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丹
紛繁復雜的藝術形式充斥著我們的眼球,一時間很難探究藝術的本源源于何處,藝術和社會需求之間是何種關系,引起了我們廣泛的關注。是相輔相成還是背道而馳,藝術究竟應該如何應世?
我們關注的藝術范圍在擴展。對于藝術的理解,大都會說的一句,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是的,要談應世必離不開生活。生活的類型不同,從一個側面也反應了藝術類型的各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其實根本在于人。有人會說,我不懂藝術。實際上,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藝術,在我們身邊、各處,無不充斥著生活的藝術。所以說,藝術是有源可尋,有根可挖,源于生活的藝術持久而經得起推敲和考驗。如何應世?方向決不可脫離現實、脫離生活。
我個人認為,藝術需要應世,主旨在于藝術的受益者不應該是小眾,而應該是大眾。大眾心理決定藝術應世的基本條件。藝術有著很好的陶冶情操、改善心境的作用,而它的滲透也是不經意間的。藝術需要應世,藝術是包容的,我們很難去界定誰為藝術又誰不為藝術,要做的是如何在應世的同時,讓藝術更良性循環。藝術可能不只是陽春白雪,一味的談高雅也未必應世,可是高品味的判斷,是我們應該一如既往的原則。
當下,大眾獲取藝術信息的平臺廣闊,隨時隨地我們可以發現藝術就在你身邊。這是一個極好的現象,單從這點上看,藝術已經應世,甚至說是滲透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思維。如何完善藝術更好地應世成為重點。前不久,熱播劇《北京青年》引起了廣泛熱議,“重走青春”成了很多人口中時常掛著的詞。這是一部很應世的藝術作品,他抓住了當下人們關注的自由、心靈的放松,他把這些大眾想要的,卻又遙不可及的事,變成了影視作品中活生生的事。大眾通過屏幕實現了自己的生活態度,這是一種理想的現實化,所以得到了大眾的認可。青春靚麗的青年男女為了自己的理想,拋開世俗的觀念,踏上重走青春之路。這也許就是藝術作品的魅力,升華生活,把一些心底的吶喊變成了現實,符合了現階段大眾基調。這是一種應世。制作精良的作品無疑可以稱為藝術創作,這是藝術應世的一例。但在其中,我們還會提出質疑,在大眾感嘆給心一個自由,重走青春之路的同時,我們也要思考,這樣的一切是否可以全部拋開,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可以隨心所欲。在欣賞藝術作品樂在其中的時候,我們也會反思這到底還是藝術作品。
影視作品很能體現一段時期大眾的需求,有需才有求。《岳母的幸福生活》在各大衛視熱播,這是家庭倫理劇的新代表,劇情如同其他受歡迎的家庭倫理劇一般,有著夫妻、婆媳、親家斗法的橋段。幾年來,這個話題一直經久不衰,正是切合上了現實生活中家家戶戶發生的瑣碎小事。我們總會說,家丑不可外揚。在這個時候,一部實實在在的藝術作品把我們想說卻無處言表的事情,以趣味的形式一一道來時,總會引起大眾的興趣。而每一部出色的作品也總會挑選出一個主要話題,圍繞中心思想發散思維。同一話題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不讓大眾感到乏味,而是期待對這一話題的深入剖析,這就是藝術作品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通常這些作品會從片名上就讓人一目了然,例如《岳母的辛福生活》主人公必是圍繞岳母展開。這樣開頭點題,會很快吸引大眾的目光,選不選擇看,有沒有興趣可以開門見山。電視劇藝術是一個大眾化的藝術形式,多考慮娛樂和可觀賞性,這樣的方式迎合了收視者的口味,直接而又明了。
《甄嬛傳》的勝出不是偶然,對于電視劇集來說,想要通過長篇劇集來獲取受眾,必要有全方位的把握。《甄嬛傳》片長76集,為什么能夠吸引人,在于話題的選擇和制作包裝。雖為清宮戲,其中也不時反應出現代生活的敏感話題。至愛純情、善惡交錯、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這些身邊就會出現的生活常態在劇集中出現,更讓人傾注情感觀看的原因還有對這些情況的一一化解,在其中不只可以看見現實中這樣那樣的影子,還可以知道如何躲閃。不管是情感生活,還是職場法則,在這部清宮戲中都找到了共通點。生活總是殘缺的美,而藝術作品選用團圓的結局,也讓大眾感嘆世間冷暖的同時感到了滿足。演員的雕琢、場景的寫實、道具的精良、服裝的考究、化妝的細節等等,更為這部戲提供了突出重圍的保障。
單純以情愛作為故事主線,讓部分受眾覺得空洞。喜好諜戰、喜好出其不意也是一類。稍早前出現的《懸崖》,把大眾又帶回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聽著發報機噠噠噠的聲響,就會感受到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驚悚。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暗潮洶涌。“懸”預示著懸于一線,“崖”預示著選擇,逾越之后不知是光明大道還是萬丈深淵。劇中男主人公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和果斷的分辨黑白的能力,似乎是我們想要卻不可及的功能,亦正亦邪,編織著對國仇家恨的隱忍,濃烈的愛國情懷讓我們堅信所從事的工作將會帶給人們光明,這是崇高的。在劇集的末尾,又以一份鐵漢柔情感動了受眾心底最柔軟的一處。這樣充滿懸念的作品,確實符合大眾想要探索的心理。
幾部作品統一的模式就在于適合大眾需求。可以反映當下生活狀態,可以重復話題找出突破口,可以注入情感感受別樣的生存方式,也可以在探究中找到光明。電視劇集的應世,更多的是在于大眾的評判。我們要確定藝術是生活的升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藝術并不是完美的,但是它起到凈化人心靈的作用。娛樂功能只是其中一個分支,藝術推廣、教育的功能是無形的。在適應社會、適應大眾的
同時,決不能降低了藝術的靈魂和品位,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當前,稱得上作品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稱得上藝術作品的還在不斷進步中。藝術需要應世,也必將應世。只問藝術如何應世?肆意妄為、隨波逐流、一味迎合不是藝術應世的方向。感知受眾冷暖,本著高品位的藝術修養,創作出適合社會發展,帶領高級趣味的藝術作品才是藝術應世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