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青 (南陽市中心醫院護理部,河南 南陽 473009)
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對其影響較大,不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術的效果,且對其預后及康復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促進胃腸道功能的盡快恢復是臨床中的研究重點之一〔1,2〕,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對預后有較大影響〔3〕,故認為對于患者這些方面的干預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探討康復理念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及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進行胃腸道手術治療的74例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干預組)37例和觀察組(康復理念指導干預組)37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60~84歲,平均(69.6±4.3)歲,疾病種類:結直腸癌21例,胃癌16例;其中腹腔鏡手術25例,開放性手術12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4例,高中和中專9例,初中和小學24例。觀察組中男21例,女16例,年齡60~85歲,平均(69.8±4.2)歲,疾病種類:結直腸癌22例,胃癌15例;其中腹腔鏡手術25例,開放性手術12例;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4例,高中和中專8例,初中和小學2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種類、手術方式及文化程度均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干預,主要根據患者的手術情況給予相應的術后干預,包括疾病健康知識宣教、基礎生活護理、治療及生命體征監測等方面的干預,同時給予相應的心理干預及康復疑問解答、康復治療等。觀察組則以康復理念指導進行相應干預,除保證患者的基本干預治療護理外,將康復理念融入到整個干預程序中,主要通過干預措施盡量降低圍術期對患者康復效果及速度造成不良影響的心理與生理刺激達到使患者盡快康復的目的,在與患者接觸及進行治療護理的過程中不僅要將康復知識融入到與患者的溝通及宣教中,且強調其重要性,同時對引起患者治療積極性較低的原因在溝通過程中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影響因素進行有效干預,同時將康復理念融入到影響因素的解決中,使患者對醫護人員均能夠產生信賴感,同時對預后產生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并積極正確地進行相應的配合。另外,對于影響康復效果的并發癥進行預見性護理,盡量預防其發生,并對可能引起患者不良應激的指標進行評估,相應控制或避免,如對可能影響患者治療配合程度的態度及心理進行有效疏導,從而積極與醫護人員進行溝通,并遵循相應治療護理程序,最終達到快速且較佳的康復效果。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不同時間段的治療依從性和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腹脹發生率。
1.3 評價標準 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評估:根據患者表現、陪護家屬反映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同時將醫護人員對患者治療護理及檢查過程中表現的評估結果與之結合,最終評估以患者對各項治療護理及檢查措施均表現出積極配合的態度為依從性較佳,以患者對各項治療護理及檢查措施尚能配合完成,但是態度未表現出明顯的積極為依從性一般,以患者對各項治療護理及檢查措施均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甚至表現出抗拒行為語言為依從性較差。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采用軟件為SPSS15.0。
2.1 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腹脹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腹腔鏡手術與開放性手術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腹脹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比較 見表2。干預前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無顯著差異(P>0.05),而干預后1 w與2 w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s,h)及腹脹發生率〔n(%)〕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s,h)及腹脹發生率〔n(%)〕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1)P<0.05;下表同
組別 n 腸鳴音恢復時間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 腹脹發生率對照組腹腔鏡手術 25 25.0±4.4 27.6±4.9 30.4±5.9 2(8.00)開放性手術 12 34.2±5.4 36.8±5.9 39.7±7.1 3(25.00)合計 37 27.6±4.8 30.3±5.6 35.1±6.7 5(13.51)觀察組腹腔鏡手術 25 18.3±3.61)20.5±4.61)23.4±5.11)0(0.00)1)開放性手術 12 28.9±5.11)30.1±5.41)32.8±6.31)1(8.33)1)合計 37 20.4±4.11)22.7±5.01)26.6±6.01)1(2.70)1)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治療依從性比較〔n(%),n=37〕
臨床中胃腸手術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不僅影響其綜合治療效果,且對患者的心理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如能快速促進患者的康復不僅可有效改善其預后,且可使患者對預后樹立信心,產生較高的治療效能感,從而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而這又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最終形成良性循環,更有效地促進患者的康復〔4,5〕。而老年患者因為年齡因素,其術后康復速度相對中青年人差,且恢復速度相對慢,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治療信心,從而影響其治療積極性〔6,7〕,因此對老年患者進行這些方面的干預極為必要。
本文就康復理念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及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進行觀察,發現其較常規干預的患者表現出更大幅度的治療積極性的改善,同時其胃腸功能的恢復速度也更快,表現為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的縮短及腹脹發生率的降低,從而進一步肯定了其在不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康復理念指導干預更有效地解決了影響患者治療積極性的相關因素,同時全面地對患者的胃腸功能康復因素進行了干預〔8〕,因此綜合效果較好。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康復理念對老年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治療依從性及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態度及促進其恢復。
1 黃雪輝,劉品干,吳秋莉,等.早期康復干預對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2;30(4):421-2.
2 余創潮,洪建文.腹部外科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6):53-4.
3 單會蓮,劉 娜,張顯茹,等.早期康復護理對結直腸癌術后患者胃乏力癥患病率及胃腸功能指標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5):1050.
4 黃艷青,凌玉芳,黃秋環,等.三種不同護理方法對老年胃腸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比較〔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3):442-4.
5 譚 靜,何雪瑩,魏鶴群,等.腹腔鏡手術對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學(江西),2012;13(4):105-6.
6 鄒玉萍.腹部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護理的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3):76-7.
7 賴桂鳳,謝麗娟,韓 偉.腹部手術后綜合治療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2;28(1):73-4.
8 王鶴仙,周康玲.老年人腹部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護理特點及體會〔J〕.全科護理,2011;9(15):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