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
急性腎功能不全是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常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對患者影響巨大, 可危及其生命安全, 不容忽視。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yī)院對25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并發(fā)急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給予整體護理, 其護理效果較佳,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49例行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并發(fā)急性腎功能不全, 將49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 男13例, 女12例;年齡31~82歲, 平均(52.20±10.54)歲。對照組:24例, 男14例, 女10例;年齡32~80歲, 平均(52.22±10.6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1.2 護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術期間給予護理干預, 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即為患者提供干凈、整潔的住院環(huán)境, 加強病情觀察, 給予各項指導等。觀察組于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整體護理, 其護理方法如下。
1.2.1 加強心功能的監(jiān)測。①手術后, 為了使低心排和心包填塞的現(xiàn)象不再發(fā)生, 使引流保持通暢的狀態(tài), 醫(yī)護人員必須為患者適時調整引流管的速度, 每一個小時都要測量胸腔引流液的量, 觀察其顏色, 記錄其性質。若患者的血壓出現(xiàn)異常, 收縮壓在90 mmHg以下, 脈壓逐漸減小, 手腳冰涼,臉色慘白等現(xiàn)象, 且引流液在100 ml/h之上, 應該馬上通知醫(yī)護人員, 以便對患者的病情做及時的處理和治療[1]。②手術之后, 醫(yī)護人員必須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 掌握溫度、心輸出量的變化情況, 同時也要注意觀察患者是不是存在意識模糊、心輸出量異常等狀況, 對患者的中心靜脈壓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測, 確保其靜脈壓處于0.49~1.18 kPa之間。
1.2.2 加強腎功能的監(jiān)測。①一般來說, 手術后每隔4 h觀察一次電解質, 必須準確控制血清鉀的水平。如果患者的血清鉀高于5.0 mmol/L, 則必須引起重視, 有可能是患者的腎功能受損, 必須采用利尿劑將鉀離子排出體內。②一般在手術后小孩排出的尿量都在1 ml/(kg·h)以上, 成年人排出的尿量都在30 ml/h以上, 手術后醫(yī)護人員每4h要為患者監(jiān)測尿比重和pH值, 對性質和量做仔細觀察和詳細記錄[2]。③對各類化驗的樣本進行采集和分析, 仔細留意并觀察尿肌酐、血肌酐等數(shù)值的變化, 對尿素氮、尿微量蛋白做好監(jiān)測工作,分析血氣和電解質的變化情況, 以便能正確地分析記錄患者體內外存在的各項問題。
1.2.3 加強血液透析的護理。血液透析時, 需嚴格按照凝血四項結果恰當?shù)卣{改ARF患者的肝素使用量, 為預防患者出現(xiàn)腹膜炎的癥狀, 需判斷有無腹肌緊張等現(xiàn)象[3]。要準確固定透析管道的位置, 預防移位、碰觸扭曲和外力擠壓的情況出現(xiàn), 保持管道暢通無阻。此外, 醫(yī)護人員必須每天都要為血液透析的患者做凝血四項的檢查和整治, 記錄數(shù)值的變化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定量資料均以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25.84±2.14) d, 對照組住院時間為(50.52±4.20) d, 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滿意度為92.00%, 對照組滿意度為70.83%, 觀察組滿意度相對比較高, 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分析(n,%)
對于危重心臟瓣膜病患者, 心臟瓣膜置換術為其首選的治療方法, 但其風險較大, 術后可引發(fā)急性腎功能不全, 影響巨大。而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實施整體護理, 可減少或預防急性腎功能不全有著重要的作用, 其中加強心功能監(jiān)測,能夠及時掌握患者心功能的變化情況, 若出現(xiàn)相關癥狀, 可于第一時間內給予對癥治療, 使患者的心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加強腎功能監(jiān)測, 可確保水電解質處于平衡狀態(tài), 使患者的各項化驗指標逐漸恢復正常, 逐漸改善腎功能不全癥狀;加強血液透析護理, 可促進疾病治療, 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觀察組25例均給予整體護理, 對照組24例給予常規(guī)護理, 其中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證實整體護理對患者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 整體護理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并發(fā)急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的疾病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可縮短住院時間, 加快康復, 同時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值得在護理實踐中推廣與使用。
[1] 胡冬梅.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并發(fā)急性腎功能衰竭的護理.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1, 12(2):45.
[2] 吳桂琴, 陳立波, 張萍珍, 等.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依從性綜合護理干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4(2):710-712.
[3] 劉寅芬, 吳嶺梅, 陳霞.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護理實踐與研究, 2009, 6(1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