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各地陸續公布了2013年一季度CPI(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中新網財經頻道統計發現,截至4月18日,全國已有17個省(區、市)公布了一季度CPI漲幅,其中,11個省(區、市)的CPI漲幅超過了全國漲幅(2.4%)。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從各項宏觀指標來看,中國經濟回暖仍顯動力不足,即使CPI出現月度反彈也多受季節因素影響。因此,不必過分擔憂出現物價上漲過快的情形。

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中國樓市在經歷了數次冷暖交替后,于年末打破均衡全面升溫。當年12月,中國70個大中城市里有54個城市房價環比上漲,房價上漲城市數量創年內新高。不過這一“紀錄”并沒有保持太長時間。2013年2月,中國房價環比上漲城市數量跳升至66個。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房價上漲的城市再度增加至68個。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認為,中國房價走勢隨后幾個月有望趨穩。3月底,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相繼出臺了房地產市場調控實施細則,公布了房價控制目標,明確將繼續嚴格執行住房限購措施和嚴格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等,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進一步明朗。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近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在華外企有63%仍將中國視為主要投資地,多數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持樂觀態度。然而,在逐漸轉向成熟的中國市場,跨國企業維持運營所面臨的各種成本都在不斷上升。同時,本土品牌日益崛起,往往比跨國公司更能適應復雜而變化多端的中國市場,從而擠占市場。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速逐步放緩,市場監管逐漸規范。這些都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下一步發展產生些許不確定因素。
——“面對這樣的市場變化,跨國公司想要保持成功態勢,就必須迅速調整自身的發展模式。”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古默龍表示。報告認為跨國公司在考慮應對這些新挑戰的時候,應重點思考開源節流、雙軌戰略等方式。
中國國土資源部4月16日在北京發布公告稱,2013年全國住房用地計劃供應15.08萬公頃。從2011年的21.8萬公頃到2012年15.93萬公頃的計劃量,中國官方已連續兩年調減年度全國住房用地供地計劃。數據顯示,2012年年初,國土部設定的全年住房用地供地計劃是17.26萬公頃,但由于完成情況欠佳,去年年中,國土部將當年計劃縮減為15.93萬公頃。即便如此,當年全國實際住宅用地供應總量僅為11.08萬公頃,完成調減后計劃量近七成。
——分析指出,2010年以來,在嚴厲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下,土地市場偏冷,房屋新開工面積與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數月處于下行通道,這也是導致住房供地計劃完成難的原因之一。
最新數據顯示,在已公布2012年年報的1,662家A股上市公司中,裁員的公司有548家,占比為32.97%;員工增加的有1,088家,占比為65.54%;另有26家員工人數未變。在上述548家裁員的公司中,有15家企業裁員幅度超過50%。
——有媒體表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作為微觀層面的企業經營狀況也必然受到影響。為了扭轉虧損的局面,不少企業采取減員增效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在這15家公司大幅裁員后,公司業績確實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統計顯示,有10家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出現增長。”


旗下擁有LV、卡地亞(Cartier)等奢侈品牌的法國奢侈品巨頭路易威登(LVMH)集團4月15日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財報表示,當季銷售額為69.5億歐元,同比增長6%,增幅遠不及去年同期的25%,該集團全部業務部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放緩。其中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奢侈品市場增速顯著放緩。
——LVMH首席財務官讓·雅克·吉約尼表示,LVMH正在失去亞洲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該集團一半左右的業務與亞洲市場有直接或間接聯系,除中國市場需求下降外,日元疲軟也阻礙了日本消費者在國外的消費支出。吉約尼估計,今年一季度日本游客在海外購買LVMH產品總體減少了40%。拉加德:中國發展對全球至關重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表示,中國經濟對于未來全球經濟來說至關重要。她稱,中國政府已開始更注重經濟增長的質,而非單純強調量的增加。對于貨幣問題,拉加德表示,人民幣被“溫和低估”。
——拉加德表示,中國經濟增長融資渠道已從單一融資渠道,即銀行,轉向非銀行部門的多渠道融資。她表示,過去5年,中國的非銀行渠道融資比例上升40%,這并非壞事,但應注意加強監管、檢查并確定不會發展成對經濟有所破壞的泡沫問題。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繼2月份出現正增長之后,中國3月份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再次同比增長5.65%,達124.21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吸收外資從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份,除2012年5月出現微增外,其余月份均為負增長。連續數月的負增長也造成了去年中國吸引外資出現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年度下降。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和跨國直接投資總量偏緊等方面的原因。但他強調,對于利用外資形勢,中國更看重的是利用外資水平是否得到提升,而不僅僅是看實際的資金額是增長還是下降。而從最近一段時間的情況看,中國利用外資繼續朝著提高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的方向在發展。
私募股權公司亞歐聯合資本集團(A Capital)日前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去年中國買家在歐洲的并購交易額增長21%,達126億美元。調查顯示,中國去年全年在全球范圍內的并購額約為378億美元,其中歐洲連續第二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海外并購地區,占比達33%。在2011年,中國對歐并購從2010年的41億美元飆升到104億美元,占海外并購比重為34%。
——亞歐聯合資本董事長龍博望稱,“優質資產和基礎設施類投資依然非常昂貴,陷入困境的公司或許可以減價出售,但要令其起死回生難度很大,亞洲買家面臨的挑戰會更大。”他預計,中國企業追求的不僅僅是便宜貨,已開始放眼海外尋找技術以及強勢品牌的投資機會,這一并購趨勢將持續下去。
福布斯2013全球企業2,000強名單日前公布,其中中國工商銀行首次居首,蘋果排名第15位。本次排名首次采用占據相同權重的四項指標(銷售額、利潤、資產和市值),并以此來對企業規模進行排名。
——福布斯中文網撰文稱,“今年,中國工商銀行超越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球最大企業,首次登上了全球老大哥的寶座。另一家來自中國的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排名上升了11位,一躍升至榜眼位置。這兩家企業在我們榜單上排名的迅速躥升得益于它們2012年的銷售額和利潤均出現了兩位數增長。盡管兩家銀行的利潤仍在增長,2012年卻是它們自上市以來年增長率最慢的一年。”
中國新時代 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