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價是指商品的平均價格標準
所謂物價,就是不同價格的各種商品,其平均價格水平的表現。如果物價保持恒定的話,我們就可以根據預算開展精打細算的生活。可為什么物價總是經常變化呢?又如何知道物價增長了多少?讓我們通過“物價指數”來了解一下物價的變動吧。
物價表示商品的平均價格水平
我們在購買商品時支付的錢,因商品價值的不同而不同。這種根據不同商品價值所支付的錢,就叫“價格”。根據商品的不同,有些商品的價格經常變動,而有些商品的價格則很少變。這種表示不同價格商品的平均價格水平,就叫“物價”。
顯示物價變動的物價指數
通過數字來顯示物價的漲跌,就是“物價指數”。如果物價指數是110的話,就表示物價比標準時刻上漲了10%。為了計算物價指數,并不需要調查所有商品的價格;在確定了人們經常購買的代表性商品后,了解它們價格的漲跌,再乘以根據商品重要性而確定的加權值,最后將所有數值相加,就得到了物價指數。
為什么物價會發生變化
如果市場中商品的價格發生改變,顯示商品平均價格水平的物價也會改變。影響價格的因素包括材料費或人工費用等。像這樣,如果生產費用增加,價格自然會隨之上漲;同時,需求和供給變化,也左右著價格的變動。當供給一定的時候,如果需求增加,價格就會上漲;相反,如果供給增加,需求維持不變,價格便會降低。
媽媽們感受到的菜籃子物價
人們切身感受到的物價,和政府公布的物價指數不同。物價指數是指調查商品的價格后,根據制定的標準計算出來的數值。但人們主要是根據商品價格的變化,來感受物價變化的,因此家庭主婦們在市場中感受到的物價,就叫“菜籃子物價”。
通貨膨脹是指物價持續上漲的現象
物價持續上漲的現象,就叫“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導致貨幣價值降低,造成需求下降,最終引起生產量降低;而如果生產量降低了,經濟就會喪失活力。因此,在制定經濟政策時,需要與經濟增長同時優先考慮的,便是物價穩定的問題。
為什么必須保持物價穩定
物價上漲會導致貨幣貶值,就相當于領取月薪的人們實際收入減少了。相反,擁有土地或建筑物的人們,會由于不動產價格持續上漲,造成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因此,為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建立國民生活環境和諧的國家,就必須維持物價的穩定。
表現國家經濟發展的經濟活動水平
所謂經濟形勢,就是經濟活動冷熱度的情況,指的是生產、消費、投資等國家經濟活動的水平。就像我們的身體,有時健康狀況良好,有時健康狀況不好一樣,經濟形勢也會不停地發生起伏變化。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人們的收入就會增加;經濟形勢不好時,人們的收入則會減少。
經濟形勢表現國家經濟活動的水平
“預計經濟形勢將轉好,因此股票價格會上漲”,或者“由于經濟形勢不好,消費也有所下降”,我們在新聞或報紙上經常看到的一個詞匯,就是“經濟形勢”。當生產、消費、投資等經濟活動活躍的時候,就叫“經濟形勢好”或者“經濟景氣”。換句話說,企業的生產活躍,人們的消費增長,商業活動蓬勃開展的話,就是經濟景氣;相反,如果經濟活動萎縮,經濟形勢不好,就叫經濟不景氣。
經濟形勢始終在變化
經濟活動的水平,不總是維持在固定的狀態。經濟形勢很好,然后慢慢下滑,逐漸變壞,接著又會再次慢慢恢復活力,逐漸恢復良好的狀態。經濟形勢的變化擁有一定的周期,在好轉和惡化之間不斷反復,這就是“景氣變動”,或者叫“景氣循環”。由于經濟形勢不斷反復,因此不可能始終維持在景氣的狀態;但是,每個人都希望經濟景氣能夠持續更長的時間,而不景氣的狀態持續時間短些。
經濟平穩回落的經濟軟著陸
硬著陸和軟著陸是飛機降落時的術語,但同樣適用于經濟學領域。經濟在高速增長之后,沒有過快下滑,也沒有出現嚴重失業現象,而是回落到了適度增長的區間,這就叫“經濟軟著陸”。尤其在經濟衰退的時候,政府和中央銀行往往會致力于讓經濟軟著陸。
景氣的時候,收入增加
生產或消費等經濟活動活躍的時期,被稱為“經濟景氣”。當經濟景氣時,企業的投資增加,工作崗位增多,人們的收入也會增長;同時,商品的交易量和企業利潤也會增長。但是,這種景氣狀況并不會始終維持。如果經濟景氣,人們的消費就會增加,人工費的增長會使商品價格隨之上漲;而如果價格上漲的話,人們的消費就會減少,從而使得經濟形勢逐漸下滑。
VS
不景氣的話,失業者增多
如果消費減少,商品即使生產出來也銷售不出去,因此企業就會縮減生產量和人力。這樣一來,在失業者增多的同時,經濟會進一步萎縮。1929年,美國出現了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失業者的數量增加了三倍之多。在當時的街道上,到處都是失業者;在免費發放救濟食品的機構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人們更喜歡吃巧克力和糖
如果經濟形勢不好的話,人們更喜歡吃甜食。在1980年經歷經濟停滯的瑞典、1990年經歷經濟停滯的美國,巧克力和糖的銷量都劇增。而在1997年~1999年經濟景氣的時候,巧克力和糖的銷量反而下降了。也許這是因為只需要很少的錢,便能享受到巧克力或糖一時帶來的甜蜜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