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于10月18日至11月18日舉辦。本屆藝術節的參演劇(節)目共46臺,其中境外25臺,境內21臺,預計演出130多場;美術展覽10項;群文活動將與上海市民文化節的秋季板塊相結合,擴大覆蓋面,形成全城效應;論壇、文化周、節中節等也是精彩紛呈。開閉幕儀式在文化廣場舉行,蒙特卡洛芭蕾舞團將演出現代芭蕾舞劇《天鵝湖》;在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舉行的閉幕式上,上海歌劇院將演出原創音樂劇《國之當歌》。去年藝術節與香港、澳門兩地藝術節簽署合作協議,本屆藝術節上來自香港、澳門的藝術團將帶來精彩演出。兩岸四地藝術節長效合作機制逐步形成。藝術節期間,藝術節與上海戲劇學院聯手的“青年藝術創想周”,將在上戲校園持續一周開門舉辦,共上演60多部原創作品,并舉辦視覺藝術展、大師工作坊等。今年藝術節將堅持勤儉辦節,簡化開閉幕儀式,突出開閉幕演出劇目內容的本體。繼續采取不搞晚會,以完整的劇目演出作為開閉幕式內容。把節約下來的經費注入到文化惠民和“優惠票”“低價票”中去,使更多人走進劇場,同享藝術盛宴。
2013年是中德建交41周年,由上海市文聯、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美協和德國漢堡圖書館共同主辦的“中國水墨”上海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日前在德國漢堡圖書館隆重舉行。展覽共展出了施大畏、盧輔圣、張桂銘、楊正新、陳琪、張雷平、張培成、韓碩、蕭海春、馬小娟等10位當今上海中國畫壇代表性藝術家的30件作品。展覽期間,代表團一行還應邀拜訪了荷蘭藝術交流協會,向荷蘭同行介紹了上海文聯、上海美協、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情況和近年的對外交流活動。雙方表示,今后要加強聯系溝通,合作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2013(首屆)上海藝術節集創作展示、研討交流為一體,于9月至11月間舉辦22場大型活動,并全部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這其中既有“大字書法國際邀請展”等國際性展覽,也有“紀念沈尹默先生誕辰130周年‘沈尹默杯’全國教師書法大賽”、“第二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等全國性活動;既有“長三角三省一市書協主席團書法精品展”等地區性活動,也有“上海市十佳青年書法家作品展”、“2013上海市書法新人新作展”等全市性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外交部長楊潔篪等積極參與推動的“聯合國官員及中國外交官書法作品邀請展”、“當代書法創作及中國書法如何走向世界國際論壇活動”等活動,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書法界專業人士參與。此外,藝術節還將出版系列作品集、論文集,在凸顯內容廣度與深度的同時,強化了規范性和整體性。首屆上海書法藝術節由中國書協、上海市文聯、新華社上海分社、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書協主辦,松江區文廣局、普陀區文化局、虹口區文化局、上海文化藝術品鑒促進會聯合協辦。
2013年第四屆“粉墨佳年華”——上海優秀青年演員展演近期陸續上演,展現上海當代青年演員青春風采。本次展演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指導,上海演藝工作者聯合會、上海新娛樂傳媒有限公司麒麟文化中心承辦。入圍的青年演員有:上海京劇院青年老生演員藍天,青衣兼刀馬旦演員高紅梅,上海越劇院尹派小生齊春雷,上海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演奏員李沛,上海民族樂團青年琵琶演奏員湯曉風,上海芭蕾舞團青年演員項潔艷、張文君,上海昆劇團青年閨門旦演員羅晨雪。其中既有在青年人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新星,也有專業突出潛力無限的新秀。“粉墨佳年華”系列展示活動是市委宣傳部人才培養重點項目之一,旨在打造上海文藝領軍人才隊伍,為優秀青年演藝人才在上海成名成家提供平臺和服務,自2007年啟動以來,先后推出了一批扎根上海、影響全國的拔尖文藝人才和青年領軍人物,成為了群星的舞臺、百姓的看臺、青年文藝人才交流的平臺、藝技的展臺。
日前,“2013上海寫作計劃——和我們一起呼吸”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舉辦開幕式。今年的寫作計劃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和上海作協聯辦,邀請了來自印度、愛爾蘭、阿根廷、比利時、葡萄牙、美國、墨西哥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8位中青年作家,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里,作為上海的“臨時居民”駐市生活并進行文學創作。開幕式上,王安憶、葉辛、陳村、王周生、秦文君、王小鷹等上海作家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表演藝術家們齊聚一堂,共同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同行,并與百余名觀眾和讀者一起欣賞了形式活潑內容充實的節目。“上海寫作計劃”創辦于2008年,迄今已有30位來自19個國家的作家駐市,成功進行了國際文化與文學創作交流活動。今年活動的規模和參與作家的數量都有了新突破。
為了完整、系統地梳理和展現百余年來海派繪畫發生、發展的歷史面貌,為學術界進一步研究海派美術乃至海派文化的源流及個案提供可資參考的文獻資料,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以2013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上海美術進京展”為契機,歷時兩年多的醞釀、組織和編撰,順利推出了由上海美協編纂、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并在2013上海書展首度與讀者見面。經美協主席團反復研究,《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最終遴選了海派美術150余年發展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18位畫家: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劉海粟、唐云、吳湖帆、周碧初、林風眠、賀天健、豐子愷、關良、顏文樑、朱屺瞻、張大壯、吳大羽、謝稚柳、陸儼少、程十發。其中,中國畫大家12位,油畫大家3位,中國畫油畫兼擅的3位。這18位海派代表畫家中既有在中國美術史上彪炳千秋的海派大家,也有倡導中西美術融合發展的藝術先驅、著名教育家。他們寶貴的藝術經歷和卓越的藝術成就,體現了海派美術各個歷史階段的整體面貌和水平。
第27屆田漢戲劇獎評獎活動近日在哈爾濱隆重舉行。本屆活動由中國田漢研究會、田漢戲劇獎組委會主辦,黑龍江省文化廳劇目工作室、《劇作家》雜志社承辦,全國14家戲劇雜志社參加本屆評選活動。經過兩天的評選,由《上海戲劇》雜志社選送的話劇劇本《記得也好,最好忘掉》(編劇:趙耀民)獲得劇本類一等獎,話劇劇本《歸來女士》(編劇:樂美勤)獲得劇本類二等獎;論文《關于新編越劇〈李商隱〉的一些探討》(作者:垂拱)獲得論文類二等獎,論文《對“青京賽”的期待》(作者:青鋒)獲得論文類三等獎。評獎活動期間,各戲劇雜志主編還圍繞如何繁榮戲劇評論等話題展開了研討。
日前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組委會主辦,上海市文聯藝術促進中心、上海敦煌國際文化藝術公司承辦,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協辦的《中國,我可愛的母親——陸在易作品音樂會》在北京的國家大劇院隆重舉行。本次音樂會以“人民心中的夢”為主題,精選了包括《望鄉詞》《祖國,慈祥的母親》等一批著名作曲家陸在易的優秀作品。音樂會的序幕是合唱序曲《在十八歲生日晚會上》,最后在音樂抒情詩《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為大型合唱隊與交響樂隊而作》中落下帷幕。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陳燮陽執棒,上海歌劇院合唱團擔任合唱,上海交響樂團擔任演奏,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方瓊、周進華攜手優秀青年歌唱家熊郁菲、韓蓬擔任領唱、獨唱。
日前,文聯主管社團“上海名家藝術研究協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成立大會。上海名家藝術研究協會由我國文化藝術創作、研究、鑒定、收藏和評論等方面的名家、專家、學者以及中國美協、中國書協、西泠印社資深會員和故宮博物院、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教授、研究員等組成,鑒定家、收藏家、張大千研究專家曹公度當選協會首任會長。當日,參與成立大會的藝術家們還參觀了“大風天下”當代藝術名家書畫邀請展,并參加了2013名家高峰論壇“張大千藝術研究”。
為期1個多月的2013上海國際兒童戲劇展演日前在閔行區群眾藝術館精彩閉幕。展演期間,來自波蘭、澳大利亞、丹麥、美國、中國臺灣、中國上海等國家和地區的兒童劇團的10個參演、祝賀劇目,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和馬蘭花劇場演出40場,觀眾人數近3萬人次。經專家組嚴格評審,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的兒童音樂劇《成長的快樂》榮獲最佳劇目獎,臺灣紙風車劇團的《紙風車幻想曲》獲最佳創意獎,其他參演劇目獲得優秀演出獎。展演期間還舉行了生命教育互動戲劇工作坊、兩岸戲劇交流研討會、“同一片陽光”社區巡演等系列活動。
由上海音樂家協會合唱專業委員會、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共同編印、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的《2012—2013上海合唱新作演唱會合唱新作專輯》近日在長寧文化藝術中心舉行隆重的首發儀式,并向市民現場贈書。上海音樂家協會、合唱專業委員會、長寧區文化局及全市100多個合唱團體代表、曲作者、部分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主任、市民代表三百多人參加了本次活動。這是上海合唱團體盼望已久的第一本本土作者創作的合唱新作專輯,編印歷時兩年,在連續舉辦兩屆“永恒的愛”上海合唱新作演唱會的基礎上,從全市征集的兩百多首新作中精選了30首作品編輯而成。合唱專輯編印出版得到了長寧區文化局、上海音樂家協會領導的關心支持,凝聚了上海眾多非職業合唱團體和非職業作曲家的心血,為推動原創作品的創作做出了積極的探索,為繁榮上海合唱事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