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迎秋
(作者系寰球汽車傳媒總出版人,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
豐田對于中國新能源環境、政策未來的導向偏向混合動力已經有所感知。
本周,投入建設已兩年的豐田常熟研發中心將正式開始運營。上個月,在這個當時已經基本準備就緒的中心,我與豐田公司的內山田竹志進行了一次交流。此時,內山田已經正式升任豐田汽車會長(相當于董事長)。我想,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內山田這樣一個特殊人物的升遷,恐怕不能被看成一次簡單的人事變化。
之所以說是特殊時刻,是因為常熟研發中心的運營對豐田在中國的事業是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內山田說,常熟中心有兩大任務:一是開發出適合中國市場的車輛;二是推進混合動力汽車國產化。
關注豐田汽車的人都知道,這兩件事對豐田在華事業來說是決定性的。首先,本土化研發是豐田的一個短板,也是最近這幾年豐田在中國的市場競爭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混合動力的國產化,將使豐田結束目前混合動力車型苦于高價格、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給豐田參與節能環保汽車的激烈競爭提供有力的產品武器。所以,常熟研發中心對豐田來說也是布局未來的關鍵棋子。
之所以說內山田是特殊人物,不僅因為他此前已經是豐田汽車的副會長,更因為他是“混合動力之父”。現年66歲的內山田1982年起加入豐田,他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在20世紀90年代帶領研發團隊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動力汽車。2012年,豐田混合動力車型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在全球多個市場,豐田混合動力車型都占據細分市場最大份額,成為混合動力汽車的代名詞。
上個月在與內山田的交流中,我問他,“你升任會長是否因為成功的開發了混合動力車?上任之后,是否會給豐田賦予自己的特征?”對這個問題,內山田不置可否。但毫無疑問,豐田選擇內山田任會長,混合動力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
所以,當常熟中心和內山田升遷這兩件事集合在一起,豐田汽車向外傳達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首先,從豐田內部的角度看,這家公司再次堅定了把混合動力技術作為當前解決汽車節能、環保的首要路線,并且即將在中國全面、深入的推進這一戰略;從外部的視野看,豐田的舉動說明,它對于中國新能源環境、政策未來的導向偏向混合動力已經有所感知。這一點,對于同樣正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其他企業來說無疑也是一種提示。
當然,或許更應該看到的是,豐田章男出任社長之后提出“重回原點”,其實就是要找回創業期的那種創新力和活力。我想,創新力最終要靠技術來實現,而內山田這樣一個對技術趨勢有著高度敏感的人無疑是幫助豐田召回創新力的最佳人選。技術派的內山田升遷會長高位,使得豐田的最高經營管理層全部出身于工程師。這對這家多年來以營銷著稱的企業來說,或許是一個重大轉變的信號——豐田將可能從一個營銷驅動的公司向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轉變,這勢必會對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產生影響。
上月的交流會上,內山田說,未來的汽車有三大趨勢,一是環保、二是安全、三是智能互聯。顯然,他再一次精準的把握住了世界汽車發展的脈搏。可以預期,在這樣一個新會長的帶領下,有著世界首屈一指的規模、獨樹一幟的環保技術、精益化的制造優勢的豐田,又增加了一層前瞻性、創新力和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