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離實現現代化越近的時候,遇到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
——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這是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所說的話。他說,“偌大個中國要解決的事很多,如果說主要問題的話,我想:第一還是持續發展經濟。可以料想,未來中國經濟環境依然是嚴峻復雜,我們要居安思危,也要處變不驚,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防范通貨膨脹,控制潛在風險,使中國經濟不發生大的波動。”

“經濟和社會的現實狀況警示我們:如果不能盡快打破體制性障礙,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經濟和社會災難。”
——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闡述的觀點。他說,有一定經濟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市場是通過自由競爭所形成、并能反映資源稀缺程度(或稱供求狀況)的價格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的;所謂市場制度也就是自由價格制度;至于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指的是對貨幣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外匯收支總量等經濟總量的間接調控,而不是對企業經營活動、商品價格等的微觀干預。

“最大的陷阱、最多的陷阱是低收入陷阱,很多國家在一兩千美元就上不去了,高等收入國家就沒有陷阱?當年希臘突破12,000美元的時候,世界銀行就慶祝,希臘后來到2萬多美元了,可是現在又下來了。”
——這是民盟中央名譽副主席、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后接受媒體采訪時所闡述的觀點。他認為,在任何階段都有陷阱,中國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改革,最重要的改革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后,社會進入一個比較和諧的階段,再加上技術的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我相信中國可以度過的。

“更大的危險是全球儲戶的財富被掏空。”
——這是國際著名的投資家和金融學教授羅杰斯日前所公開闡述的觀點。他譴責全球央行行為魯莽,稱各國央行正讓世界進入無法把握的金融市場,讓未來充滿未知和危機。羅杰斯認為,各大央行的政策是通過懲罰謹慎節儉的階層來拯救那些缺乏責任感的家伙們。這種破事兒歷史上有過很多,而且都帶來了傷及經濟、社會甚至人類本身的代價。羅杰斯還認為,投資者現在尋找可接受的風險回報比變得極其困難,儲戶現在維持其消費能力也異常困難。所有規避風險的方法都問題重重。

“從‘房價收入比’來看,住房價格跟國民所得相比,還是太高太高。”
——這是IMF副總裁朱民日前公開所闡述的觀點。他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金融危機時,全球房價都下跌,唯獨中國房價卻逆行上漲一倍。盡管這反映了中國強勁的經濟成長,但他警告,中國過高的房價已經引發許多憂慮。朱民認為,中國的實際國內生產總額在過去五年增長超過50%,國民的收入增加,也反映在房價的上漲,但房價還是太高。

“2013年很可能是出現債券實質性違約案例的‘元年’。”
——這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中國農業銀行《2013私人銀行財富配置報告》發布會上發表的言論。“隨著我國債券市場不斷擴容,低資質發行主體比重不斷增加,其面臨的信用風險也在逐步積累,‘零違約’現狀被打破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巴曙松指出,個體違約已箭在弦上,局部違約事件發生的概率在增加,主要因為:一是債券違約與宏微觀經濟狀況密切相關,鋼鐵、水泥、光伏等產能過剩行業仍在面臨信用資質的惡化;二是企業信用資質下沉;三是地方政府的“兜底”成本增加。
中國新時代 2013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