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勇
有網民吐槽稱,春節長假期間,“安陵容”一天之內在電視上死三次,由此可見《甄嬛傳》重播得有多頻繁。隨后,某網站列出了十大重播神劇:《新白娘子傳奇》、86版《西游記》《亮劍》《還珠格格》等電視劇毫無懸念地上榜。其中《亮劍》一部劇就被爆重播了3000次。(2月19日《瀟湘晨報》)
不可否認,觀眾年年春節期間打開電視機,看到的始終是那些老面孔,不是孫悟空,就是灰太狼,要么李云龍,確實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從這個角度說,電視臺不斷重播神劇,甚至像《亮劍》重播3000次,引起觀眾的反感也就不足為怪。
但是,我們更應當看到,電視臺重播神劇實際上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是不得已的選擇。根源不是電視臺的過錯,背后的根本原因而是我國優秀電視劇嚴重匱乏,導致電視臺不得不通過重播已經播放了N次的神劇的方式為觀眾奉獻文化大餐。
近幾年來,我國電視劇行業有了飛躍式的發展,電視劇產量已經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據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數據,2012年全年全國共計生產完成并獲得 《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共計506部17703集。但是,電視劇行業只有數量沒有質量,我國電視劇創作的質量并沒有伴隨數量的大躍進而提升。根據行業估算,當下70%多的電視劇投資方面臨虧損,20%不賺不賠保本,只有不到10%的電視劇能夠賺錢,而且電視劇的收視率已經呈現普遍下滑的趨勢。據說在2012上半年播出的800部電視劇中,收視率破1的僅占5%,像《甄嬛傳》這樣的熱播劇,平均收視率也不過1.4%。這樣的電視劇行業創作現狀和收視率,怎么能不讓電視臺頻繁重播那些神劇?
因此,與其批評電視臺重播神劇,不如反思我國的電視劇創作現狀,因為沒有好劇,只能重播神劇。只有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電視劇,尤其是每年創作的新劇中有大量優秀片子,電視臺有優秀新片可以選擇,那么電視臺就會舍棄重播神劇。從這個角度說,重播神劇的板子不應該打向電視臺,而應打在電視劇創作行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