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全
(貴州銅仁學院,貴州 銅仁554300)
油茶樹作為我國一種特有的樹種,屬于重要性的經濟類樹種,油茶樹的主要特點是一年四季根深葉茂、濃郁茂密,水土的保養效果好,是一種比較合適的防火、綠化以及裝扮樹種。除此之外,油茶樹的茶籽還可以用于榨油,茶枯還是很好的化工原料以及肥料。而且油茶樹的適應能力非常好,可適合大面積的種植,因此,推廣油茶樹的栽培很有必要,需要采用好的種植技術來實現油茶樹的高效高產。
貴州省銅仁市是我國油茶發展最快的幾個地區之一。玉屏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種植的面積曾經達到了25萬畝,油茶已經成為玉屏縣發展林業的支柱型產業,其農村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油茶被視為“搖錢樹”。1958年,玉屏的油茶量創造歷史的新高,達到了195萬kg,為國家和社會提供40萬kg的茶油,產量居全國1100個油茶縣的第二位,被授予了“油茶之鄉”的美譽。2007年獲得國家林業局頒發的“全國經濟林產業示范縣”榮譽稱號。
2.1.1 合理選擇造林地
山地丘陵的海拔通常小于500m為最好。坡的朝向最好是東南坡、南坡坡度。緩坡地的坡度最好約為150°,不能超過300°。最好的pH 值應該是5.0~6.5,偏堿性和中性的土壤不適合種植油茶。土壤土層的深度要大于80cm,土質肥沃、疏松、排水、通氣以及保水性能都要求很好,石礫的含量不宜大于20%。地下水位要求小于1m。
2.1.2 整地、栽植
為了有利于水土保持,造林整地采用大穴整地。穴大50cm×50cm×50cm,表土回填,每穴底施復合肥1.5 kg,與土拌混均勻,再墊黃心土堆起龜背形。造林密度每公頃1200株,成品字形排列。栽植苗木時應切除主根,用ABT生根粉處理。根系不能接觸底肥,表土不能蓋住嫁接口。
2.2.1 造林方法
采用良種苗木上山造林。以植苗造林為主,采用1~2年生種無性系嫁接苗或1年生良種實生苗。1年生實生苗高20cm以上,2年生實生苗高40cm以上。需長途運輸的苗木,應適當修剪主根和密集的枝葉,盡量多帶宿土或黃泥漿根。
植苗造林季節主要根據各地氣候條件、苗木培育情況而定,一般在2~4月份雨季或雨季的陰天或小雨天氣造林為宜。造林密度可采用2.5m×2.5m、2m×2.5m和2m×3m三種。植苗造林應做到“三埋一提三踩”的原則。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將基莖部分堆成饅頭形,防止雨季穴土沉積水,造成水漬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過原圃地根際1~1.5cm為宜。
2.2.2 撫育管理和加肥
新造油茶林可采用林地間作,以耕代撫,前3年中每年需要對其撫育2次,以提高油茶林的生長速度。油茶林的萌芽能力較強,枝葉繁茂,對透光通風十分不利,應該及時地修剪樹枝,修剪的最好時間是春季以及秋冬之際。
對油茶林施肥要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施加時宜采用1%的進口的復合肥液,1年5次。還需利用環溝施加有機肥,每公頃12000kg。在施肥時,還應注意:一是間種綠肥,二是茶枯茶殼還山,三是追施氮、磷肥。施肥方法:冬季施土雜肥,每株約30kg;春季施以氮、磷為主的復合肥,每株1~2kg。根據不同的季節,施加物質含量不同的肥料。施肥還應在茶樹一側挖一個弧形溝,再將肥施加到溝內,最后把土蓋上。以農家肥為最好。
3.1.1 茶黃毒蛾
危害期:6~10月。防治方法:燈光誘殺成蟲;幼蟲期噴灑BT乳劑或40%綠來寶乳油,或施放白僵菌粉劑。
3.1.2 茶蠶
危害期:4~10月。防治方法:殺蟲燈誘殺成蟲;冬季翻耕,殺死越冬蛹;噴灑25%愛卡士乳油、5%速殺威乳油、或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等藥劑。
3.1.3 油桐尺蠖
危害期:5~9月。防治方法:冬季翻耕,殺死越冬蛹;成蟲幼化期的蟲燈誘殺;10%吡蟲啉、BT乳劑、5%甲維鹽水溶劑噴霧,或施放白僵菌粉劑。
3.1.4 油茶葉蜂
危害期:3~5月。防治方法:人工撲捉幼蟲;噴灑25%滅幼脲Ⅲ,0.36%苦參堿水劑。
3.1.5 綠鱗象甲
危害期:3~9月。防治方法:人工撲捉幼蟲;噴灑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蛀蟲清500~800倍液。
3.1.6 茶籽象
危害期:5~8月。防治方法:人工撲捉幼蟲;噴灑2.5%天王星乳油,或5%銳勁特乳油。
3.1.7 油茶棉蚧
危害期:5~10月。防治方法:產卵前,放黑緣紅瓢蟲等天敵;加強撫育,剪除病蟲枝;弱蟲期噴灑蚧必治或15%金年好乳油。
3.1.8 紅蠟蚧
危害期:6~9月。防治方法:及時剪除蟲枝;冬季向枝干噴灑3~5波美度石硫合劑;未形成蠟質時,噴灑25%高滲苯氧威可濕性粉劑或20%速克滅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3.1.9 黑跗眼天牛
危害期:4~10月。防治方法:剪除受害枝;人工撲捉成蟲;幼蟲初孵期用敵敵畏乳油150倍液毛刷涂桿;蟲道內注射20%吡蟲啉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
3.2.1 炭疽病
癥狀:果實,初發病時為黑褐色或紅褐色的小點,后擴展為黑色圓斑,常自病斑處縱向開裂;葉,病多在葉尖或葉緣發生,呈半圓形或不規則,黑褐色,病部生小黑色點子實體。
防治方法:砍除重病株;在病果初發期選用果力士噴灑,每隔15d,連噴3次;或定期噴灑50%賽力散;或噴灑多菌靈、退菌特。
3.2.2 軟腐病
癥狀:病斑初呈半圓形或圓形,水漬狀,在陰雨潮濕時,迅速擴展為褐色斑。后期病斑上散生土黃色粒狀子實體。
防治方法:人工修剪、疏伐;冬季清除樹上或地面的病葉 、病果,消滅越冬病菌;用果力士或1%波爾多液和0.5%賽力散噴灑,發病高峰期噴灑退菌特或托布津。
3.2.3 煤污病
癥狀:黑色煤狀物先在葉正面沿主脈產生,后逐漸覆蓋整個葉片,嚴重時全株發病。
防治方法:及時砍伐和除去病枝;噴灑石硫合劑,夏季用波美0.5~1度液,冬季用3~5度液。如蚧雷害蟲發生嚴重,可噴松脂合劑12~20倍液。
除了需要具備具體的種植技術外,栽培油茶樹還要分析具體的種植成本,根據近幾年我國的油茶樹種植情況及產量、成本分析,得到了表1的數據。

表1 油茶基地建設單位面積投資成本測算 元/畝
油茶栽培技術包括多個方面,如何可以做到高產與多方面因素有關,這其中林地選擇、育苗、整理和修剪、蟲害的防治等是核心內容之一,只有同時做到這些,才可以保證油茶的高產,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
[1]周必豪.油茶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2).
[2]徐小軍,王育芳.上猶縣有機油茶栽培技術[J].江西林業科技,2012(4).
[3]胡國華.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07(16).
[4]楊曾輝,董艷琴.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5]李春林.普通油茶主要無性系開花生物學及可配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