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衍能 寧四海 韋令欣 吳 楓 王占宇 沈 菊
(柳州市工人醫院核醫學科,廣西 柳州 545005)
癌癥通常早期無特異臨床表現,有相當多的病人就診時臨床分期已達晚期,預后較差,癌癥晚期患者較易發生轉移,而骨轉移是最常見的轉移部位,其引起的疼痛占癌性疼痛的首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而,控制或抑制骨轉移灶的擴大,改善骨轉移產生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采用同位素氯化鍶(89SrCl2,中國原子能研究所)+99mTc-亞甲基二膦酸鹽(云克,北京師宏藥業研制中心)聯合外照射治療肺癌骨轉移取得了較為滿意效果,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5年12月至2011年6月,從我院腫瘤科經病理檢查證實為肺癌的住院患者中選擇經ECT或CT等證實有骨轉移的患者共91例,99mTc-MDP全身骨顯像均有2處以上骨放射性核素異常濃聚區,均有骨痛伴骨壓痛,外周血WBC>4.0×109/L,Plt>9.0×109/L,Hb>90 g/L;肝、腎功能無嚴重受損,接受過化療的患者需在停止化療1個月以上,且愿意接受治療,能夠提供病史資料,配合相關檢查,依從性良好。按文獻〔1〕的疼痛分級標準,由醫生判斷:輕度疼痛24例(26.37%),中度疼痛 31例(34.06%),重度疼痛 36例(39.56%)。其病理類型有:腺癌36例,鱗癌31例,小細胞肺癌11例,腺鱗癌7例,大細胞肺癌6例。按照隨機原則進行分為A、B、C三組,A組 30例,男 17例,女 13例,平均年齡(51.5±8.5)歲;B組 31例,男 20例,女 11例,平均年齡(52.5±7.3)歲;C組 30例,男 18例,女 12例,平均年齡(53.5±6.8)歲。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腫瘤類型等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A組:外照射方法進行治療,根據ECT或CT在模定位機定位,制訂方案,采用醫用直線加速器(瑞典醫科達有限公司生產),6 MV-Xay,以轉移灶設野范圍外放2~4 cm照射(PTV),照射處方劑量40 Gy/20 F/4 w,外照射結束1 w后進行89SrCl2內照射,注射劑量為2.22 MBq/kg,再過5 d后予99mTc-亞甲基二膦酸鹽100 mg靜脈滴注,連用5 d〔2〕。B組、C組參照上述89SrCl2內照射和外照射方法實施。
1.3 療效評價標準 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疼痛程度分組法〔3〕分為4級:0級無痛;1級(輕度):疼痛可耐受,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2級(中度):疼痛顯著,睡眠受干擾,需用一般止痛藥、鎮靜藥、安眠藥;3級(重度):疼痛劇烈,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被動體位,睡眠嚴重受干擾,需用麻醉性藥物進行輔助治療。疼痛療效評價標準〔4〕:完全緩解(CR):治療后完全無疼痛感;部分緩解(PR):疼痛較治療前明顯減輕,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輕度緩解(MR):疼痛較治療前減輕,但仍很重,睡眠受干擾;無效(NR):與治療前相比無減輕。其中顯效為CR,有效為PR+MR,總有效為 CR+PR+MR。生活質量評價:采用FACT-C自評量表的7項內容進行分析。分別于治療后3、6、12個月進行隨訪,觀察患者的各指標變化,綜合評價其療效。
1.4 不良反應的評價指標 根據WHO對抗癌藥物急性與亞急性反應的分級標準,將其分為0~Ⅳ度。
1.5 統計學分析 用SPSS13.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 三組患者止痛效果分析 A、B、C三組患者3個月的止痛效果無顯著差異性(P>0.05);而6個月和12個月止痛效果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89SrCl2聯合99mTc-亞甲基二膦酸鹽聯合外照射治療的遠期療效較好。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止痛效果分析(n)
2.2 患者病灶大小變化分析 治療3個月后,病灶大小無顯著變化,而治療6個月后病灶較治療前明顯減小(P<0.05);治療12個月后,病灶大小較治療前縮小50%以上,兩者相比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患者病灶大小變化分析(s)

表2 患者病灶大小變化分析(s)
與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
組別 n 治療前 3個月 6個月 12個月A組 30 3.26±1.04 3.15±0.97 2.67±1.131)1.13±0.692)B組 31 3.22±1.13 3.19±0.94 2.96±1.211)1.89±1.042)C組 30 3.19±1.26 3.17±0.95 2.93±1.251)1.93±1.082)
2.3 患者生活質量分析 對生活質量的評估表明,隨著疼痛的加重,患者的生活質量不斷下降,在日常生活、精神、食欲、工作、睡眠等方面輕、中、重度患者之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社交和生活樂趣方面,中度與重度患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與輕度疼痛間差異顯著(P<0.01)。
2.4 藥物不良反應分析 A組有14例患者均發生胃腸道及手足綜合征;1例患者Ⅲ度惡心嘔吐,1例患者Ⅲ度乏力;其余患者均為I/Ⅱ度反應;B組及C組患者不良反應主要為生胃腸道及手足綜合征;且均有1例患者Ⅲ度乏力;其余患者均為I/Ⅱ度反應。所有癥狀采取相應措施后好轉,對化療未產生影響。經統計學分析,三組治療方案所產生的毒副反應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患者化療的毒副作用(n)
癌性骨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腫瘤快速增長,使骨組織及骨膜受到壓迫;②腫瘤發生浸潤,壓迫周圍神經,從而導致患者出現持續性骨痛〔5〕;③骨轉移癌病灶可分泌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質,加重骨痛感。外照射放射治療對單發骨轉移癌效果較好,其局部放療的止痛效果可達70%~100%〔6〕,但復發后或多發骨轉移的患者應用廣泛放療時,其毒副作用顯著、療效差,對患者身體損傷大。因而,對于多發骨轉移癌患者基本上不會選擇外照射放射治療。雖然鎮痛藥物治療較常用,但其鎮痛效果不理想且持續時間不長,且對于骨轉移病灶沒有治療作用。
89SrCl2是鈣的同族元素,是親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其可發射能量為1.46 MeV、半衰期為50.6 d的β射線,輻射劑量低,對周圍人員不造成任何影響,使用安全〔7〕。給予靜脈注射后,其與骨組織有較強的親和力,可迅速被骨組織所吸收,將其劑量可較高濃度的聚集在骨轉移病灶內,持續性的對多發骨轉移病灶發揮內照射治療作用,殺傷癌癥細胞;同時,89SrCl2可降低堿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素水平,避免骨質溶解,從而達到修復骨質、止痛及降低血鈣的作用。本研究證實此方法是治療老年腫瘤多發骨轉移的簡便、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89SrCl2治療的主要不良反應為血清學毒性反應。本研究中部分患者在注射89SrCl2后12 w左右出現輕度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所有癥狀采取相應措施后好轉,對化療未產生影響。
1 宋恕平.臨床腫瘤轉移學〔M〕.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2001:170-219.
2 Chow E,Harris K,Fan G,et al.Palliative radiotherapy trials for bone metastases:systematic review〔J〕.J Clin Oncol,2010;25:1423-6.
3 鐘甘平,陳雪紅,王正江.氯化鍶和~(99)Tc-亞甲基二膦酸鹽治療泌尿系腫瘤骨轉移癌的臨床觀察〔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2;16(9):332.
4 沈 飚.應用~(89)SrCl_2(氯化鍶)治療骨轉移癌骨痛的臨床價值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3(21):106-7.
5 Nelson JW,Yoo DS,Sampson JH,et al.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for lesions of the spine and paraspinal region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3:1369-75.
6 劉志凱,張福泉.外照射放療對惡性腫瘤骨轉移的治療作用〔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1;9(12):55-6.
7 艾春玲.骨轉移腫瘤放射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8;12(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