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燕
(嘉興市圖書館 浙江嘉興 314000)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民眾信息需求特征的變化,作為社會文化服務機構的圖書館面臨著諸多的發展挑戰,但圖書館人以其聰明才智,借鑒國外成功的圖書館建設經驗,借助信息技術,在服務體系、文獻資源、服務模式等方面都進行了積極創新,進而推動我國的圖書館迎來了新世紀以來的第一個事業發展高峰。在當前全國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浪潮下,以總分制為主要組織模式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自沿海東部地區成功實踐以來,現已走向了全國,呈現出一種向著規模化、制度化方向發展的態勢。但由于總分館服務體系的建設時間短,相關的工作機制、服務體系還并不成熟,探索、創新和完善總分館服務體系下的圖書館相關建設,如地方文獻資源、特色資源建設等,也顯得尤為重要與必要。本文以嘉興圖書館為例,根據筆者在地方文獻工作過程中的創新實踐,主要介紹嘉興圖書館在地方文獻工作中的相關機制創新,以期與業內專家、學者、同行進行探討,促使相關工作得到更大的發展與進步。
嘉興市圖書館從2007年起逐步建立起城鄉一體化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樹立起圖書館界總分館體系的一面旗幟—“嘉興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12年,入選“浙江省年度十佳民生工程”。但由于總分館在體系設計時,主要宗旨是從讀者出發,以保證民眾的“普遍均等”公共圖書館服務,因此,在總分館體系建設設計時,對總分館體系下的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制度設計不足,收集機制、服務機制等并不完善。2012年12月,浙江省文化廳下發了 《浙江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明確提出了各級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基本要求,地方文獻工作開始走上正規化道路。在《規范》頒發后,經過多年醞釀與調研的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考評工作正式啟動。對照《浙江省文化廳關于開展全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考評的通知》所附的“浙江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考核細則·市級”的條目要求發現,嘉興圖書館館藏地方文獻資源建設還不完善,尋找體制創新、探求工作突破已切實擺在了嘉興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者的面前,且刻不容緩。
地方文獻工作經歷了從原來的單館建設模式向總分館體系的多館聯合建設模式轉換,在此過程中嘉興圖書館和其它總分館體系圖書館一樣,面臨著諸多困難與障礙。因為地方文獻的征集一直以單館形式運作,在有限的編制下,公共圖書館特別是基層圖書館一般都優先保障一線服務人員,基層圖書館以兼職為主。地方文獻征集工作人員也一般是憑著廣泛的人脈,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多跑動,勤聯系,上門拜訪等方式來征集文獻。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人脈、努力及能力等因素,工作質量也因此得不到保障。同時受地理空間及時間的約束,征集員們不可能深入到每個角角落落,容易遺漏信息與錯失機會。
嘉興圖書館城鄉一體化的總分館服務體系織就了一張遍布全市、鎮、鄉村(社區)的圖書館服務網絡,也為依托總分館分布網絡的地方文獻聯合征集機制創新提供了平臺與條件。我們的做法是將各個分館的工作人員納入到地方文獻的收集隊伍中,解決地方文獻收集工作的人手不足問題。分館工作人員一般是由當地人擔任,在上崗初期的培訓與實踐后已具備一定的圖書館學知識,且他們熟悉本地的風土人情,有良好的人脈資源,信息靈通,溝通方便,因此,他們完全可以成為鄉鎮地方文獻征集的主力軍。同時,為了使得這項工作長久有效地開展,2013年總館將地方文獻征集工作納入分館的日常工作,明確目標任務,必須完成常規報刊的征集,保持其連續性,對圖書類則要求盡可能收齊,在年終考核時予以考評。聯合征集體制建立后,總館專業人員負責中心城區的文獻征集,鄉鎮及村級文獻則由分館承擔。未來還將逐步推進到流通點,既讓征集工作不留盲點,又不必增加人員。為了使得征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我們還注意尋求建立與政府良好的地方文獻收集合作關系。由于分館的建立豐富了鄉鎮文化,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圖書館也成為鄉鎮文化建設的基本項目與亮點工程。在建設與運行的過程中,圖書館與當地政府經常會聯絡溝通,雙方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向鄉鎮政府征集文獻就順理成章,同時,還可通過他們牽線搭橋,擴大到其他的單位與個人。
建立總分館的目標是達到“有人就有圖書館服務”的境界,人人可以享受到普遍均等、城鄉一體化的圖書館服務。地方文獻的征集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于社會各界人士,為此,我們通過不斷創新,以全新的理念,用科學的手段,使讀者享受到零距離、個性化的服務。
(1)全開放、零距離的線上資源共享服務。圖書館自建的數字資源以及外購的部分資源,都掛在圖書館的網站上,讀者可以登錄圖書館網站,免費調閱內容。用戶無論身在何處,只需一臺可上網的電腦,便可盡覽海量地方文獻資源。本館自建的數字資源有“嘉興文史”、“嘉興縱覽”兩個專欄,內有《槜李譜》、《煙雨樓史話》、《嘉興辛亥革命史料》等文獻,均可全文檢索,用戶可自由訪問。自建的大型數據庫已經完成的有《嘉興古代名人》與《南湖文獻》,兩者均為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資源建設項目,在建的有《嘉興血防》。我們在建設數據庫時,盡可能地標注了資料的原出處,方便用戶利用。
(2)異地文本傳輸服務。有些異地的讀者,所需資料無法從網上獲得,或者需要原文,但是信息量只是零星的幾條,親自到館查找不免要耗時力耗財,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于是來信或來電請求幫助,我們則通過電子郵件或者QQ即時通信傳輸電子文本,借助于快捷的網絡,文件的傳輸變得輕而易舉。如一位香港中文大學的學者來電,想借在杭州蕭山開會空隙,來館查找一條資料,咨詢從蕭山到本館的交通路線。我們從交談中得知他的時間較緊張,就主動建議可以代為查找,并將結果發送至他的電子郵箱,這位學者在驚喜感激之余,對此非常滿意。
(3)創立專家品牌服務。借助專家名氣效應,拉動社會吸引力。本館有一位知名度頗高的館員,筆名“笑我”,交際廣泛,極富個性,因其在文獻部門工作,本館的地方文獻工作也因此貼上了鮮明的特色標簽。從1994年起,他負責本館開設的秀州書局,堅持寫《笑我販書》,以書會友,以書交友,很快在圈內聲名鵲起,因此接觸到本地的許多文化人,廣聞博記,成了地方文化通。自2006年10月起至今,專事地方文獻的征集與咨詢,已經成為本館的一個品牌。
(4)靈活多樣的網絡咨詢服務。上海圖書館設立了“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集合長三角各家圖書館的專家,為用戶們解疑答惑,其中就有“地方文獻咨詢員”,比較集中的解決地方文獻方面的問題。上文提到的“笑我”就是嘉興市圖書館推出的咨詢專家。相對于圖書館網站上的來訪人次及咨詢數量,訪問其個人博客的人更多。他的博客在文化圈內有著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眾多,人們更喜歡在博客上與他交流,有問問題的,也有交流信息及提供資料的,形成的圈子越來越大,信息源也就越來越豐富。自網絡微博興起后,他把博客與微博的帳號捆綁在一起,互動更為快捷方便,加上即時通信工具,讓用戶真正實現與專家面對面交流。
(5)廣結同好,打造地方文化信息交流點。笑我先生的斗室里每天來訪人員不斷,其中不乏從外地慕名造訪的。有請其幫忙查詢資料的,也有人是來交流信息的,如某地挖到了什么石碑,自己又發現了某一條資料,或者買到了幾部地方文獻等。大家聚在一起各獻所知所得,由此知道不少地方文化人的舊事佚聞。如遇到本館無藏的地方文獻,他還會說服擁有者讓圖書館復制一份,籍此收集到一批稀缺的地方文獻。
(6)課題全程追蹤服務。由于笑我在嘉興文化圈的知名度,除了從事地方文化研究的人上門討教外,一些文化項目的建設也會請他出謀劃策。近年來,嘉興興建的一批名人紀念館,如龔寶銓、王蘧常、沈鈞儒、沈曾植等,笑我都全程跟蹤進度,收集、挖掘、整理、提煉有關資料,為其順利建館盡心盡力。
(7)撰寫個人地方文化史。從1994年4月起,笑我開始以日記體的形式記述在秀州書局的活動,每年輯成《笑我販書》一冊,詳記其所經手書之內容、從訪客口中所得之信息、所查閱資料的摘要等。2006年10月起,其不再經手秀州書局,筆記更名為《笑我雜記》,專記每日所得。因其不但將所見所聞所歷記錄在案,還摘抄所獲資料,故為后人留下了內容豐富、線索清晰的一手與二手史料。
古語云“窮則思變,變則通”。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圖書館傳統的業務必然受到沖擊與質疑,傳統地方文獻工作的固有征集與服務方式已明顯不能適應日益擴大的用戶要求。依托總分館已有的服務網絡優勢,對地方文獻工作進行反思、探索與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嘉興圖書館為此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但我們也深知,目前在文獻征集、文獻服務等方面的實踐與探索也只能算是在地方文獻工作創新途中邁出的第一步,我們的工作還有待提高與改進,特別是在地方文獻的深層開發方面還有待加強,如地方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地方文獻的個性化服務、地方文獻資源的元數據開發與發布等。
[1]范并思.新世紀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的轉型—理論體系重構的初步設想[J/OL].[2013-03-23].http://www.doc 88.com/p-438426041550.html.
[2]邱冠華等.覆蓋全社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模式、技術支撐與方案[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
[3]章明麗.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的嘉興模式[J].圖書館雜志,2009,(10):48-50.
[4]耿儷洳.全省2012年度十佳民生工程揭曉:我市城鄉一體化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上榜[N].嘉興日報,2013-1-2(2).
[5]浙江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規范(浙文社[2010]78 號)[EB/OL].[2013-03-23].http://wenku.baidu.com/v iew/fc4bd203cc175527072208bf.html.
[6]袁海波.我的“苦、辣、酸、甜”:在地方文獻征集中的感悟[N].圖書館報,2013-4-5(A13).
[7]袁逸.聽取哇聲一片:2012浙江省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研討會有感[J/OL].[2013-03-23].http://www.baidu.c om/link?url=oE-viYUxJwD4EQegxw5mma_1JOfGcveQ5J diIvZJxgylXKflq4pUcXRZbkG5aKsY3IZJRS804cscAqhi9 E-BY2muM7Il6aJ2sHn-XX-Qu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