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江蘇省海門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江蘇 海門 226125)
20%~30%的肝硬化患者可能因門靜脈高壓癥引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EGVB),如不及時治療,患者可因急性失血性休克而導致嚴重后果。EGVB的藥物治療近年來發展迅速,且臨床效果良好。我院采取兩種不同方法治療EGVB患者,旨在探討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EGVB患者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齡38~76歲,平均56.5歲。均因嘔血、黑便入院,經病史、癥狀、體征以及胃鏡檢查等證實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初次出血者28例,再次出血者18例。排除2周內使用降門脈壓藥物和其他影響療效觀察的藥物,接受壓迫止血治療,肝功能衰竭、肝昏迷或有其他可能影響療效觀察的伴發疾病或并發癥者。入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4例、對照組2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入組患者均常規禁食,并建立靜脈雙通道,給予止血、輸血等治療。兩組均給予奧曲肽沖擊治療:首次劑量100 mg緩慢靜脈注射,然后經輸液泵控制速度,以50 μg/h持續靜脈滴注72 h。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于血壓穩定后給予硝酸甘油10~50 μg/min持續滴注72 h,維持患者收縮壓在100 mm Hg(1 mm Hg=0.1333 kPa)左右。
1.3 療效觀察:24 h內低血容量癥好轉,血壓、脈搏等基礎體征正常,胃鏡證實出血停止為顯效;72 h內低血容量癥好轉,血壓、脈搏等基礎體征正常,胃鏡證實出血停止同時停藥后24 h未再出血為有效;72 h后仍有活動性出血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數資料計算例數及百分率,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或組間比較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輸血量200~800 ml,觀察組平均(388±36)ml,對照組平均(417±42)ml,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2例,無效2例,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7例,無效4例,觀察組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所有入組患者主要不良反應表現為眩暈、惡心,停藥后均自行消失。

表1 兩組患者治療72 h后療效比較(例)
近來研究發現,生長抑素類似物可降低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患者的肝靜脈壓力,可防止食管靜脈壓力的進一步升高,以此達到治療目的。奧曲肽是治療EGVB的較常用藥物,具有與天然內源性生長抑素類似的內臟血管選擇性收縮作用,可減少門靜脈高壓癥肝臟的血流量,降低門靜脈壓力,并可減少曲張食管靜脈內血流,降低其壓力,從而可有效地控制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但對肝臟、外周血管阻力及體循環壓力等無明顯影響。
硝酸甘油作用于血管壁的硝酸鹽特異性受體,有強大的擴張靜脈和輕度擴張動脈作用,使動脈壓降低,刺激壓力感受器反射性收縮內臟血管,使門脈系統及門體側支血管擴張,阻力降低,因而降低門脈壓力。另外,硝酸甘油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臟前后負荷,改善心肌順應性。硝酸甘油與奧曲肽聯合應用后可協同降低門靜脈壓力及食管胃底曲張靜脈壓力。
本研究結果表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破裂出血的患者經奧曲肽治療后,嘔血、黑便均得到有效控制。從療效判斷,觀察組EGVB顯效率(24 h止血成功率)較高、輸血量較少,說明奧曲肽聯合硝酸甘油具有協同作用,可預防患者多器官功能損害、減少輸血量、降低治療費用。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在可控范圍內。近年來多項國內外研究均得出近似結論[1-2]。殷玉峰采用4種方法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奧曲肽加硝酸甘油、單獨奧曲肽、奧曲肽加垂體后葉素、垂體后葉素加硝酸甘油)[3],結果發現,奧曲肽聯合硝酸甘油的治療有效率達92.5%,高于其余三組,與本研究結果類似。
總之,奧曲肽聯合硝酸甘油治療EGVB安全有效,值得臨床借鑒。
[1]劉宏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術后再出血的治療[J].吉林醫學,2010,31(15):78.
[2]肖志文.李 晶.奧曲肽與垂體后葉素療法結合Rockall危險性積分在治療急性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臨床應用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0,27(2):95.
[3]殷玉峰.四種方法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