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
現代化的調度中心
集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文化宮
超化礦企業文化長廊
清新優美的怡靜園
是金子,放到煤堆里都會發光。只要肯干,干什么都能成才。面龐黝黑、身材偏瘦、憨厚樸實和不時流露出率真笑臉的呂松亮是鄭煤集團超化煤礦一名平凡的區隊長,也是一名普通黨員。他割煤、安裝支架、搬運物料……井下的工作瑣碎而平凡。然而平凡的工作中蘊藏著偉大,偉大的事業中積滿了平凡。就是這位平凡而技術精湛的區隊長,27年如一日,堅守在井下一線,獻身煤海、奉獻礦山,無私奉獻、不斷進取,用礦燈在黑暗中照亮出最耀眼的光芒。
他是愛崗敬業的“老黃牛”。一盞礦燈照亮井下27年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呂松亮跋涉在起伏不平的巷道里。他無怨無悔愛上采煤這一行。他把全部的愛獻給了礦山,獻給了他摯愛的煤炭事業,被譽為“礦山老黃牛”。呂松亮常說,農民有農民的責任田,采煤隊長的責任田就是在井下。作為一名管理人員,只有天天跟班到現場,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下達正確的操作指令。哪里工作忙,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哪里有困難,哪里就能聽到他的聲音。2012年6月,拆除121工作面綜采支架。由于上副巷巷道低、壓力大,必須走下副巷,也就是從高處的機尾往下拆,稱之為“倒拆”,工作復雜,安全系數低。為了確保安全,呂松亮天天跟班到點,盯在現場指揮,工人三班倒,他卻常常在井下一干就是24小時不升井,整整十天沒有回家。那幾天,他的腳氣病又犯了,腳腫得像發面饅頭,又經過膠鞋摩擦,傷口不斷往外流血。潰爛的皮肉常常與膠鞋粘連在一起,每走一步,鉆心似的疼痛。工友們問他怎么了?他慌說崴住了腳,沒事。工友們哪里知道,他們的隊長由于傷口發炎感染,已經連續幾天發著低燒。但是,為了不影響工作,他自己到衛生所包點藥,帶著病堅持在一線指揮。正是在井下現場跟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生產技術難題,消除了一個個安全隱患,保證了區隊的安全生產。愛礦如家,奉獻鄭煤是他無怨無悔的選擇。他說人要學會感恩,我的根在鄭煤,我要為鄭煤奉獻一生。
他是勤于動腦的“土專家”。愛鉆研、勤動腦是他不斷成長的動力和源泉。呂松亮的文化水平不高,可他身上有一種不服輸的鉆勁。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27年前。那是呂松亮剛到鄭煤集團另一個骨干礦井米村礦綜采隊上班不久,正在運行的綜采機突然停了,無論怎樣擺弄也沒有動靜。跟班隊長和技術員束手無策,曾經當過物理教師的呂松亮更是心急如焚:停一天就是耽誤生產上千噸煤呀!他暗下決心,非要鉆出個道道不可。平時上班時,他向區隊的技術人員和老師傅請教,在現場摸索;下了班就借來圖紙和各種書籍研究、琢磨操作要領,鉆研施工工藝、機械知識。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慢慢掌握了機組的基本結構和性能,工作起來也得心應手了,支架有點小毛病也會修理了。米村礦屬于豫西典型的“三軟”不穩定煤層,煤層軟,底板軟,移架困難成為全國“三軟”煤層綜采開采普遍存在的難題。正因為移架困難,才造成原本設計月產15萬噸的綜采機組實際月產只有3萬噸。怎樣解決移架困難,成了呂松亮日思夜想的問題。呂松亮通過一段時間鉆研,大膽提出了用坑木給支架增加“兩條腿”,也就是打單體柱。這樣移架是快一些,但初撐力小,不能伸縮;他又嘗試著把坑木單體柱改成液壓支柱,這樣能伸縮了,可容易滑,不安全。經過反復實踐,呂松亮把液壓支柱改造成提底座油缸,把油缸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這樣既解決了防滑問題,又增大了初撐力,安全系數也大大提高了。這一技術革新應用到實踐后,拉架速度大大加快,綜采隊的煤炭產量由原來的月產3萬噸迅速提高到10萬噸。
他是班組建設的“帶頭人”。強化管理,崇尚團隊是他抓好班組建設的理念。2008年,呂松亮被提拔為綜采隊隊長。他和隊委一班人嚴格執行跟班制度,要求工人三班倒,班班見領導。明確規定每個跟班隊長的范圍、職責、指標、考核與獎懲,要求每次下井帶班、跟班不少于8小時,并以“走動式”對井下施工現場、技術管理、設備設施、安全薄弱人員、不正規操作行為以及各施工環節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源進行充分的排查,并把發現和解決現場發生的各類問題、隱患填寫到記錄卡上方,對存在的問題定時間、定措施予以整改落實。跟班隊長實行井下交接班制度,上一班的帶班人員要向下一班的帶班人員說明工作面的安全狀況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沒有處理或尚未處理完畢的隱患,必須交接清楚。班組長嚴格執行安全技術措施,按章指揮,嚴把質量關,及時排除隱患,制止違章現象,發現重大隱患及時匯報并組織處理。堅決做到每一人零失誤,每一事零漏洞,每一時零失控。呂松亮作為綜采隊隊長,在工作中他還循循善誘,引導班組的同志追求進步、積極向上,除了利用業余時間組織班組成員學習,相互交流思想外,他還經常互相切磋業務技能,常把自己在工作中碰到問題和體會說給這些年輕同事聽。他經常讀報、上網、看雜志,了解煤礦行業各方面的信息,并在工作中將這些信息與青工進行交流。在他的引導下,班組成員人人爭先,紛紛成為綜采隊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的骨干。
從平凡到優秀,再從優秀到卓越,是他心靈的飛躍和自我革命,更是艱難的自我蛻變。創業艱難曲折路,煤海搏擊競風流。在27年的時間里,他以卓越的膽識,不尋常的業績,深得大家的信賴和擁護。如今,他正以飽滿的精神帶領員工籌劃綜采隊的美好未來,在新的征程中追求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