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韓堯
生物醫藥產業規模三年內翻番,突破千億元大關;2011年醫藥工業銷售利潤率領先全國,遠超第二名5個百分點;南北兩翼協調發展,聚集區總收入在全市占比高達78%。
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取得的上述驕人成績,大部分歸功于50家生物醫藥企業。雖然他們的發展歷程和優勢各不相同,如今卻扎根于同一片沃土——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G20工程)。
G20工程為何能撬動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的杠桿?這個問題在2012年第十六屆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上有了答案。
G20工程能夠有力推動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首先在于這個工程能夠集中主要力量支持重點生物醫藥產業。
2010年4月23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啟動G20工程。“G”是英文Great的首字母,代表規模大、貢獻大的重點企業;“20”表示“二八法則”中最重要的20%,代表以80%的資源支持20%的重點企業。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介紹說,北京市實施G20工程,就是為了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選擇、規模發展,集中力量支持一批規模企業、培育一批潛力企業、引進一批國內外重點企業,推動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G20工程計劃分兩期進行:一期為2010年~2012年,目標是將2009年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從394億元提升至1000億元(不含商業);二期為2012后的5年,計劃將生物醫藥產業對北京工業增加值的貢獻度提高至5%以上,推動醫藥產業成為首都具有戰略意義的支柱產業。
在G20工程啟動當年,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23家生物醫藥企業成為首批G20企業。截至2012年12月,入圍“G20工程”的生物醫藥企業已經達到50家。
G20工程能夠有力地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還由于它能夠有效地集中整合首都各類優勢資源。
北京具有全國得天獨厚的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人才、技術、研發資源。在人才資源方面,北京有近12萬海外歸國留學人員及高校院所生命科學研究人員,每年還有超過8萬人的生物醫藥領域畢業生。而在我國實施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中,在北京的生物醫藥方面人才就有62人。在北京市實施的“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海聚工程)”中,生物醫藥方面的人才就有151人。

在技術實力方面,北京有國家臨床研究基地65家,有包括北大、清華等名校在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72家,而設在北京的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占全國總量的40%。北京還是全國許多優秀創新成果的發源地。
過去多年來,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雖然取得過很多成績,但發展速度卻比不上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未能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種優勢資源。而G20工程的推出及一系列相關機制的建立,包括醫藥創新聯盟等協作組織的成立,使全市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優勢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創新成果緊緊聯系在一起,使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與生物醫藥企業的經濟實力緊密結合在一起,真正形成了發展合力。
G20工程能夠有力地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還因為這個平臺促進了相關政府部門的聯動,共同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排憂解難。
三年來,由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經信委、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等部門(單位)組成的G20工程聯動工作組,始終堅持以“一企一策”為基礎,逐步深化“多企一策”、“一企多策”服務。工作組建立了以G20企業為主體的10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檔案和企業服務專員制度,并通過“貼近、貼身、貼心”服務,為企業出謀劃策,為企業解決了200余個大大小小問題。
譬如,為了解決企業的金融支持問題,北京市科委聯合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和銀監局,共同啟動“金融激勵試點方案”,使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獲得的貸款由2009年的9.6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34.2億元。截至2012年11月底,北京市生物醫藥上市公司已達21家,融資突破100億元,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
再如,在北京市社保局、衛生局、藥監局、發改委等部門的關注下,經過相關專家的嚴格評審,北京市以重大創新品種為代表的88個醫藥新品種被納入北京市醫保目錄。北京市經信委、藥監局等還積極搭建“北京生物醫藥創新促進平臺”,2012年已有5個1類新藥進入創新促進平臺的綠色通道。
G20工程能夠有力地推動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還由于它能有效地引導研發創新,促使生物醫藥重磅產品不斷涌現。
G20工程主要從兩方面引導促進企業的研發創新:一是通過政府加大投入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企業的研發投入約占總投入的70%。
二是通過大力發展研發服務業支持企業研發創新。北京市現有研發服務業企業近200家,其中,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ABO聯盟)已成為服務全球創新的“北京品牌”,ABO聯盟成員已發展到39家,2011年為297個創新品種提供了服務,推動了54個創新品種的產業化。
正是在G20工程的引導促進和相關企業努力下,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的重磅品種開始陸續出現。包括:北京市第一個年銷售20億元的大品種“拜唐蘋”,10億元大品種泰德“凱時”。此外,G20工程實施以來,北京市還有42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超過230個品種進入臨床研究。

附表:G20工作組聯合相關委辦推動“G20工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