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韶峰
(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361000)
城市道路綠化景觀是城市建設點、線、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道路綠化以“線”的形式將公園、游園、廣場的“點”,風景區的“面”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綠廊。如今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已是城市道路設計的核心之一,而良好的道路綠化景觀的特點是簡潔、大方、鮮明、自然、開放。其實我國從古至今都很重視道路的綠化,“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筑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在《漢書》中就有記載用松樹作行道樹的做法,這是用樹作為道路防護林的先例。
城市道路退線綠化是城市道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道路可持續發展的標志之一。同時也是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品味的綠色長廊。現在人們對城市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的重視,我們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工作者需要精心組織,合理配置,才能創造多姿多彩、內容豐富的城市道路景觀。道路退線綠化直接關系到城市的形象,通過帶狀或者塊狀的“線”性組合,使城市綠地連為一個整體。搞好道路退線綠化,不僅美化街景,還有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減塵、改善小氣候、防風等作用。城市道路退線綠化景觀為城市道路增添了豐富的色彩,為城市可持續發展預留了空間。
廈門(新)站位于集美區北部的后溪鎮境內,處于整個廈門市的地理中心位置,距高崎國際機場約12km,距本島筼筜湖中心區約20km。片區西北緊鄰后溪生活區,南面是大學園區和集美中心區。隨著新站片區的建設,道路退線綠化景觀作為城市道路可持續發展的標志之一,對于提高道路退線綠化率、豐富城市道路空間、防災減災具有積極的意義。
其中以近期完成的北站高鐵兩側退線綠化景觀最為突出。設計之初,業主要求50m寬綠帶要具備兩種功能,一是防護作用,消音、減塵,二是留出空間作為片區公園。因此我們以20m寬作為防護林區,防護區分為兩層,第一層以常綠喬木作為防護帶,第二層以開花喬木作為觀景林,形成具有色彩變化的生態空間。防護林外設計成公園,考慮到與周邊自然環境的關系,公園設計上以大面積的開花灌木叢及開闊的草坪為主,減少硬質景觀的設置。靠近排洪渠邊以具有廈門特色的棕櫚植物群落為景觀節點。整體樹種選擇上突出地方特色。公園中游步道穿梭其中,再點綴幾株大樹,給游客留出休息游玩的空間。在特殊段適當增加開花樹種,以營造花開花落的自然景觀,彌補作為高鐵防護林的單調性,讓兩側防護林在滿足消音、減塵、防護安全要求的情況下又有景可賞。同時注重常綠落葉植物相互襯托,相互結合,進行復層混合式立體種植,形成富有層次感和韻律美的景觀生態走廊(圖1)。
“簡潔、大方、綠量”是此次片區綠化上的設計特點。在狹長、局促的空間內利用點、線、面的空間布局形式,依路就勢,靈活布置,創造出不同的園林景觀空間。根據退線內的地形,拉高了幾個點的地形,以達到空間景色的相互滲透,豐富空間的層次感。
廈門(新)站高鐵兩側的綠化景觀,美化了環境,更是提升了城市的服務檔次,為城市帶來良好聲譽口碑,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兩側的退線綠化措施的改善,為建設生態化、田園化的社會環境作出重大貢獻,增加了充足的綠化空間,并且為城市的旅游生態建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圖1 北站現場景觀
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城市中的道路退線景觀建設,忽略了道路對于自然景觀、生態可持續發展、人文歷史等一系列建設的要求。
(1)樹種相對單一,地方特色不夠明顯;
(2)季相變化不豐富,彩葉樹種偏少;
(3)道路退線綠化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沒有創新,缺乏生機與活力。
(4)景觀小品與植物搭配混亂,沒有主題思想。
城市道路退線綠化景觀應該根據當地環境和文化傳統進行設計,達到美化市容市貌,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的目的。城市道路退線綠化設計不僅要滿足交通功能上的需要,還應該能滿足人們的心理、生理需求,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愉悅的出行環境。在此提出幾點有利于改善退線景觀的建議及案例。
微地形處理是園林景觀塑造手法中的一種,在當前景觀設計中運用越來越廣泛。通過適宜的微地形處理,結合植物配置,可以豐富造園要素,創造出多樣的景觀層次和空間形態,并且有利于加強景觀設計的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且退線微地形與骨干樹種能形成景觀高點,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自然之美。
廈門丙洲片區為吹填造地而形成,鹽堿化嚴重,又靠近海邊,海風比較大,總體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在設計之初,我們也對現場進行了大量的調查,決定先對土壤進行改良,再進行植物種植,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圖2)。
(1)先清除50cm厚鹽堿土,再進行回填加高種植土,局部再進行拉高,營造微地形。
(2)以鄉土樹種為基調樹及骨干樹,營造節點植物景觀群落。
(3)中層植物以開花小喬木為主,特別選擇一些相對耐鹽堿植物,營造中層植物景觀。
(4)底層采用常綠及開花灌木進行搭配,靠人行道邊以草皮為主,留出過度空間,形成良好的景觀斷面。
道路退線綠化是綠色通道建設的基礎工作,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樹種配置是滿足道路載體功能的需要。遵循統一、調和、均衡、韻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則,退線設計形式的選擇要根據當地特色文化決定。退線綠化不僅是城市中人和物發生位移的主要場所,而且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主要空間,是維持社會文化發展歷史延續性的主要物質空間。道路退線綠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為重要。道路退線綠化的植物配置要體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結合的美學的思想;從景觀綠化和可持續發展出發,完善道路退線綠化的設計,豐富景觀效果;挖掘新品種,立足本土特色品種,引進優良品種,豐富園林植物景觀;努力提高全民綠化意識、減少人為破壞;加強對道路綠化施工的監督,提高對道路綠化種植的要求。

圖2 丙洲片區現場退線綠化
城市小品泛指安置在城市公共空間的各種元素與設施,為居民提供不同的服務和功能。今天的城市小品擁有多樣的類型,并且經常彼此相互組合,例如座椅和垃圾箱的結合、照明系統和信息牌、廣告牌的結合,又或者噴泉、游戲設施、交通指示、自行車支架、路牌、花架、遮蔽棚以及多種其他保護措施,形成多種可能性的組合。城市道路小品,特別是道路退線小品的設計及放置都要根據所處環境達到相對統一、協調,不能盲目選擇,隨意放置,這樣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大煞風景。一件成功的街頭小品,一定是既體現城市特色,又能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統一,畫龍點睛。
不同的城市形態有不同的綠色系統,城市的退線林蔭道、公園、小游園、綠地,構成一組系統,并契入城市形成一個綠色系統。城市道路退線綠化應充分結合現狀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競爭力水平,為未來實現城市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許多城市中最具生命力、最富魅力的地方,并非城市中規整的街區,而是市區中道路退線綠化景觀與許多周邊不規則的綠地所串聯出來的綠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