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妮
琵琶教學之我見
■符妮
傳統的琵琶教學模式是老師授課,學生還課。大家對這種授課方式已經很熟悉了。老師多采取這種習慣性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已讓我感覺到這樣的教學干澀、枯燥。每一堂課都是延續這種方式進行,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沒有了學習彈琴的興趣,甚至有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課沒上一半便失去了耐心,注意力沒法集中。通過近些年來的思考,我以為是不是應該適當改變一下,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呢?
一.激發學生,表揚學生。作為器樂老師,總是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想法:學生來上課,就是需要老師指出問題,糾正問題的。學生有問題,一定要糾正過來,否則對不起學生,也給自己丟臉。應家長要求,減少了對學生的表揚,以免讓學生產生太多的優越感,回去以后不好好練習。這些想法我也同意,但是我想只要細心尋找,一定可以發現學生的優點,表揚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肯定,激發學習熱情,這對今后更好地學習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現在的學生都有鮮明的個性,他們需要老師、家長甚至是社會對他們自我價值的肯定。適度的表揚,讓學生知道只有科學的、有規律的訓練才能讓他們的演奏更上一層樓,更有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而一味地批評,指出缺點,要求改正,學生就會對彈琴充滿了厭倦,和老師有敵對情緒,甚至放棄琵琶學習,這些都是每一位琵琶教學老師所不愿見到的。
二.制定長遠的教學計劃。通常的琵琶教學,我們總是根據當時學生的具體還課情況,決定這節課的教授內容。這樣的教學缺乏計劃性,非常的隨機或隨意。我們可以將一段時間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做一個計劃,讓學生自己決定怎么來實現這個學習目標,如何合理地利用時間,科學地安排學習進度,主觀地掌握學習的能動性。而不是老師家長不停地敦促,搞得師生都厭倦疲憊。有計劃的安排,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演奏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明確每階段的學習內容,讓學習變得更有動力。
三.豐富的教學方式。1.換位思考,在適當的時候不妨讓學生來給你上課,這樣顛倒老師學生地位的方法,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里所說的換位并不是讓學生來教會老師一些問題,比如遇到學生沒法糾正的指法問題時,老師可以模仿學生的演奏,讓學生來找問題,糾正問題,這樣會更直觀明了,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以后再演奏時,會提醒自己及時糾正。2.互相配合。在學習過程中,師生的配合方式是靈活多樣的。比如在輪指練習中,學生的左右手不能互相配合,可以老師右手輪,學生左手按音,反之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左右手的獨立性,這樣比老師光做示范效果會更好。3.音樂感覺的培養。在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之后,就可以賦予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的表現力的培養。音樂不僅僅是高低強弱的關系,音樂是要用心靈的呼吸和情感的流動來感染聽眾的。在教學中,帶著學生去感受音樂的靈性,用心靈去觸摸音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覺,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4.曲目的選擇。我想只要在學生演奏能力范圍之內,都可以鼓勵學生去嘗試,而不是僅限于考級曲目或名曲,甚至是流行歌曲都可以練習。不同的曲目會帶給學生多元化的音樂體驗,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感覺。5.自信心的培養。我們的學生臨到上臺演奏總會不停地說“老師,我好緊張”,“萬一錯了怎么辦?”對自己的演奏缺乏自信。如何幫他們克服這種緊張情緒,建立自信心,就在于平時的練習。比如上課的時候,學生自己在練習的時候,都可以邀請其他同學來觀摩,讓學生有機會多表演,漸漸就能克服緊張情緒,積累了經驗以后上臺就不會那么緊張,從而越來越顯得自信。
綜上所述,都是這幾年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作為老師,應該不斷地探索好的教學方法,也許只是一點點改變,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自己的教學更有熱情,更能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