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樹清, 鎮萬雄
(咸寧麻塘風濕病醫院,湖北 咸寧 437100)
黃芪桂枝五物湯來源于《金匱要略》,基本方為:黃芪9g、 芍藥9g、 桂枝9g、生姜18g、 大棗12枚[1]。本方主治中醫血痹和風痹,適當添加或減少中藥成分及劑量可治療肢體麻木、慢性痛風、產后身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神經炎等疾患[2~5]。產后風濕也叫“風寒癥” 、 “月子病”, 屬中醫痹證范疇,是婦女產期或人工流產后被風吹或接觸涼水所引起,主要癥狀為長期肢體關節疼痛麻木,下肢涼、強直,特別怕冷、怕風,不能吃冷食、冷飲; 夏天不能穿裙子,部分病人多伴有頭痛、頭暈等臨床表現[6,7],正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中記載:“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1]。在近幾年的臨床實踐中,研究者以改良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62例產后風濕病病人,治療效果非常顯著。
80例產后婦女,皆為本院門診病人,其中初產婦38例,經產婦42例,年齡24~38歲,平均28±2歲,病程1~6年。80例產后風濕病患者中,18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基本方[1]治療,62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改良方治療,所有病例均符合《中醫婦科學》[6]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產后風濕病診斷標準[8],產前皆無身痛麻木病史,臨床表現為長期肢體關節疼痛麻木,下肢涼、強直,特別怕冷、怕風,不能吃冷食、冷飲,部分病人多伴有頭痛、頭暈、患者抽血化驗檢查RF(類風濕因子)、ASO(抗鏈球菌溶血素“0”)及ESR(血沉),結果大都正常。此類病患者用抗風濕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說明該類疾病盡管屬于風濕類,但又與產后血虛、風寒濕邪入血脈有關。
黃芪9g、 芍藥9g、 桂枝9g、生姜18g、 大棗12枚。
黃芪30g、桂枝12g、白芍12g、生姜10g、大棗10g、雞血藤20g、當歸10g、白術10g、桑寄生10g、甘草8g、杜仲10g、細辛6g、制川烏8g、蜈蚣2g、紅花9g、羌活6g.中藥水煎服(制川烏先煎1h后再加入其它中藥成分,繼續煎制1h,待煎液冷卻后放置冰箱中保存),每日1劑,早、晚二次分服。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隨癥加減,劑量7~15劑。
治愈:產后關節疼痛、下肢涼及其它癥狀消失,停藥半年后未復發;顯效:產后關節疼痛、下肢涼及其它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減輕;有效:產后關節疼痛、下肢涼及其它癥狀有所減輕;無效:產后關節疼痛、下肢涼及其它癥狀無改善甚或加重[8]。
黃芪桂枝五物湯基本方(對照)和配方改良組臨床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基本方(對照)和配方改良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意義(P<0.01).
由表1可見,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改良方治療62例產后風濕病患者中,治愈16例(25.8%),顯效23例(37.1%),有效19例(30.6%),無效4例(6.5%),總有效率為93.5%,經方差統計分析,配方改良組對產后風濕病的治療有非常明顯的效果,與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1.1%)相比,配方改良組總有效率有非常明顯的差異(P<0.01).
陳某,女,34歲,患者長期肢體關節疼痛麻木,下肢涼、怕冷、全身肌肉酸痛8年,最近病情加重。8年前患者生小孩后,因受涼引起全身肌肉酸痛, 怕風,關節麻木,下肢涼,診斷為產后風濕病。經多年治療麻木酸痛有所緩解,一年前因淋雨產后風濕病加重,全身肌肉劇痛,四肢嚴重麻木,經常頭痛、頭昏、失眠、盜汗、舌暗紅而苔白,脈博細而弱?;灲Y果為:ESR(血沉)32mm/h, BP(血壓)80/54mmHg,ASO(抗鏈球菌溶血素“0”, 128 U/mL)及RF(類風濕因子, 4.3U/mL)正常。中醫辨證為產后血虛,產期被風吹或接觸涼水所致氣滯血瘀,治療宜養血活血,溫經散寒, 通絡止痛。應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改良方治療,先服5劑,產后風濕病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再服10劑,產后關節疼痛、四肢麻木及其它癥狀消失,相關的各項檢查指標(ESR 18mm/h, BP 90/60mmHg, ASO 85U/mL和RF2.6U/mL)均正常,停藥半年后未復發。
產后風濕病是婦女產后或人工流產后易患的常見病之一,《經效產寶·產后中風方論》記載:“產傷動血氣,風邪乘之;產后中風,身體酸痛,四肢萎弱不遂,羌活湯”[1,7]。《傅青主女科》云:“凡病起于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產后尤甚”。故婦女產后氣血不足,身體虛弱,同時被風吹或接觸涼水而導致產后風濕病發生[1,7]。
產后風濕病以血痹為主,治療“宜滋養,以養血為主,稍參宜絡,不可峻投風藥”[6],側重于益氣養血,調和營衛,通陽引痹。而黃芪桂枝五物湯,可治療風痹和血痹,以黃芪味甘,性微溫,益氣固表、斂汗固脫,佐以大棗;以桂枝散寒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佐以生姜;以芍藥鎮痙、鎮痛、通經,有散淤、活血、止痛、之效,全方配伍起來,既可溫養衛氣營血以扶正,又可散風寒、通血脈,祛除邪氣[1,6,7]。本研究中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改良方治療產后風濕病,除黃芪桂枝五物湯之功效外,加細辛既能外散風寒,又能內祛陰寒;羌活既能發汗解表,又可祛風濕而止痛;桑寄生祛風濕,主腰膝酸痛;杜仲主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雞血藤補血,活血,通絡;紅花活血化瘀,散郁開結,止痛;蜈蚣息風解痙,用于風癥痙痛。對于產后風濕病的治療,患者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臨床宜注意補氣養血,扶正祛邪,以黃芪桂枝五物基本方為主,結合辨證加減用藥。
參考文獻:
[1]魏荔彤. 金匱要略方論本義[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焦新采,劉曉紅.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治療肢體麻木 40 例[J]. 新鄉醫學院學報,2002,19(3):320~323.
[3]張金蘭, 張金鎖, 周敏. 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產后身痛療效觀察[J].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11, 26(2): 28~31.
[4]徐丁潔, 劉金星.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產后身痛61例臨床觀察[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08, 8(6): 57~58.
[5]周德玉,魏昌景.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多發性神經炎36例[J]. 菏澤醫專學報,2000,12(2):99~100.
[6]馬寶璋,歐陽惠卿,吳高媛,等. 中醫婦科學[M].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97.
[7]陳自明. 婦人大全良方[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
[8]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