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修思禹
“我相信照片能記錄或明亮或暗淡的光影;能傳載或高亢或低沉的聲音;能展現或已發生或終將發生的歷史?!边@是楊凱生寫在自己的攝影作品集《浮生二十四小時》封底的一句話。
如果沒有看過他的簡歷,你可否會想到,他今年5月剛剛從全球最大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行長的位置上卸任。
年少時,楊凱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偷偷拿著爸爸的相機到處去拍照,然后一個人躲在家中的儲物間里,洗印和放大自己拍攝的照片。可以想象,40多年前那個少年,沉醉于照片中的情景。只是,如此癡迷的愛好卻沒有變成職業。多年以后,楊凱生這三個字與金融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幸而,他始終沒有放棄攝影。無論工作多么忙碌,楊凱生最享受的時刻,仍然是按下快門的那一瞬。多年的積淀,終圓一夢。他的攝影集《浮生二十四小時》于今年11月出版,這本書以一天的時間順序,將不同空間不同緯度的照片串聯在一起。沒有奢華與做作,孤獨感卻透過照片撲面而來——那是一種與紅塵有距離的理性。
也許,每一個人對自見自心的探尋,必須是孤獨的,就像任何追求從眾的企圖,都讓我們迷失,只有夜深的孤立才有可能帶來獨立的思考。所有想為歷史創造獨特價值的人,都必須要經受這樣的煎熬。藝術是這種難捱中的慰藉,沒有語言的藝術更是如此,如佛所說:不能說,說即錯。
我猜,在楊凱生創作的激情里,混雜著冷靜、沖動、堅強、柔軟……既矛盾又融合復雜的因素,也正是這些情緒撞擊在一起,才更能激發大家的共鳴。這位在金融界叱咤風云的人物,出乎意料地用鏡頭細膩道白,猶如繁密的花瓣,在晚風中顫動,尋找方向,卻始終屹立。
書中的最后一張照片,是一個正在吃餅干的小女孩。這是某個22點02分的晚上,楊凱生在巴黎十九區街頭抓拍到的照片。
這張照片是一本書的結束,卻是一個蓬勃生命綻放的瞬間。楊凱生給這張照片命名為“吃餅干的小仙女”,并配文說:“全世界似乎就只剩下了她一個人,和她嘴里那塊香甜的餅干。那么心無旁騖的幸福,讓她從心里發出光來,照亮了周圍的一小圈黑夜。這是一個童話故事中的小仙女,雖然沒有翅膀,但是她有餅干。”
我們是否也有代表幸福的餅干?現代技術將我們一日千里地帶到各個地方,我們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的美食。內心空洞卻揮之不去,我們的心像一個孤獨的小孩,什么都比不上家的歸宿讓我們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