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藝術表演專業學生實踐實訓途徑之初探
——揚州文化藝術學校實踐實訓解讀
■王玲
我校通過多年藝術與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不斷創新實踐實訓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又推動學校實習實訓工作上水平,走出實踐實訓特色辦學之路,實現了學生、學校、實習單位三方共贏。
實踐實訓途徑 實習基地建設 校企合作模式
為了貫徹落實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改革創新培養模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使中等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藝術類)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堅持“做中學、做中教”,突出職業教育特色,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才能確保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實踐實訓是專業技能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嚴格執行部、省、市教育部門有關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踐實訓管理規定的同時,學校理清辦學思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確立了“立足本源、貼近市場、打造品牌、堅定不移地走特色辦學之路”的辦學理念。重視專業及文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調整教學大綱,整合教學內容,創編校本教材;探索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校團合作、演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貫穿始終。充分結合藝術類辦學規律和特點,落實學生實踐實訓工作,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和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包括學生實踐實訓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實習協議制度、實習考核制度、實習報告制度等。同時各專業均配有數量充足、經驗豐富的實習指導老師,注重實踐實訓過程中計劃的推進落實及學生的思想 生活 安全管理 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確保學生在實踐實訓期間的計劃落實、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學校以培養實用藝術人才為目標,重視安排實踐實訓課程。首先,重視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明確專業學習方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其次,為適應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和藝術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重視社會調研論證了解社會需求,探索專業實踐實訓課程的模式創新,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和實施可操作的專業課程改革方案,將專業實踐實訓課量化納入教學大綱,積極開辟高端實踐實訓市場與平臺,實行課堂教學轉移,動態推進課改合作項目的實施,促進培養目標的實現;再次,產教結合創佳績。在教學與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探索出校企、校團合作的訂單式培養模式,同時,市場化運作畢業生的教學匯報,既取得了經濟效益,又為學生高質態就業創造了條件;組建“百人舞蹈團”等藝術實踐團體,參加了省、國家級的眾多大型文藝演出,探索校外實習新舉措——“周莊模式”,既為學生搭建實習實訓平臺,又實現了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學校創新思維有效開拓校外實踐實訓基地的建立。目前,學校校外已建有十幾家實踐實訓基地,并有幾十家單位與我校簽長期合作協議,聯系密切、交流頻繁,每年都優先錄用我校畢業生。在實踐實訓過程中,能夠做到按章辦事、守約合作、報酬適中或較高,遇有大型文藝活動雙方互通有無。揚州市揚劇團早在1988年就成為我校實踐實訓基地;揚州市歌舞團每年為我校學生提供幾百人次的實踐實訓機會;昆山市周莊5A級風景區于2008年與我校實現了長時間、大規模的實踐實訓演出合作。近年來,我校又先后開發了揚州市稅務學院藝術團、無錫三國城影視基地等規模大、實力強的實踐實訓基地。通過多年的建設,我校與校外實踐實訓基地達到了相互需要、相互支持、共同建設 共同發展的目標 實現了互利共贏的效果
以培養實用型藝術人才為目標,不拘一格開展校內實踐實訓活動,組織參加高級別賽事。一是有計劃地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平臺,通過各類比賽與演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展教師的視野,豐富教學內涵;二是充分利用校內學生實踐實訓平臺,創新實踐手段。如:階段性教學展示,舉辦藝術節、文化周、學生個人演唱會等活動、專業技能競賽、原創舞蹈比賽、校本教學劇目匯演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檢驗教與學的成果。將精品教學劇目推上國內高級別舞蹈賽事平臺,錘煉師生,積累成果,彰顯專業辦學特色。連續打造具有江蘇地域水鄉特色《荷塘語絲》、《楊柳輕揚》、《陽春面》及《心中的雀神》在國家文華藝術院校獎第七、第八、第九屆“桃李杯”舞蹈大賽中共計奪得15項大獎,在全國舞蹈界逐步形成江蘇漢民族水鄉特色“揚州舞”印象。三屆“桃李杯”比賽的獲獎,更是將產教結合模式推上了更高的發展平臺,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學校在多年的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了“以專門機構推動、與大單位合作、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校企(團)雙贏”的校企合作辦學之路。學校成立了招生與職業指導辦公室,作為校企合作的專門機構,制定了 《揚州文化藝術學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先后與揚州市雅韻琴箏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聯合打造“揚州文化藝術學校雅韻琴箏國樂團”;與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合作進行首次校企訂單式培養女子箏簫演員;與揚州市新世紀大酒店等三家用人單位達成實踐實訓合作協議,探索試行用人單位前期介入、深度合作的新模式。2007年,受揚州市政府委托,為揚州市揚劇團、江都市揚劇團、揚州市曲藝團“訂單式”培養戲曲人才,學校探索教學新模式并取得成功——專業教師來自全國各地各劇種的“梅花獎”獲得者和著名表演藝術家,在進行基礎訓練的同時,名家為學生開設劇目片斷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大家風范,關鍵是還能讓學生在初級階段就能有在舞臺上鍛煉的機會,學生為中央首長演出等高級別的實踐實訓活動深受領導及藝術界專家的好評與肯定;與昆山市四季周莊文化演出有限公司的合作,由他們負責安排文化課教學,學校帶隊老師負責專業課教學,并聘請省電視臺編導進行《四季周莊》的藝術指導等,既確保專業、文化教學計劃的如期實施,又使學生得到在舞臺上的磨練,也因此成功地探索出以周莊實踐實訓演出為代表的產教結合模式。學校還相繼成立了 “天星少女合唱團”、“雅韻琴箏國樂團”、“百人舞蹈團”等學生藝術實踐團體。先后應邀參加了揚州市歷屆“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開、閉幕式演出、中國南京首屆國際綠化博覽會開幕式演出、江蘇省第16屆運動會開幕式演出、中共江蘇省委第11次黨代會“祝福江蘇”文藝匯演、全國第十屆運動會閉幕式、全國第12次民政工作會議文藝匯演、全國“水運會”開閉幕式、中國武警政治部文工團“永遠的豐碑”——建軍八十周年大型文藝演出、中國鹽城丹頂鶴國際濕地生態旅游節暨經貿洽談會大型地方風情晚會《水邊是我家》、全國第六屆曲藝節頒獎晚會等重大活動等等,為服務地方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事業作出了貢獻,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同時,成功地市場化運作了教學成果展演,舞蹈精品展演《花樣年華》、《舞動揚州》、《舞夢揚州》,新版揚劇展演 《百歲掛帥》、取得了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文化藝術事業產業在引領揚州綜合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凸顯出重要地位和大好前景。要重視文化揚州,品牌揚州及揚州文化藝術事業的全面真實繁榮,就離不開一批批優秀藝術后備人才的培養、儲備和吸納,辦好辦強的揚州文化藝術學校將在此過程中擔任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探索培養藝術實用型人才之實踐實訓的道路將是長期的艱辛的,更加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