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曦

過去五年間,加拿大政府財政情況良好,加上銀行的低息率鼓勵消費者借貸和消費也收到良好效果。但是五年之后,內需增長疲軟。出口受挫,各大機構對于加拿大2013年經濟增長預期都在2%之下
2013年1月,加拿大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0.2%,這似乎是2012年12月的負增長之后出現的轉機。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制造業、采礦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有所增長,而農業、林業、金融保險業和建筑業萎縮。
這些數字表明,加拿大經濟可能會在2013年第一季度有1.8%的年化增長率。數字略低于加拿大央行預期的2013年GDP增長2%,2014年GDP增長2.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2年底預計加拿大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略低于2%,到2014年將增速至2.25%,無論是統計估算數字還是央行和IMF的預期,都好過于大多數私營部門所期望的,經濟學家對此很樂觀。
樂觀的情緒沒有蔓延太久,加拿大4月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就業人數的月度降幅創下了自2009年以來最低,而業內專家此后也將加拿大2013年的經濟同比增速預期由原先的1.8%下修到了1.6%。
2012年,加拿大經濟增長1.8%,比之前持續多年的2.6%下降了三分之一。2007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引發了大范圍的經濟衰退。發達國家受災最重,美國和歐洲遭遇到了1930年之后的最大經濟危機。而在由發達國家組成的七國集團中,加拿大是經濟復蘇最快的國家。加拿大沒有出現國家財政危機,國內消費也沒有驟減,健康地從金融風暴中存活下來。過去五年間,加拿大政府財政情況良好,加上銀行的低息率鼓勵消費者借貸和消費也收到良好效果。但是五年之后,內需增長疲軟,出口受挫,各個機構對于加拿大2013年經濟增長預期都在2%之下。
在美國和歐洲經濟停滯,問題層出不窮的時候,加拿大的問題沒有得到世界的關注。被全球經濟不景氣的陰影籠罩著,加拿大也好不到哪里。CIBC World Markets首席分析師Avery Shenfeld稱,“加拿大經濟要想明顯改善,需要全球經濟增長更強勁,而我們一貫認為在2014年前這不會成為現實。目前來說,如果沒有首先得到出口的支撐,那么很難提升國內需求。”
在加拿大政府公布2013年預算之前,很多情況已經板上釘釘了:經濟增長乏力,家庭支出放緩,利率依舊在谷底徘徊。
盡管寄希望于美國家庭支出和車輛需求上漲,加拿大最大的銀行——皇家銀行表示,經濟依舊在“艱難地掙扎”。如果企業投資和出口不能增加,加拿大的經濟就難以好轉,這也一直是政策制定者的痛處。“家庭支出可能小幅回落,如果我們希望看到經濟回報高于潛在增長的話,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投資,還有出口。”加拿大家皇家銀行的首席經濟學Craig Wright在一份報告中稱。“在過去幾年,加拿大的經濟表現很好。連續幾年的強勁增長后,加拿大在2012年年底遇到了打擊”他說。
此刻,政府正在努力尋找其他的方式來促進經濟增長,但目前他們還沒有拿出任何對策。 加拿大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在4月11日表示,盡管此前發布的一些經濟數據狀況不佳,使得業內分析人士下調了加拿大在2013年的經濟增速預期,但總體來看,目前加拿大的經濟表現依然穩健。經濟數據表現狀況時有起伏,是可以理解的正常狀況,而當前的經濟走勢趨勢狀況卻仍然向好,這已經可以令人感到寬慰。
總理先給大家吃定心丸,而后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努力地削減因為刺激政策而增加的財政赤字。在嚴重的歐債危機陰影下,加之主要貿易伙伴美國財政問題懸而未決,加拿大眾多企業進退兩難。所以,出口仍未回歸到危機前的頂峰水平。
連續十一年來,加拿大的住房支出持續增長,現在已經高于可支配收入,導致消費者們不得不借錢度日。一年多前,多倫多道明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raig Alexander預言,債務累積最終將“以悲劇收場”。家庭債務在其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持續上漲,如果失業率在如今7%的基礎上也繼續上漲,或者利率上升,幾項疊加,將導致部分家庭破產,一些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就會破滅。
加拿大財政部部長Jim Flaherty也多次發出警告:高企的家庭債務最終會對國內經濟造成嚴重威脅。他已經采取了行動,抬高門檻,讓那些“高危”借貸者不能輕易從銀行借到錢。為此,他曾公開譴責兩大銀行,指責它們最近把五年期貸款利率降低到3%以下。
然而,在3月21日公布的財政預算中,Jim Flaherty幾乎沒有出臺刺激投資和出口的政策來接棒國內消費繼續支持經濟增長。他的重心所在是2015年加拿大大選之前,進一步削減聯邦預算赤字。目前加拿大政府赤字占GDP的1.4%,已經低于絕大多數七國集團的成員國。如果他的計劃想要成功,則需要大幅削減開支、增加收入,這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同樣關注家庭債務高企問題的還有加拿大銀行前任行長Mark Carney,他也曾強調,家庭債務會威脅到經濟健康。可他所在的銀行對此卻沒有任何作為,自2010年九月以來,加拿大銀行就一直將基準利率控制在1%的低位,近期還聲稱此利率將保持不變。
除了溫哥華,其他地區房價依舊處于上漲趨勢,但是房屋交易量以及新盤開發量開始減少。現象是明確的,專家們糾結的是,這預示著房地產熱潮已經在降溫,房地產市場即將崩潰,又或者這將是下一個樓市旺季到來之前的中場休息。
相比房地產泡沫,加拿大經濟需要的是商業投資和出口的增加,可這兩者比樓市泡沫遠得多。加拿大公司儲備現金的速度甚至比美國公司還快。今年投資總量增幅預計僅有1.7%。去年,Jim Flaherty和Mark Carney曾試圖促進企業進行投資。Mark Carney鼓勵企業用呆滯資金(dead money)來提前進行投資,結果卻引起了公憤。本次新預算將一項計劃的時限延長,允許生產廠家更快地將新購機械和設備折舊。但其影響恐怕只有等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之后才能顯現。
其他國家的出口下降似乎都可以責怪歐美市場不景氣,可加拿大的出口乏力更多是其咎由自取,而且,要改變現狀很需要時間。加拿大過分依賴美國了,幾乎與美國捆綁在一起。IMF指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財政懸崖臨近制約加拿大2012年最后一季及2013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速。2012年,加拿大對美國出口占了全國出國額的73%,而62%的進口商品來自美國。
石油和天然氣是加拿大總量最大的單一出口商品,這與美國的關系尤其緊密。加拿大對此很是緊張,2012年初,哈珀訪華,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哈珀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系,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報道指出,哈珀希望促使加拿大向中國出口更多的石油及其他自然資源,原因之一正是奧巴馬政府出于環境原因,凍結了一條從加拿大艾爾伯塔省通向得克薩斯州煉油廠的“KeystoneXL”管道計劃。
加拿大幾乎所有的石油都出口到美國,政商兩界一直希望可以做到石油輸出多樣化。而美國凍結“Key-stoneXL”管道計劃,讓加拿大感覺到尋找替代市場的迫切性。
暫且不說“Key-stoneXL”管道計劃成敗對于加拿大石油輸出美國有多大影響。近幾年來美國熱火朝天的頁巖氣開采也讓加拿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面臨競爭。美國中西部頁巖氣和石油資源豐富,而且政府鼓勵開采,所以,加拿大也得為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氣想想后路。
對經濟增速較快的亞洲和拉美,亦或金磚國家,加拿大的貿易額相對較少。政府也看到了貿易不平衡帶來的危害,正在努力進行多方貿易會談,希望解決這一問題。不幸的是,這些會談中,最快出成果的卻是與經濟同樣不景氣的歐盟進行的。法國總理讓·馬克埃羅于今年4月13日對加拿大進行正式訪問。兩國總理會談結束后發表了“加法聯合公報”。公報稱,兩國總理討論了全球經濟形勢,兩國間的投資與貿易,加拿大與歐盟“全面經濟與貿易協議”,即自由貿易區談判的進展等問題。在會談中,兩國就促進科技合作與創新、溫室氣體減排、青年人流動性、社會安全保障等方面簽署了多項協議。
所以,目前來看,要解決加拿大的經濟困局,國內消費的增加仍然是最大的指望。另一方面,政府要縮減預算,企業對投資更加謹慎,這樣“政企雙緊”的情況下卻希望老百姓不要節衣縮食,這個情形確實有些糾結。
中國新時代 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