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建英
(山西省地質勘查局二一二地質隊,山西長治 046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中小城市在不斷的擴張與膨脹,無論是土地資源還是環境資源都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目前城市的規模了,因此城市的各個方面的承受能力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地質環境作為自然環境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城市建設的增加和不斷更迭,進一步加劇了城市地質環境的惡化。城市建筑、道路修筑、城市水利工程等等不斷的城市建設工程和工程活動,強加于原有的自然地質環境中,迅速改變了原有地質環境狀態,打破了城市地質環境原有的自然平衡,對地質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目前,在我國各大城市建設發展中已經遇到了數不勝數的地質環境問題和地質災害。房屋裂縫、“天坑”的出現、地面沉降等等地質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城市面臨的比較棘手的地質環境問題。因此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科學合理地規劃土地資源,對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進行科學的評價是十分有必要的。
就目前而言,城市建設用地主要泛指一個城市建造建(構)筑物的土地,包括國家規定的九類用地,而通常我們對一個城市的建設用地的地質環境評價主要是特指那些在現狀條件下本身就受到建設用地周邊的地質環境影響或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以及工程建設后對建設用地的周邊或所在的城市的地質環境有影響的用地,因此兩者并不是同一個范圍,有時可能一個建筑物或構筑物并不屬于城市建設用地中的范圍,但是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有可能對城市的地質環境造成影響,在城市地質環境評價中也應對其進行評價。因此城市地質環境評價中的城市建設用地是一個廣義的范圍,是針對城市地質環境影響條件的。
位于城市地面上的各類城市建(構)筑物會對城市的地質環境產生很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建筑物和城市地質環境之間的極為復雜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筑物的建造破壞了原有城市的地質條件以及巖土工程條件。為使建筑物具有足夠的安全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在房屋地基基礎設計過程中必須對承載力不足的地基土進行處理以達到承載要求,還要對不良地質作用如濕陷性黃土、紅粘土、凍土等進行處理,這些工程活動本身已經改變了原有的巖土工程條件。
2)地下空間的發展為城市地質環境的穩定性增添了不穩定因素。地鐵、地下通道、地下商場和停車場等等地下建筑物的安全本身就要受到地下工程的穩定性的影響。
3)城市區域的地質災害也對城市地質環境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城市建設引起的滑坡、崩塌以及城市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等地質災害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地質環境評價從評價范圍來說有多種,城市建設用地的地質環境評價就是其中一種。目前,我們對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評價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評價:
1)從建設用地地質環境的適宜性方面來進行評價;
2)從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的承載能力方面進行評價。
本文就以長治市為例,從長治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的適宜性方面進行簡要評價。
1)長治市概況。
長治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區位于長治市中部偏南,東西最長處16 km,南北最長處35 km,面積 334 km2,人口約340萬人。研究范圍為長治市2020年規劃區。
2)評價指標。
a.敏感因子。
敏感因子主要是對一個城市的地質環境影響特別明顯的因素。根據長治市的地形地貌和其他地質因素,初步選定的地質環境影響評價的敏感因子為地面的地形坡度和土地利用現狀兩個因素。地面地形坡度的判別標準為不小于30°為不適宜,而土地利用現狀的不適宜的區域為濕地、采礦區。經過對長治市整個市區范圍內的地質調查和進一步踏勘,可以判定敏感因子中采礦區主要位于長治市西南和東南,這對長治市的影響并不明顯,同時由于東部老頂山森林公園和老頂山風景區的存在,因此對敏感因子中土地利用現狀的內容更改為森林、風景區、濕地,見表1。

表1 長治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適宜性評價敏感因子及其評價標準
b.重要因子。
進一步選定長治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評價中的重要因子,通過地質調查和初步分析,可以選定地表地形坡度、松散層厚度、建筑工程地基土的承載力狀況、濕陷性黃土層厚度、地下水位埋深、土地利用現狀等等六個因素。
長治市整體的地貌環境:西面為漳河及漳澤水庫,東面為老頂山,整體地勢為東高西低,地形的起伏對整個城市的地質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可以增加區域平均高程作為重要評價因子來考慮。另外一方面,從實際的調查中發現土地利用現狀對本次評價的作用極小,因此可以不考慮此因素的影響,故可不作為重要因子考慮。
進行評價的重要因子指標見表2。

表2 長治市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評價重要因子及其等級劃分
c.一般因子。
除了敏感因子和重要因子以外,還需要有對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有其他作用的一般因子,通常主要有:地質災害的影響、建筑物地基土的均勻性和腐蝕性、城市內的斜坡的高度、城市內各區域的平均高程、人類工程活動等等。
3)評價單元劃分。
將長治市按照0.5 km×0.5 km的正方形網度進行網格劃分,整個長治市規劃區可以劃分為1 336個評價單元。
4)評價因子定權。
長治市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評價的各個評價因子的權重可以采用層次分析法的方法進行確定,確定的各指標權重見表3。

表3 長治市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評價各指標權重
5)評價結果與分析。
在長治市城市建設規劃圖的基礎上繪制評價分區圖,見圖1。從而可以看出長治市規劃區單位內的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適宜性的差異。
長治市地質環境質量等級為基本適宜、較適宜和適宜區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長治市的城區、郊區以及周邊的幾個鄉鎮,如北部高新區、南部淮海、惠豐等廠區區域。該區域主要分布著較好的地質條件,為厚度大于50 m的第四紀亞粘土層。
長治市地質環境質量較不適宜區主要分布在長治市東部老頂山邊緣區域。這主要是因為:該區域的地質條件較差,區域內受邊山地帶影響,覆蓋有較厚層坡積碎石,地質條件不穩定。
長治市地質環境質量不適宜區主要是老頂山森林區和風景區、漳河濕地周邊區域。老頂山森林區和風景區主要地貌為中山區,且原有一些采石場未進行治理,因此產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且為保護區,不適宜城市建筑的建造。而位于市區西部的漳河濕地周邊區域也為風景區,且為軟土分布區,區內第四系主要為漳河沖洪積形成的淤泥質土,力學性質較差,根本不適宜進行工程建設。

圖1 長治市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適宜性評價分區示意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評價等級為“基本適宜”~“適宜”之間的評價區域面積已超過75%,因此得出的結論為:長治市城市建設用地地質環境質量為較好。
長治市地貌以漳河Ⅰ級階地和上黨盆地為主,整體地勢較為平坦,西部及中部大部分區域較為平坦,東部邊山區域和山區地勢起伏較大。整個市區的階地和盆地及水域面積約占80%,山地區域面積約占20%。從這個分析也可以證實:評價得出的結論是和實際相符合的。
城市發展的腳步在不停的加快,緊隨其后的問題就是城市發展帶來的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其中地質環境也是很重要的一節。因此對城市建設用地的地質環境評價進行系統的分析和利用也是當前最緊要的工作之一,而且這項工作對城市今后的安全、和諧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1]周愛國,周建偉,梁合誠,等.地質環境評價[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8.
[2]陳 橋,胡 克.基于AHP法的礦山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模式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6,35(3):377-383.
[3]武 強,薛 東,連會青.礦山環境評價方法綜述[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5(3):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