入預激發興高采烈和激發液。通過相對發光單信對產生的化學發光反應進行測量。樣本中的HCV抗體含量與ARCHITECT光學系統檢測到時的RLU成正比。其參考范圍為0-1。當結果小于1時判斷為陰性。當結果介于等于1~5之間時,做確診實驗,結果判定以確診實驗為準。當結果大于等于5時,報告為陽性。
2.3 膠體金法快速試驗:1)免疫滲濾試驗:斑點免疫膠體金快速試驗以硝酸纖維膜為載體,HCV抗原點狀固定上膜上,加待檢樣品。陽性結果在膜上抗原部信顯示出有色斑點。反應時間在10 min以內。有效試驗的質控點必須顯色。2)免疫層析試驗:以硝酸纖維膜的載體,HCV抗原線狀固定在膜上,待檢樣品沿著固相載體遷移,陽性結果在膜上抗原部位顯示出有色條帶。有效試驗的質控線必須顯色。我實驗室用此法僅限于做胃腸鏡或支氣管鏡檢查的初篩試驗,還用于如上所述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結果在3.8-5倍cottoff值之間的復查的附助檢查。
見表1。

表1
[1]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4.
[2]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丙型肝炎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規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