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代華,杜 華,彭彥銘
(湖北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由過去的生存需求向追求生命質量轉變[1]。人民對健康觀念的轉變,逐漸使體育娛樂、體育消費成為一種時尚,使越來越多的人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運動健身中來,在此背景下社會體育專業應運而生且迅速發展。近幾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呈現出空前的繁榮,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如何?這是每一個院校領導、教師和廣大社會體育專業在校生所共同關心的問題。然而,從目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就業總體形勢上來看,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不太理想。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基本上沒有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大部分學生選擇教育部門、公務員、軍隊、讀研、企業、自主創業等,另外一少部分學生則未在短期內就業。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不僅影響著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發展,而且也直接關系到該專業的生存與發展。要改變目前這種就業現狀,則必須對社會體育專業就業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出相應的改變對策,為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在今后擇業、就業時提供理性的指導,對我校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規劃和專業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湖北師范學院2007~2013屆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其中2007屆45人、2008屆45人、2009屆63人、2010屆23人、2012屆24人、2013屆56人。
1)文獻資料法: 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查閱了2004~2012年期間中文體育類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文獻,以及各類相關的報刊雜志。
2)問卷調查法: 圍繞影響社會體育學生就業有關問題制訂了問卷,并發放問卷56份,回收55份,其中有效問卷52份,有效回收率為94.5%.
3)訪談法:就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問題,對主管畢業生的負責人、輔導員、班主任3人進行了訪談。
社會體育專業培養的是能服務于社會體育領域中的高級專門人才[2]。人才的培養是以社會需求為基礎的,是通過就業來檢驗的,社會需求決定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僅可以檢驗人才的培養質量,還有利于設置更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了了解湖北師范學院歷屆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對湖北師范學院社會體育專業2007-2012屆已畢業生從就業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對2013即將畢業的學生從就業意向預測及擇業標準方面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并對結果進行深入分析。
從我校就業辦公室和體育學院的相關部門對社會體育專業2007~2012屆218名已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1、表2)。

表1 2007~2012屆畢業生就業去向情況 N=218
注:“其他”就業去向中包括靈活就業人數和未就業人數。

表2 2008屆畢業生就業率情況
通過上面調查結果(表1、表2)可以看出,2008~2012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從事社會體育領域工作的學生相對較少。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少部分都進入了教育部門,其中包括資教生,其次是考公務員,由于錄用比例低,就業人數很少,進入企業和自主創業的學生比較多。由此可見,目前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在社會體育領域上還沒有占據一席之地,致使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大量外流,從事著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職業,這不僅是專業人才的浪費,也是對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發展和進步提出新的挑戰。
2.2.1 2013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預測 為了了解學生的就業意向,對湖北師范學院即將畢業的2013屆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共52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表3)。結果顯示:在工作單位選擇方面,選擇進入學校和考公務員的同學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少數同學則選擇讀研究生,只有極少數同學愿意選擇企業及其他單位。

表3 2013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單位選擇意向調查情況 N=52
2.2.2 2013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擇業標準 為了了解學生的擇業標準對2013屆學生進行了擇業標準的調查(表4)。結果顯示:在畢業生的選擇中,經濟收入是作為擇業條件的第一位,而發揮個人特長和實現個人報負則只占很小的比例。通過這我們不難看出,在市場經濟的年代,大部分學生都將收入和待遇放在首位。好的收入和待遇在這個社會來說,對每個人都是一種巨大的誘惑。公務員和學校教育工作都是相對穩定和待遇不錯的工作,因此成為了大多畢業生的選擇。

表4 2013屆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擇業標準調查情況 N=52
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其就業情況取決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大眾對體育的認知程度與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增長,社會體育領域的需求也隨之增長,但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因為在我國,居民的健身觀念、體育場地設施、體育健身指導等方面都不完善。而政府部門目前也沒有為社會體育指導員設立明確的工作崗位,沒有穩定的社會保障和社會地位,造成有需求但沒法定崗位的怪圈,致使社會體育專業人才不得不走出社會體育的圈子,另求他業。這樣就造成了許多社會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大多部分從事別的行業。
3.2.1 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學校的社會體育專業課程過于細化,難以形成優勢和特色[3]。就我校來說社會體育專業學習的課程很多(如公共課,專業理論課、技術課等,共計60余門,其中各占近1/3),但是許多課程都只是開設一個學期,很多同學學過之后就會忘記。這就致使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基礎知識寬泛而薄弱,表現為學生的統一性突出,靈活性較差,專業技能水平低。不利于學生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開拓思想,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專業能力,不利于學生增強其社會適應性,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畢業生就業的困難處境。
3.2.2 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實效 現在學校雖然加大了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但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學校雖然都設有學生就業指導部門,但就業指導工作做的并不全面。就我校來說,雖然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課程,教導學生在今后如何找工作,以及一些找工作的技巧。但是由于這門課程開設過早,在大二時已開設,而且都是理論指導,缺乏實踐操作過程,因此并沒有得到學生的高度重視,很多學生覺得找工作離自己還很遠,于是大部分學生在上課期間根本就沒有認真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也缺乏找工作的技巧。其次學校應該主動邀請一些用人單位來學校進行就業講座、開招聘會,努力把自己學校的學生推薦出去,而不是坐在家里等待用人單位主動上門招聘。總之,如何調動社會人力資源中間機構參與,如何提高就業率,還需要學校完善就業政策,增強就業指導工作,以適應社會體育專業的長遠發展。
在就業問題上,畢業生對自我認識、自我定位不清。畢業之初,部分畢業生不能充分認識就業的嚴峻形勢,其主觀能動性明顯不足,這也是其他專業畢業生就業中的常見問題之一[4].從我校2013屆即將畢業學生的就業意向調查和擇業標準調查可知,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在找工作時往往對自己沒有很好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對個人能力的過高估計和對工作期望值過高是造成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社會體育專業學生自身素養上的缺陷。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也相對較低,在找工作的時候往往處于劣勢。與此同時,社會體育專業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創業精神,多元擇業的意識不足。
現在許多大學都在擴招,對學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壓力。而有些學校卻不具備能夠培養出好的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條件。教育部相關部門應根據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審查力度,對各學校設置的社會體育專業進行合格評估,采取優勝劣汰機制。對不具備設置社會體育專業的學校,應取消其學校的社會體育專業;對一些開辦了社會體育專業而就業率很低的學校,應減少學生的招收,著重培養一些學校,提高辦學條件。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措施限制辦學規模,緩解供需矛盾,減輕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體育運動對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越來越被社會大眾所認可,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期望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達到健身、長壽的目的,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政府相關部門應根據相關需求創造合理的工作崗位,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體育運動的需求,同時又可以為社會體育專業學生提供就業崗位。
首先,調整專業發展思路,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和專業結構,增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與就業密切相關的課程,加大專業技能課程的比例。其次,開拓社會體育專業跨學科、跨專業的聯合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學生的需要。如隨著體育產業的發展,社會就需要大量經營體育產業的人才,這就需要熟悉經濟、懂體育的復合型人才。再次,學校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發揮各自的優勢,強化具有本校特色的專業培養模式,使學生不但掌握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業的競爭力,拓寬就業渠道。最后,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對每年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與總結,針對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做出動態分析與預測,與此同時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應貫穿高校教育的始終,教導學生如何選擇工作以及找工作的技巧,做好學生的擇業觀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與此同時,學校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系,主動出擊,了解就業信息,努力開拓就業市場,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從招生開始就享受了一定的優惠政策,其文化程度和自身素養相對他專業的學生較低。因此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在校期間應抓住機會學習,多掌握一些技能并在某一方面又有突出的技能表現,將來在找工作時也會多一份把握。與此同時,在找工作的時候要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明確的自我定位。對自己的專業素質,專項能力有全方位的認識。這樣就可以避免找工作時的盲目性,也可以大大提高就業的機率。及時、多渠道收集就業信息,了解市場需求,明確求職方向,減少求職的盲目性,縮短求職時間,做到既能就業,又能實現專業理想。
參考文獻:
[1]鄭 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群眾體育的關系及發展思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5(2):35~38.
[2]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張仲寶. 對社會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及探討[C].全國第三屆社會體育專業研討會.
[4]汪元榜.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建設現狀與改革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7):974~975.
[5]王樹宏,李金龍.我國社會體育專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135~139.
[6]王樹宏,李金龍.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速度、布局及規模態勢及存在問題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0):131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