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長安
現代舞美設計,是多元化的,需要舞美人精心地策劃和構思。尤其在導演的主體模式范圍內,發揮你個人的才智,利用你所積蓄的舞臺經驗和實踐,不斷加以提高,并將其巧妙地運用于劇中,讓它在觀眾中產生共鳴,通過視覺的感受,去認識領悟舞美設計的“美”在何處。
先談談我們泰州市淮劇團的劇目 《李斯》,其舞美設計風格獨特,場面宏大,立體布景別致。這個戲舞臺調度很大,舞美制作很難。特別是其中的最后一場。在彩排過程中,通過燈光的交替,“李斯”從前區亮相,走進后區大平臺上,整個舞臺是空蕩的,人在舞臺上夠風范,舞臺氣氛不夠凄涼,弱點多多。在這樣接近尾聲的關鍵時刻,導演要求我們舞美設計人員要在“快、好、美”的前提下,在舞臺上設計出全臺楓葉飄落的效果,燈光配合處理要恰當,表現出”李斯”走下舞臺的悲慘場景。當時實在是難度大,我們根本無法下手。本想用最簡單的方法,在天臺上多按排幾個工人往下扔楓葉,但是劇院方堅決不同意。因為這是不安全的,如果有的楓葉落在頂燈上,很容易造成事故。這怎么辦呢?我們苦思冥想,在舞臺上反復試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燈光從幾道橫欄后打出來,設計幾排木板,上面擺好楓葉,控制在上下場門,當“李斯”進入表演區時,工作人員的手輕輕地拉動繩子,整個舞臺就會不停地飄下楓葉,隨著合唱聲的結束,燈光的交替使用,楓葉的一排排落下,《李斯》一劇進入尾聲,整個舞臺設計飽滿,景襯人物恰到好處,給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真是“美”在劇中。
再說說我們的劇目《諾言》,在2012年獲得了“第五屆江蘇省淮劇節”、“第五屆江蘇省戲劇節”、“江蘇省精品工程劇目”大獎。該劇中,在第二場“劉紹安”的家中。舞臺上場門附近需要一顆大槐樹,原來設計用上下兩節的,但是由于有的演出劇院舞臺設備老化,吊桿上下不準確,帶來的事故頗多,很容易偏移脫節。此方案只能作罷,我們舞美人又前后琢磨,開動腦筋。設計了一顆完整的高5米,寬8米的大樹,準備用輪子人工推上舞臺。但是這種構思并不是簡單的,因為樹實在是太高大了,在推移過程中要穩、準、快。我們通過反復彩排,先將整棵大槐樹放倒在舞臺上,正面朝下,然后拼接好樹段再用方管螺絲上好,把太長的樹枝用鉸鏈連接可以活動,當整個固定好后,將事先準備好的輪子放在樹根下,再拖此大樹,不斷調整樹的仰臥角度。既要不后仰,又不可前臥,這樣的大樹推移創作才算完成。舞臺上的下場門設置了一張床鋪,床后布景上留有一扇窗戶。劉紹安從天幕區走上平臺見到白發蒼蒼、兩眼失明的老母時,樹枝縫隙間透出藍光,天幕區飄灑出絲絲的煙霧,再從天幕上方用光柱打向窗戶,這種舞美燈光的包裝,臺下那種景物的設計場面,演員動人的表情流露,大制作的舞美展現在觀眾面前。你怎能不贊美幾句!
不論精品戲還是普通戲都離不開一批舞美設計人的辛勤耕耘。我們這樣的團隊每次沖刺精品,都小有收獲。但是在現在建設文化強省強市的政策方針下,也要立足于農村,服務于基層。我們舞美設計在基層演出中,注重質量的提高,效果的呈現。我團演出的《荊釵記》一劇中,最后一場“焚紙”一折我用盡心思,在設計的香爐里放上小電風扇、碎黃布,在道具香爐里放上事先用鐵罐點著的粗香,這樣就巧妙表現出真實的場面。觀眾不禁產生轟動,“就像真的一樣,真好看!”有的觀眾直接說出“畢竟是大劇團啊,有火,有煙,有燒紙的火星,真不一樣,小劇團哪有這玩意”!
以上的這些只不過是我舉出的幾個例子。在劇團的演出中,要積極發揮我們舞美人的激情,舞美人的敬業愛崗奉獻精神。切不可設計空洞,華而不實,同時對待大小戲的設計都必須認真對待,把觀眾作為“上帝。”讓原本無生命的物象與人物性格,內心情緒相融合,做到“以景取人,以物感人”的設計理念,讓戲劇藝術繁榮昌盛,讓舞美創造的美真正“美”在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