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武,連海友,李秀娣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3師葉城二牧場,新疆 喀什844911)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3師葉城二牧場地處我國南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境內,屬國家級貧困團場,該地區年降雨量僅有53.2mm,屬嚴重干旱地區。黑葉杏是南疆地區特有的杏品種,該品種色澤艷麗,風味獨特,含糖量高,為制干、鮮食和加工的兼用品種,是該區域的主栽品種。2002年二牧場啟動了萬畝杏園工程,由于水資源缺乏,植株連年死亡,結果樹產量也很低,造成了重大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設計了涌泉灌杏樹栽培技術,不但很好地節約了水資源,也提高了栽植成活率,每畝產量提高到了2000kg,創造了旱區杏樹栽培的新模式,可為旱區果樹栽培提供借鑒。
2.1.1 杏樹對生長的環境條件要求
黑葉杏為多年生落葉果樹,自然生長可高達10m以上。其壽命長,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對外界環境條件的適應性極強,適宜栽培的范圍也很廣。其主要產區的年平均溫度為-5~22℃,≥10℃以上的年積溫為1000~6500℃,年降雨量為50~1600mm,日照時數為1800~3400h,無霜期為100~350d[1]。
2.1.2 牧場自然條件
牧場地處山區,山地多為起伏很大的中、新生代褶皺山,山體巍峨挺拔,山峰連綿,地形溝壑縱橫,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200~4850m之間,屬高原山區。夏季涼爽,雨水較多,冬季寒冷。根據海拔高度,山區大體可分為典型的高原氣候和干旱荒漠氣候,牧場地處中緯度中溫帶的歐亞大陸中心,遠離海洋。氣候因地形劇烈起伏而有很大差異,山下屬大陸性氣候,山上為高原氣候,平均氣溫5~8℃,極端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25℃。春季風沙大,夏季涼爽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長,氣候干燥。年降水量80~200mm,年蒸發量1000~1800mm,降水量隨地勢升高而升高,蒸發量隨海拔升高而遞減,年日照時數2990h。
2.2.1 園地選擇
黑葉杏樹是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喜光照的樹種,花期易受晚霜危害[2]。因此,在牧場各個連隊及其萬畝人工草場選擇了背風向陽、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地塊,每100畝為一小區,同時建立了防護林體系。
2.2.2 苗木選擇
優質壯苗是保證成活率和豐產的關鍵。選擇苗高80cm以上;嫁接口以上10cm處直徑超過1cm,50~60cm整形帶內有飽滿芽6個以上;根系完整無根瘤,骨干根4條以上、須根多;嫁接口愈合完好,砧木無大的機械損傷的幼苗種植[3]。
2.2.3 精心栽植
經實驗,秋栽比春栽成活率高5%~10%,傷根當年能得到一定恢復,甚至長出部分新根。為提高沙質土保水、保肥力,提高土壤通透性,根據定植密度挖寬、深各1m的定植穴。施基肥時,在坑底部鋪20cm厚的秸稈、秧草或樹葉,再放5cm的農家肥,回填后栽樹。
定植時采用深挖坑、淺栽苗的方法。按苗木“浸根—定植—澆水—定稈—包頭—套袋”程序進行定植,深度以澆過定植水后根莖交接處與地面持平為宜,定植后灌足水,然后覆土保墑,相比其他栽植法成活率能提高30%。
為了提高坐果率,混栽或配植授粉樹,在定植時,品種(黑葉杏)與配套品種(昆侖紅杏)按3:1的比例配植[4]。
采用計劃密植的方式,提高前期產量,并有計劃地間伐或移植加密株,解決樹冠郁閉,從而保證后期產量,同時果實品質也不會下降。密植的株行距為2m×3m(圖1)。

圖1 計劃密植種植株行距模式
另外,為了達到一次建好園,可用編織袋栽一部分預備苗,帶袋栽在株間,待發現有死株時,把預備苗挖出,剪破袋補栽上。
2.2.4 節水配套設施建設
(1)過濾設備。二牧場杏園基地是荒漠丘陵地,無法進行正常的渠系灌溉,全區采用李水設施灌溉系統,共8個涌泉灌系統,采用高程自壓系統,河水或井水將全部由渠道匯入沉沙池,通過沉沙池進行初步過濾,進入系統首部過濾器進行二次過濾,分流到第三次過濾系統,再由各系統過濾器進入涌泉灌系統。
(2)灌溉系統設計。杏園基地灌溉方案采用涌泉灌進行灌溉,緊貼果樹種植方向布設一條毛管,毛管間距5m,涌流器間距2m。所用的涌水器額定流量為60L/h,系統輸水管網分為干管、分干管、支管三級。干管東西向布置,材料為PVC-U管;分干管南北向布置,材料為PVC-U管;支管南北向布置,材料為PE管(圖2)。

圖2 毛管與作物布置簡圖
黑葉杏是深根性樹種,隨著樹齡的增大,根系擴展很快,吸收營養范圍也不斷擴大,通過深翻樹盤,改良土壤結構,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抗寒力,減少害蟲越冬基數,以利于杏樹越冬,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增強保肥蓄水能力,有利于根系的生長[5]。秋季,結合施肥一起進行深翻樹盤。深翻時,可引起傷根現象,但應注意,不要傷粗根、大根,小根傷后,容易愈合,加之施肥,可增加地上部葉片吸收能力,促進地上部的營養生長,同時貯備了大量的營養,為杏樹來年春季開花奠定了基礎。
黑葉杏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合理施肥可促使樹體生長健壯,花芽分化良好,減少敗花率,增加完全花的比例,提高坐果率,減少落果,延長結果年限,使杏園豐產、高產、穩產。杏樹施肥有兩種方法。①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可條施、圈施、撒施,根據樹勢,每株施有機肥50~100kg,秋施基肥宜早不宜遲,一般多在9月份進行。②追肥。追肥也叫“補肥”,是在杏樹生長期間彌補養分的不足,一年需進行5次,主要根據樹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進行。第一次花前肥,可使開花整齊一致,提高坐果率,此期氣溫變化大,為防倒春寒造成的凍害,應噴施天達2116果樹專用型1000倍液適度預防,防止落花落果;第二次花后肥,是對杏樹開花后消耗營養的補充,初花期放蜂或人工輔助授粉,也可在盛花期全樹噴布一次0.3%硼砂加0.3%尿素溶液,提高座果率;第三次花芽分化肥,在生長期間,由于果實的迅速膨大,消耗了大量養分,如果不及時供給,不利于花芽分化;第四次催果肥,在果實膨大期追肥,可促進果大整齊。由于這三個時期養分消耗大,抗病抗逆性能降低,除及時適量追肥增加營養外,應噴施天達2116果樹專用型1000倍液,協調營養與生殖生長,促進葉片光和產物的定向供應,增強光合效率,減少呼吸能量損失,促進葉片增大,果實膨大迅速;第五次采后肥,可補充果實采收后營養元素的缺乏。追肥主要以速效磷鉀肥為主,并配合少量氮肥。此期追肥目的是增加樹體營養,增強越冬抗凍能力,落葉前施有機生物肥,葉面噴0.3%的尿素和天達2116果樹專用型一次可減緩葉片衰老,有效地促進葉片養分向枝條回流,枝條養分的增加有利于花芽的發育,促進果樹安全越冬,減少大小年現象的發生,使葉片不早衰,光合制造的養分儲存于樹體內,為來年芽體飽滿、坐花坐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3.2.1 幼樹(1~2年)施肥
定植第1年采取薄肥勤施的原則,以迅速擴大樹冠,并形成一定的花芽。在定植后芽長2~3cm時施第一次薄肥水,以后每15~20d追肥一次至7月初停止,并控制水分,以利成花。第2年于2月下旬、4月中旬、6月下旬各追肥一次,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每次株施尿素50~100g。于9月下旬至10月初施基肥,株施腐熟的豬雞糞肥25kg、過磷酸鈣500g。
3.2.2 豐產樹(定植第3年起)施肥
黑葉杏早結果、早豐產,密植園第3年即可進入豐產期。這時期杏樹著重施3次肥。第1次于發芽前(2月中旬)施春肥(發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并將全年鉀肥全部施入,可結合薄肥水施用。此次施肥主要是促進開花坐果和果實膨大,施肥量約占全年施肥量的20%。一般每畝施尿素20kg、硫酸鉀30kg、有機肥1500kg。第2次施夏肥,于6月下旬采果后施用,此時正值根系第二次生長高峰,施以速效肥,補充因結果而消耗的營養,增加養分積累,以利于花芽分化,為翌年豐產打下基礎。此期施肥量約占全年施肥量的30%,一般每畝施尿素30kg、過磷酸鈣20kg、有機肥2000kg。第3次為秋施基肥,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結合擴穴改土、壓綠施用。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配合磷肥施用,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左右,可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500kg,過磷酸鈣50kg[7]。
3.2.3 及時追肥
可結合病蟲害防治一并進行,始花期噴施0.2%~0.3%的硼砂和0.2%的尿素混合液,生長期可根據生長需要經常進行葉面噴肥。
春季開花前,果實膨大期和成熟期最好不澆水,以免采前落果和裂果。秋后至入冬前,結合施基肥澆一次越冬水。
由于牧場夏季雨水稀少,杏樹生長需要大量水分,夏季灌水次數根據土壤墑情確定。每次灌水時間不小于3h,即每棵樹灌水不少于500kg,以確保杏樹的正常生長發育。
合理地進行整形修剪可以控制樹勢,改善樹冠的通風透光條件,調節樹上與樹下的平衡關系,促進花芽形成,增加結果部位,避免大小年現象,延長樹體的結果年限,達到穩產、高產、優質的目的。但如果粗放管理或放任不管,往往會造成外圍枝條密擠,內膛光禿,結果部位外移的現象。合理修剪可使樹形緊湊,枝條分布均勻,結構合理。目前在生產中普遍采用的樹形有自然圓頭形、疏散分層形、開心形等。杏樹的修剪在不同年齡時期,有不同的重點。
幼樹期生長旺盛,極易形成強枝,修剪的主要任務是整形和擴大樹冠,既要培養一個良好的樹體結構,又要考慮到早期產量。所以修剪時宜輕不宜重,以疏、緩和夏季抹芽、摘心為主,定植幼苗在60~80cm處進行短截,對抽生的枝條有目的進行保留,當枝條長到80cm時摘心,臨時枝在60cm時摘心,以促發中短枝,形成結果枝[8]。
栽植2~3年的杏樹,很快就能開花結果,形成產量。修剪目的是繼續搞好整形,擴大樹冠,盡可能培養更多的結果枝組。冬季修剪時對各級骨干枝在飽滿芽處短截,疏除直立枝、交叉重疊枝,繼續搞好夏季修剪、摘心、短截、疏除,對于樹冠內部萌發的徒長枝,只要位置和方向合適,要注意保留緩放不剪,改變枝勢,形成結果枝。
經過整形修剪,樹體結構全部形成,是杏樹一生的黃金時期。產量連年上升,枝條生長量減少,生殖生長大于營養生長。這個時期在加強肥水管理的基礎上,通過修剪,控制結果部位外移,短截各級骨干枝,更新和培養結果枝組,疏除過密的直立枝,改善內部的光照條件。保持樹勢健壯,延長盛果期年限。
隨著樹齡的加大,枝條生長量相對減少,枝條大多著生在外圍和頂端,主要任務是更新和復壯結果枝組,采用去弱留強,回縮連年結果枝,培養和產生新的枝條,恢復樹勢,增加產量,取得經濟效益。
黑葉杏樹幼樹期間生長旺,應合理調控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促進花芽分化,使之早結果早豐產,在進入豐產期后應控制樹冠擴大,延長豐產期。所以,在定植第2年要促花,常用方法:6月下旬、7月中旬各噴200~300倍15%的多效唑1次,并在6月、7月開溝排水,使田間土壤保持適度干旱,均有利于花芽分化。進入豐產期后,為了控制樹冠生長,應結合保果,于4月底、5月初噴2次300倍15%多效唑或200倍PBO[9]。
常用方法有:①配植授粉樹并在花期放蜂;②人工授粉,效果很好,尤其是冬季溫暖的年份,敗育花多,更應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坐果率,確保豐產;③花期噴水,于盛花期噴清水,使柱頭保持濕潤,可顯著提高坐果率,可于水中加入0.1%的硼砂和0.1%的尿素;④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保果,盛花期噴20×10-6赤霉素,可提高當年坐果率。4月底噴300倍15%多效唑可控制旺長,減少落果。10月中旬噴50×10-6赤霉素,可提高第2年坐果率。
黑葉杏樹不完全花比例高,一般不用疏花,而采取疏果來控制產量。疏果在落花半個月即第一次生理落果穩定后進行(此時幼果直徑在1.0~1.5cm之間)。疏果時先疏除病蟲果、畸形果和小型果,摘除過密果,使留下的果均勻分布于樹上,強旺樹多留,弱樹少留。掌握在每5~8cm枝梢留果1個的密度,每畝產量控制在2000kg左右。
牧場杏樹常發生的病害主要有流膠病、根腐病,蟲害主要有蚜蟲、杏毛蟲等。
每年冬季清掃果園枯枝落葉,消滅越冬病菌和一部分越冬幼蟲,發芽前淋洗式噴打50石硫合劑和五氯酚鈉500倍液;結合樹干涂白涂抹氨基酸加甲胺磷100倍液或噴施天達蚜虱速克1500倍液加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加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一次消滅蚜蟲。根腐病可用波爾多液200倍液或天達惡霉靈3000倍液灌根[10]。
病害防治以防為主,綜合防治,常用殺菌藥劑有多抗霉素500倍液,大生 M-458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輪流進行,消滅病菌。
蟲害防治應根據害蟲發生規律,適期用藥,常用的殺蟲藥劑有滅掃利2000倍液、高效氯氫菊脂1500倍液,每隔10~20d噴1次,結合殺菌劑和葉面肥一起進行。20%的三氯殺螨醇8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幼果期禁用銅制劑和有機磷殺蟲劑,以防發生果銹和果面污染(表1)。

表1 杏樹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在栽植當年,成活率達到95%以上,比傳統種植模式下成活率提高30%,栽植后第2年,苗木保存率達到85%以上,比傳統種植模式下提高15%,栽植第3年,苗木保存率提高18%,達到80%以上。
涌泉灌模式下,畝產果實產量提高300kg,單個果實增加重量10g,每畝增加經濟效益600元。
[1] 劉學勤,奧小平,何力春.宜林荒山春季土壤含水率與氣象因子的相關分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3,15(3):26~33.
[2] 呂 皎.龍王帽仁用杏品種在太行山西側山地生長結實研究[J].防護林科技,2004,6:19~21.
[3] 解思敏,杜俊杰,解曉紅,等.杏樹不同年齡結果枝組的生長結果特性[J].果樹學報,1994,11(3):157~160.
[4] 龐 勇,伍國強.我國杏種質資源的研究進展及利用方向[J].甘肅林業科技,2004,29(2):37~40.
[5] 姜雙林,趙國林.慶陽地區杏樹病蟲害種類及其防治[J].甘肅農業科技,2000,(11):40~42.
[6] 趙 峰,張 毅,張力思.中國仁用杏的生產概況及發展前景[J].河北林果研究,2001,16(4):377~379.
[7] 王玉明,李淑華,李大川,等.鄒平杏品種優系篩選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2,17(1):42~47.
[8] 王玉柱.杏樹根系分布的觀察[J].華北農學報,1993,8(4):83~86.
[9] 王玉柱,孫浩元,楊 麗.我國杏樹發展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3,5(2):24~27.
[10] 王 棣,李永生,劉 捷,等.太行山石灰巖區隔坡復式梯田及穩定性研究[J].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1996,2(4):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