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故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鄉愁》
這是臺灣著名女詩人席慕蓉的一首詩。
故鄉對每個人來說,既像原點,也像支點。我們在那里出生長大,哭泣歡笑,度過屬于自己的童年甚至青春歲月。故鄉的邊邊角角里,散落著我們踉蹌的足跡,我們的記憶甚至血液里,也印刻下故鄉的點點滴滴。
只是,不知從幾時起,我們心中的故鄉開始改變模樣。曾經嬉戲的池塘不見了,公園拆除了,老街老巷日益減少,轉而被高樓大廈所取代……無論鄉村還是城市,似乎都被快速奔騰的時代洪流裹挾著向前飛奔。故鄉漸行漸遠,只剩下模糊的影子。
而曾經屬于故鄉的我們,也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信念指引下,義無反顧地向著更加廣闊的天地出發,漸漸將他鄉當成故鄉。求學、工作、結婚、生子……回首時,恍然發現,故鄉已不是從前的故鄉。那些我們曾經以為熟悉的人與事,已不再是記憶中的模樣。是故鄉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或許,在這樣一個時代,所有的故鄉都在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