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嬋(廣東省陽春市中醫院急診科,廣東 陽春 529600)
在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治療中,發現患者往往產生緊張、焦慮等嚴重的不良情緒,進而影響整個治療過程和結果,因此,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護理,對于消除其不良情緒有著重要的意義[1]。對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療的1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了研究,重點考察了心理護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入院治療的14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男100例,女46例,年齡29~51歲,平均(33.4±12.6)歲。所有患者均經過實驗室及CT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將14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7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及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的治療方案,包括禁食、維持電解質平衡以及烏司他丁進行治療,7 d為1個療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基礎的護理,包括鎮痛護理,飲食護理,密切觀察以及康復指導等,治療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及基礎護理之上,再額外的給予心理護理,包括下列兩個方面[2-3]:①患者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細致耐心的講解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告訴這種疾病是否嚴重,特別是如果采用正確的方法,完全可以治愈,要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改變他們悲觀絕望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②患者家屬心理護理:該病發病急,進展快,患者家屬往往沒有心理準備,并且急于求成,想要立刻看到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耐心講解,給患者家屬解釋清楚疾病的發病原因和目前的治療方案,并且說服家屬建立成功治愈的信心,并且把這種信心傳遞給患者。
1.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3 d內患者的臨床癥狀,比如腹痛、惡心、嘔吐等明顯消失,實驗室檢測相關指標,包括血液、尿淀粉酶等,均恢復正常;有效:4~7 d內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測指標有改善;無效:治療7 d后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指標無改善,甚至加重。顯效加有效之和為總有效。
1.4 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見表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例(%)]
2.2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護理方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見表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護理方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2.3 藥物經濟學比較:兩組患者治療費用比較見表3,治療組患者總住院費用為8321元,明顯低于對照組9293元,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胰腺炎屬于危重疾病,病情發展迅速并預后不好,由于發病急,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蔓延非常迅速,直接影響患者的精神狀態,加上經濟負擔以及誤工后的工作壓力,很多患者往往都表現出悲觀絕望的情緒,難以克制,不利于康復[4]。
表3 兩組患者治療費用比較(,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費用比較(,元)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組別 例數 藥物費用 其他住院費用 總住院費用治療組 73 3356±953 4965±1121 8321±1541①對照組 73 3562±847 5731±1532 9293±1862
有文獻表明,消化系統疾病與心理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將心理護理與常規護理相結合起來,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已達到穩定內分泌及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多種生理反應[5]。
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不僅要求護理人員具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更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療能力,配合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才可以將心理護理的效應放大到最大化。本次研究中,我們重點考察了心理護理對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療結果的影響。結果表明,心理護理可以明顯的提高臨床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同時可以明顯的降低治療費用,具有很好的藥物經濟學效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伍煜倫,陳偉倫,趙青山.護理急性胰腺炎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08,29(5):867.
[2] 孫秀娥,馬傳香,張學齡,等.重癥急性胰腺炎85例心理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8,21(9):1095.
[3] 劉云風,張建設.心理護理對患者康復的影響[J].實用全科醫學,2005,3(2):123.
[4] 何志高,張 玲,周 東.藥物經濟學國外研究現狀及國內運用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藥房,2001,12(12):708.
[5] 鄒國玲.舒適護理在重癥胰腺炎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