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 上海 200235)
澳大利亞經濟發達、人口密度低,自然環境優勢明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比較注重環保意識的培養。澳大利亞環境建設的主要特色是政府主導、依法治理、綜合協調、全民參與。其中,公共文化機構在參與環保工作、培育環保精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墨爾本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為例,介紹該市公共圖書館在融入城市環保建設工作方面的相關舉措,并對其特色進行分析,以求探索對我國公共圖書館與環保事業協調發展的啟示。
墨爾本(Melbourne)是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Victoria)的首府,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亞全國金融、文化中心之一。2002年至今,墨爾本一直榮膺《經濟學人》雜志社授予的“世界宜居城市”稱號,在2008年,還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 “文學之都”(UNESCO City of Literature)。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與墨爾本市議會一直保持著對環保工作的關注。早在1970年,維多利亞州即已成立環保局,并頒布了“環境保護法”(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70)。維多利亞州政府設有環境可持續發展廳(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nd Environment), 下設環境與氣候變化局和水利資源局等部門。州政府的生態環保職能十分寬泛,涉及全州范圍環保法規、標準的制定實施、環境科研與技術推廣、環境監測、環保執法、環保宣傳和環保教育等各個方面。2005年,州政府通過了《可持續發展法案》(Sustainability Victoria Act 2005),一批新的環保機構得以建立。作為地方政府,墨爾本市議會承擔的生態環境建設職能較少,主要以城市日常生活為主要范圍,如綠色交通、植樹計劃、生態千樓(1200 Building Program)等。從長期發展策略來看,市議會也制定了2020年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遠景規劃。
若與澳大利亞其他地區橫向比較,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的環保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來看并不突出。比如其對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控制,自1990年開始一直處于全澳末位水平。同時墨爾本也面臨著水資源急劇下降的危險。日漸嚴峻的環保局面使得墨爾本市公共服務機構與普通市民對環保的熱情有增無減。
維多利亞州現共有45個公共圖書館服務系統,覆蓋了79個自治市。在大墨爾本都會區主要是由所在城市獨立運行的圖書館服務系統,分別隸屬該市政府(議會),共30個;另依1989年地方政府法案建立了15個地區圖書館聯盟,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市政府(議會)簽署協議,聯合提供圖書館服務。此外,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State Library of Victoria)作為全州最大的參考研究型圖書館,由州政府直接管理運營,獨立于各公共圖書館服務系統之外。
作為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集聚了該州最主要的文化資源。不但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坐落于該市市中心的史旺斯頓大街(Swanston St)上,與墨爾本大學、墨爾本中央商務區等經濟、文化機構毗鄰,有22幢獨立建筑,占有整整一個街區,而且其本市公共圖書館服務系統——墨爾本圖書館(Melbourne Library Service)也堪稱維多利亞州最繁忙的圖書館服務體系之一。墨爾本圖書館包括5所分館與1所虛擬圖書館、1個基層服務站點,分別是墨爾本城市圖書館、東墨爾本圖書館與社區中心(East Melbourne Library and Community Centre)、北墨爾本圖書館 (North Melbourne Library)、 港 區 圖 書 館 (Docklands Hub)、南岸圖書館(Southbank Library at Boyd),以及虛擬圖書館(Virtual Library Service)和南雅拉圖書館連網訪問點 (South Yarra Library Link Internet Access Point)。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與墨爾本圖書館共同構成了墨爾本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這一服務體系是整個維多利亞州內圖書館服務的重要承擔者,近年年均接納讀者達140萬人次,外借量約100萬冊/年,高達75%的到館讀者來自墨爾本市之外。
除了公共圖書館,墨爾本市還有多所大學圖書館以及雅典娜圖書館等專業圖書館,各圖書館,在服務形式、館藏內容上各有特色。
同為墨爾本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州立圖書館與墨爾本圖書館在職能方面側重并不相同,這與其所從屬的行政級別是相一致的,環保工作也不例外。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在2009年初即由時任館長安妮·瑪麗·史沃特里奇女士(Anne-Marie Schwirtlich,現任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館長)簽署了試圖改善該館環境狀況的《環境管理政策》(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olicy),致力于建立全館范圍內的環保工作框架。隨后,該館以之為指導,制定了名為“Resource Smart Strategy 2010-12”的詳細的環境管理規劃(EMP)及具體行動規劃,并設置了以館長、執行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為核心的責任小組來負責這一規劃的實施與審查。這是州立圖書館對當時州政府政策的響應。
州立圖書館綜合考察了自2006年至2010年之間該館在電力、紙張、運輸、垃圾、用水等方面的能耗數據,摸清了當時所面對的問題在環保運動中所處的實際位置,在Resource Smart Strategy 2010-12中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Resource Smart Strategy 2010-12要求分步驟達到目標,即以2007年的能耗為基數,要在2012年6月前實現水電消耗與廢物排放各降低30%,圖書館關鍵服務的能耗總量削減20%,而綠色能源的應用則要增長20%以上,以及打印廢紙全部回收等指標;州立圖書館進一步規定,要在圖書館各項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全部貫徹環保策略,創建一種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的文化。
Resource Smart Strategy 2010-12的優點在于,它以州立圖書館的實際發展狀況為基礎,既有遠景規劃,也有明確的目標和按部就班的行動框架,同時館長牽頭負責規劃的落實,是該規劃得以良好實施的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為了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墨爾本市議會制定了許多環境改良計劃,墨爾本圖書館的環保政策是全市總體計劃的一部分。墨爾本圖書館在館藏收集、館舍建設與服務提供等方面實踐著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以更好的提高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與墨爾本圖書館開展了很多活動以融入當地注重環保的城市氛圍。最顯而易見的是,在圖書館網站主頁上的顯著位置對本市環保政策的制定、實施與成績作出介紹,并給出一些環保機構的網絡鏈接。圖書館還會不定期舉辦一些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展覽、講座、表演、觀影、研討會、書友會等活動,如在2013年6月19日州立圖書館將播放真實描述國家地理攝影師詹姆斯·巴洛戈(James Balog)在北極拍攝冰層融化行動的紀錄片—《逐冰之旅》(Chasing Ice,2012)。在信息化的時代,這些拓展活動對于烘托環保氛圍,培育可持續發展意識很有助益。此外,墨爾本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還積極應用其他措施,參與當地環保建設。
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藏有大量與環保相關的館藏文獻,涉及環境問題的各個方面。圖書館讀者在諸如環境科學、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水文觀測、生物醫療乃至環境審計和排污管理、家庭節能設計等諸多領域,都可查找到豐富的圖書報刊,甚至電子文獻。尤其是一些未經正式出版的灰色文獻在該館也有相當程度的收藏,無論是澳洲氣象局 (Bureau of Meteorolo gy)、環保委(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uthority)等政府部門的立法記錄及統計資料,或是專業機構像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 search Organization)的水資源可利用調查結果,還是引起廣泛爭議的加諾特氣候變化評估系列報告 (Garnaut Cli mate Change Reports),在州立圖書館都有收藏,并建立了統一的在線目錄供檢索用。專業研究者與當地居民在此都可各取所需,查閱十分便利。州立圖書館工作人員從用戶角度著想,將本館館藏按照學科主題分類作了資源鏈接,引導初學者快速熟悉本館相關領域的文獻。出于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州立圖書館特別突出了環境法方面的資源鏈接,讀者在州立圖書館網站上點擊environmental law collection鏈接,系統便會自動轉向擁有1008個檢索結果的顯示頁面,并根據文獻載體、出版年份、語種、館藏地與分主題進行篩選。
州立圖書館還收藏一些當地的老照片、舊地圖以及若干本地早期文獻。其中不少可稱為是孤本或是絕版文獻,對研究維多利亞州特別是大墨爾本地區的歷史文化至關重要。通過這些文獻記錄,任何人都可以方便的了解并復原維州從殖民時代直至當今的環境變遷與環保歷史。如果有學者要研究從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40年代墨爾本都會區街道排水管道的規劃,那么他可以在這里找到墨爾本和都市區工務局(MMBW)的歷年詳細設計圖紙。目前,超過2.5萬張舊地圖已經數字化(州立圖書館藏舊地圖總量約在11萬張左右),老照片的藏量則更大。當然,新近的文獻資料也在州立圖書館收藏之列,比如工務局(MMBW)最新的文件、著名景觀建筑設計師和園藝師的相關作品等。
墨爾本圖書館也擁有數量不少的環境方面的文獻資源,其中尤以東墨爾本圖書館(East Melbourne Library)的“環境資源”文獻專藏(Environment Resource Collection)最為著名。2006新開放的東墨爾本圖書館更好的貫徹了墨爾本圖書館的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劃,其“環境資源”文獻專藏囊括了從環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到家庭節能的基本技巧等多個系列的環保專題。當然,由于與州立圖書館定位為研究型圖書館不同,墨爾本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為當地居民提供閱讀服務,因此,其館藏建設方針也與州立圖書館有別,東墨爾本圖書館的“環境資源”文獻專藏相對比較側重社區環保與居民節能等內容。
作為墨爾本城市整體翻新規劃的一部分,墨爾本圖書館于2006年啟用了位于喬治大街(George St)122號的東墨爾本圖書館新建館舍。遵照當地社區民意,這所圖書館建設過程中采用了許多具有開創性質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技術,以圖將其對周邊環境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東墨爾本圖書館館舍雖然面積不大,但是設計新穎、服務便捷,稱得上是一座“生態建筑”,廣受當地居民特別是環保人士的好評。2007年,這所圖書館館舍的建筑設計團隊,以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良好實踐贏得了當年的的澳洲室內設計杰出獎 (IDEA 07,2007 Interior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
由于地處南半球,東墨爾本圖書館坐北朝南的建筑方向對館內節能照明來說是一大挑戰。建筑師為此使用特殊的透明材質作為屋頂與部分外側墻面的建筑原料,并在其上涂有高性能的光學膜層,攝取陽光的同時也可以防止館舍吸收過多的熱量。自然光透過屋頂與外墻,在館內形成了柔和的漫射光線,在圖書館大廳內裝有若干傳感器,當自然光照足夠充分時,便會自動關閉電燈電路,達到省電的效果。
在通風方面,東墨爾本圖書館采用自然通風原理,施工人員在地板層以下設置了一個巨大的空氣流通裝置,空氣通過其外圍通風口進入館舍內部,遇熱上升再向館外自然排放,既增強了空氣流動,也有利于保持館內氣溫的恒定。在溫控方面,東墨爾本圖書館采用了地熱技術,其設備包括2臺熱泵與17條通水加熱管。每條加熱管都深入50米的地下,吸收了地下熱能的水流通過熱泵分散到圖書館內的各個閱覽室,形成地暖,每間閱覽室的地暖管道都是獨立開關,有效地減少了熱能浪費。與傳統空調相比,東墨爾本圖書館采用的地熱技術具有綠色、低耗的特點,在日常溫度條件下,這一套地熱裝置的耗電量僅相當于傳統空調的1%。
考慮到墨爾本雨量豐沛,東墨爾本圖書館頂部設有排水管道,將雨水導至周圍的兩座存儲量各有7500升的混凝土蓄水池中,這些積蓄下來的雨水主要用于館內衛生設施與園林綠化。如果降水減少,館方也會使用自來水補充蓄水池儲量達到最低限度,以供使用。圖書館周邊綠化很好,館舍北側與東南角的花園都種植了一種釋放氧氣量較高的竹子,尤其館舍北側是圖書館通風的主要進氣口,在此種植高氧植被對改善館內環境十分有利。
此外,值得贊賞的是,東墨爾本圖書館館內的書架、家具與裝修材料都使用不含VOC或只含有少量VOC的材料制成。VOC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簡稱。VOC是一種最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而室內裝飾裝修過程中使用的涂料是VOC的主要來源之一。澳大利亞對VOC材料有較為嚴格的限制,東墨爾本圖書館很好的執行了此方面的規定,而且其他諸如隔音板、彈性地板、地毯和窗欞等,大都是使用回收再利用或可回收的材質制成,盡量避免使用化學粘合劑。
墨爾本圖書館在閱讀之外的相關服務,也融入了若干新穎的綠色科技元素,廣受讀者歡迎。其中較有意思的是一種名為Power-mate的電子能耗測量儀。
一般來說,由于電子產品設備的間歇性運行以及老化后功率的變化,設備的實際耗電成本很難進行簡單估算。人們習以為常的使用這些電子設備,卻并不知道它們對環境產生多大的影響。而Power-mate正是一種可以測量電子設備實時運行能耗及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儀器。
這個儀器主要由一個測量電壓、電流與功率的手持儀表構成,體積不大,手持可用。此儀表可與任何正在試用中的電子設備相連,進而顯示該設備當時所消耗的能源(以千瓦時為單位)以及可能排放的溫室氣體(以千克為單位)。Power-mate的靈敏度很好,能夠顯示的電流單位精確到1毫安,功率則精確到0.1瓦,并且能夠計算出連接設備的每小時、每季度乃至每年的能源消耗成本。其顯示界面也很友好,普通人用起來也感到非常簡單方便,易于操作。
現在,在圖書館使用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的讀者越來越多,家庭中的能源浪費也逐漸習以為常。圖書館引入Power-mate,意在提醒人們留意自己的能源消耗。最初墨爾本圖書館共有7臺Power-mate供注冊用戶外借使用。注冊用戶可在網上預約,外借期限為7天。現在,墨爾本圖書館的各個分館擁有的Power-mate總數已經達到15臺,借出時間也縮短為2天,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圖書館在網站上還上傳了Power-mate的使用技巧,以便于借用者迅速掌握。
Power-mate是南澳大利亞州的一家電子儀器控制設備公司(CCI)與該州規劃、交通與基礎設施廳(Department of Planning,Transport and Infrastructure)能源司合作開發的一款產品。Power-mate依據功能分為不同型號,每臺市場價格約在160~320澳元之間,價格不菲。墨爾本圖書館將之作為新型館藏提供讀者借用,既提高了讀者的環保節能意識,也為讀者節約了成本,這一行為本身開辟了圖書館與商業公司合作互利的一條途徑。
近代工業化之后,人類社會的持續進步與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使得環保意識在全球范圍內再度高漲。圖書館作為承傳與展示人類文明的崇高殿堂,也作為在現實社會中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場所,其環境保護工作與可持續發展早已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建設,超越了維護公共衛生與大眾健康的層面,不但在圖書文獻提供等基本服務方面加進環保元素,而且在更廣泛的層面融入了當地環保工作的實踐之中,反映出澳洲文化中強烈的環保意識。其在環保觀念的多渠道滲透與環保節能館舍設計兩方面的工作應當引起我國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注意,
環保是一項系統工程。以解決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環境教育”必須貫穿于制定環境政策和形成環境行為準則的過程之中,具有全民性和全程性的特點。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公共空間,理應在此過程中負擔起相應的責任。墨爾本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通過多種渠道努力在公共圖書館服務當中全方位開展環境教育。圖書館管理層與政府當局協調一致,為本館制定相應的環保政策;發揮圖書館作為知識收集、整理、存儲、傳播、研究和服務的樞紐的作用,館藏的采編與利用工作中滲透著環保思想,尤其針對服務對象的不同,州立圖書館與墨爾本圖書館的館藏重點也有所不同,以適應不同群體的閱讀需要;更將環保科技(Power-mate)納入到館藏范圍之內,提供讀者借用,成為一種立足本地文化的服務創新。
相較而言,我國公共圖書館服務工作雖然也對環保有所關注,但尚未將之提升到發展政策的高度,在館藏建設、拓展活動的開發上也有提升的空間。根據2012年頒布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解釋,圖書館等文化服務是基本公共服務范疇內的重要內容,而廣義的公共服務也包括環境保護工作在內。隨后文化部和環保部分別制定了各自領域內的“十二五”規劃。兩方面的工作彼此照應,協同進行。2012年正式實施的國家標準《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GB/T 28220-2011)雖然也要求“促進服務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但主要是從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的角度來說的。如何將環保意識融入到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中去,給環境工作以適當的定位,還需決策者審慎思考,另行安排。
館舍建設是體現環保思想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墨爾本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館舍建設充分考慮到環境利用的問題,其節能環保的思想貫徹于設計理念、造型選址、技術材料等館舍建設的多個方面,在東墨爾本圖書館新館建設過程中與開放后,均力求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利用周邊資源,拓展綠色服務。其實,世界先進國家圖書館建設對環保節能館舍都非常注重。如2000年“世界地球日”十佳建筑獎得主之一的美國南牙買加公共圖書館(South Jamica Branch Library)綠色建筑已投入使用十余年,新加坡最近開放的世界首個專為4到12歲孩童打造的綠色圖書館—“綠識小書屋”,館舍特色部分是利用再循環塑料瓶建造成的一棵“知識樹”。所以,在這方面,墨爾本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既稱不上走得最早的先行者,也不是理念最新的弄潮兒,但其館舍建設卻是最契合本地實際的優秀樣本之一。墨爾本城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這方面的舉措,對我國圖書館建設領域目前的現狀而言,顯得尤有借鑒意義。
我國圖書館工作者早在1998年前就對 “綠色圖書館”這一概念有所注意,近年相關研究數量激增,但總體來說,成果分散,深度欠缺,尚未形成有效的研究氛圍。公共圖書館相關政策、標準也對此十分重視,如《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建標108-2008)第32條援引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要求公共圖書館建筑構配件、裝修材料和建筑設備必須安全、節能、環保、不損害健康,建筑設計各個方面應注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5.1.2建筑功能總體布局”也要求館舍要做到“安全節能、朝向和通風良好”。另一方面,在實踐中雖然涌現出若干成功案例,但是片面求大、求新,不切實用,過度“燒錢”的圖書館建設項目也屢見不鮮。東墨爾本圖書館的環保館舍盡管采用了若干高新科技,但無一不與當地實際情況相匹配,通風、溫控、排水設計都充分考慮到了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在我國公共圖書館館舍建設又掀新高潮之際,應當學習這種合理的經驗,執行過程中避免不良情況的發生,并進行既有相關標準的細化。2013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著力抓好建筑節能,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并組織開展智慧城市試點工作,公共圖書館應趕上機遇,同時在環保服務拓展活動方面有所創新,走出一條綠色和諧的圖書館發展之路,為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另外必須注意的是,由于澳大利亞環保工作的政府主導色彩非常鮮明,所以公共圖書館參與環保事業的程度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強烈影響。在政府注重環保時,公共圖書館能夠積極投入環保工作,一旦當政策發生改變,公共圖書館的環保建設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維多利亞州立圖書館的環境管理規劃ResourceSmart Strategy 2010-12目前已經執行完畢,但具體實施情況如何,至今尚未見有明確的評審結果。近期維多利亞州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受到環保人士的批評,如果該州政策停滯不前或是氛圍惡化,環保前景便不容太過樂觀。墨爾本市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下一步的環保工作將如何開展,值得繼續關注。
[1]馮海發,謝義亞.澳大利亞生態環境建設考察報告[J],學習與研究,2003,(2):56-59.
[2]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Efficiency(Australia Government).National Greenhouse Accounts Factors [M].Canberra: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11:67-69.
[3]Public&Indigenous Library Services (State Library of Queensland).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 Statistical Re port 2010-2011:Final Report [M].Brisbane:State Li brary of Queensland,2012:26.
[4]ResourceSmart Strategy 2010-12 [EB/OL]. [2012-12-23].http://www.slv.vic.gov.au/sites/default/files/Environ mental%20management%20plan.pdf.
[5]Projects:East Melbourne Library [EB/OL].[2013-01-09].http://www.one2one.net.au/projects/community/eastmelbourne-library.php#.
[6]CCI Online Store-New Products For March[EB/OL].[20 13-01-09].http://www.ccisa.com.au/shop.
[7]沈國明.21 世紀生態文明:環境保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26-327.
[8]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EB/OL].[2012-08-07].http://www.gov.cn/zwgk/2012-07/20/content_21 87242.htm.
[9]王世偉,張濤.《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應用指南[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75-76.
[10]徐敏.綠色環保圖書館研究綜述[J].新世紀圖書館,2011(2):76-79.
[11]Victorian Government Climate Plan doomed to failure[J/OL].[2013-03-26].http://environmentvictoria.org.au/media/victorian-government-climate-plan-doomed-fail 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