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孟侯
數月前,和趙靜、童自榮、梁波羅、爍淵等一起到東山旅游,空閑時我們想即興演一個小品,于是分配角色,我和陸幸生、王振坤等平時還算是有鼻子有眼的人,那一天只能演“匪兵甲”和“群眾乙”了。
我不服,為什么我不能演“小老大”?梁波羅為什么不能演“匪兵甲”?
言歸正傳。正兒八經做群眾演員,這門職業其實挺有趣兒。
按當前市場價,一個普通群眾演員,演一天是40元(那么一個月就有1200元)。如果是加班加點演出,一個小時加5元。如果加班加到半夜12點,每個小時就不是加5元,而是10元。還有,凌晨5點之前叫起來拍片子,每小時也要加10元。
至于演妓女、演和尚剃光頭發、演抬棺材的、演披麻戴孝的……對不起,要是每個小時還是加5元10元,不可能擺平。這當口,群眾演員有些個牛:“導演覺得抬棺材和披麻戴孝要價太高,那您自個兒抬去,您不怕不吉利嗎?”
倘若演一個躺在地上的死人,每小時10元。
倘若讓一個群眾演員開口說話,哪怕只說三個字“他媽的”,價格看漲,得付30元!
想不到罵人這勾當,在劇組里挺值錢!
雖然當群眾演員收入不高,但是特爽,導演對烏頭黑臉的人從來不用什么潛規則,一概明碼標價:叫您笑您就笑,叫您跳您就跳!“八路軍”啪的一聲槍響,您就負責倒下,然后從嘴里吐出早就給您含上的一口豬血,表示七竅流血。成嗎?成就好。
副導演,倒在瀝青路面上和倒在水塘里的,價格不可同日而語吧?
咳,別那么粘里吧唧行嗎?導演心里明白著呢。
在群眾演員的行當里,只有明規則,完事兒了,結賬,明兒再來。
別看眼下多位明星紅得發紫,當年還不都是天天到北京電影制片廠的門外故意徘徊,只圖讓導演拉去當個“匪兵甲”,哪怕“匪兵丁”也是好的,有收入比沒收入好,住地下室也要房租……王寶強就是一個。
所以,我們千萬別一說起群眾演員就覺得可憐巴巴。不可憐!他們又不是穿上工作服下到窨井里去撈污物。群眾演員不但能拿勞務費,說不定還有露臉的快活,在一部電視連續劇里閃現一秒或者兩秒種,那就不是一般的人兒了。
當紅演員多“財”多“衣”,那么當群眾演員換一個字,叫做:多“才”多“衣”,也不簡單。
那么,那些在攝制現場演不了、在電影廠門口站不久的大爺大媽,他們也產生露臉的欲望,也想快活一陣子,如何是好?
竅門有啊,上電視臺,找“群頭”——群眾觀眾的頭頭的簡稱。
群眾觀眾可好演了,不需要個性,就需要聽話。每檔節目開始錄制前的半個小時,群眾觀眾就排排坐了,然后由導演對他們進行培訓:什么時候鼓掌,什么時候舉燈牌,什么時候大笑,什么時候尖叫……都給我記住嘍。你們好好表演,每天還能領40元錢。
有的高齡老太反應跟不上,那可怎么辦?沒關系,導演在現場派了一個帶頭鼓掌的,可以叫“鼓手”,也可以叫“起哄手”,他鼓您也鼓,不就得了。
就是東方衛視的《媽媽咪呀》,廣州電視臺的《恒大偶像》……導演都在現場“安插”很多這樣的“眾眾(群眾觀眾)”。
明明節目一點都不有趣,“眾眾”們嘩啦嘩啦笑起來,潮水一般。電視機前的觀眾覺得大家都在笑,我不笑是否木訥了?于是也笑;明明嘉賓的苦難經歷很像是編造出來的,“眾眾”們都開始抹眼淚了。實在太感人——不是嘉賓太感人,而是“眾眾”們涕淚縱橫太感人,那么跟著哭吧。
自古以來,不是“笑比哭好”,而是笑比哭易。所以,讓一個群眾觀眾笑,和讓一個群眾觀眾哭,價格是不一樣的。還有,讓一個群眾觀眾哭,和讓一個群眾觀眾哭得昏過去,價格也是不一樣的。是凡“一哭二鬧三暈倒”的,每人上場費是500元;是凡哭得不省人事要叫救護車的,上場費給800元。
讀者諸君如果覺著這錢好賺,您來試試?
得了,還是說說比較快活的“眾眾”吧:倘若認為當群眾觀眾的都是些清閑的大爺大娘大叔大媽,那是不負責任的。許多靚麗的不缺錢的妹子也喜歡到電視臺當“眾眾”。
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在“飄柔愛轉角”的旁邊,常常坐著數位比24個化妝過的女嘉賓漂亮得多的女嘉賓,攝像師認為“養眼”特要緊,于是請來這撥特別“眾眾”。
曾經有個靚妹到某個婚戀節目現場當群眾觀眾,因為長相甜美,自然坐第一排。結果,錄制還沒完,有個編導就過來跟她咬耳朵:下一期節目,您就是臺上的女嘉賓了!
還有一個大胡子“眾眾”,每年央視的春節晚會上總有他的鏡頭,哈哈大笑,爽朗豁達。第四年的春晚,大胡子“眾眾”銷聲匿跡。怎么回事兒?一打聽,那是個貪污受賄違法亂紀的主。去年,一幫員工在飯店里邊喝酒邊看春晚,大家伙兒都覺得特眼熟,于是納悶了:這孫子怎么還那么自在?那么囂張?告他去!
于是,穿幫了。
以上都是露臉當“眾眾”的好處,自不待言。
我曾經開車到橫店影視城去訪問過三四次,道具師陶本信和服裝師黃麗華是我的好朋友,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他們倆一個當道具,一個當服裝。絕對是影視界的夫妻腕兒。我到劇組探班。
我不知道現在的行情如何,當年,任何劇組在橫店拍電影拍電視,統統不要錢,橫店影視城所有小巷、店鋪、土樓、小船……您隨便用。
但是,讀者請注意這個“but”,一旦七八十個人的劇組進駐橫店賓館,住宿總不能不付錢吧?到飯店吃飯要錢、配照明零件要錢、借道具要錢、做服裝要錢……還有,最主要的,請群眾演員也該付勞務費。導演總不能帶上百把個群眾演員一起到橫店住賓館,那是什么開銷?
從此以后,橫店鄉的老百姓忙活起來,昨天穿鬼子的軍裝,今天換漢代的大褂,明天有安排了,穿清朝的盔甲……大家伙兒握起長矛或者上起刺刀,整裝待發。
導演一聲喊:開始沖!大家一窩蜂,殺呀,砍呀,沖呀!
沖完了,殺將回來。導演又喊一聲:領盒飯去!
這一天的活兒就算完。
橫店的農民哪里還有心思種田?大家都有了一個很穩定的職業:群眾演員。
有時候扮鬼子的丈夫回家時正好碰上演青樓妓女的妻子,于是大叫:花姑娘的,大大的……
橫店的老板看到自己的鄉民都能露臉,都能掙錢,那個快活勁兒!這正是他多年前的老謀深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