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伯儉
盆腔膿腫,包括卵巢膿腫、輸卵管積膿,以及由急性腹膜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等可能導致的盆腔膿腫[1],其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在傳統的開腹手術、藥物治療中,治療時間較長且治療效果相對欠佳?,F今,微創手術的發展使得腹腔鏡治療盆腔膿腫成為可能。尤其是腹腔鏡早期診治盆腔膿腫,已取得相對較好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以醫院婦科所收治的67例女性盆腔膿腫患者,年齡(45.2±2.6)歲,為臨床分析對象,平均年齡(45.2±2.61)歲。其中對35例患者(實驗組)進行腹腔鏡手術,對另外32例患者(對照組)進行開腹手術。兩組患者都經過了術后病理證實。
1.2 待觀察指標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白細胞恢復的正常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的差異。
1.3 治療方法 ①實驗組:對患者氣管進行插管并進行全身麻醉?;颊呷∑脚P位姿勢,于在臍下緣處切開約1 cm的小切口,經切口處將氣腹針刺入腹腔,CO2氣腹壓力保持在1.60~1.80 kPa。使患者頭部降低、臀部升高,在切口處將10 mm的套管針刺入腹腔鏡,在左右下腹的麥氏點處各分別穿刺并分別置入5 mm直徑的套管,放入器械,將盆腔壁、卵巢、輸卵管等之間的粘連進行分離。取出膿液及壞死組織,恢復各組織原先的位置。術后用生理鹽水以及甲硝唑液清洗盆腔使干凈。并根據手術情況,決定是否在下腹部刺處保留膠管進行引流。②對照組:在硬膜外進行連續麻醉。按照相對傳統的常規開腹法,在對照組患者的下腹正中處進行切口,然后將盆腔的粘連組織分離,清理并切開膿腔進行相應的處理。待處理結束后,對盆腔進行徹底的清潔,并在術后用生理鹽水以及甲硝唑液清洗盆腔使保持干凈。根據手術情況,再決定是否在下腹部刺處保留膠管進行引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數據處理軟件SPSS 11.0對數據進行分析,利用t檢驗和χ2檢驗,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
2.1 臨床表現 記錄并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白細胞恢復的正常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差異,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持續(± s,d)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持續(± s,d)
住院時間實驗組 35 61.80±19.00 45.65±16.32 16.73±20.08 2.52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術后排氣時間/h體溫恢復時間/d白細胞恢復正常時間±1.32 1.38±0.72 5.02±1.35對照組 32 102.30±20.49 160.90±96.33 36.90±26.04 5.90±2.19 3.96±1.58 9.36±1.19
2.2 術中及術后并發癥 實驗組的35例患者在腹腔鏡的使用下完成手術,沒有再進行中轉開腹。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沒有腸道及腹腔其他結構的損傷。術后觀察及隨訪表明,實驗組術后的腹部傷口愈合情況為甲級,無復發情況;而對照組中有5例患者腹部傷口開裂,有2例患者在術后有復發狀況。
盆腔炎是一種常見婦科疾病。致病病原菌包括常見的鏈球菌、厭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同時,醫學界發現,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支原體及病毒也可導致感染。以往急性盆腔炎常導致膿腫,醫生一般主張中西醫保守治療。但缺點是容易導致病情反復,而且之后可能出現盆腔粘連,也可能導致慢性盆腔疼痛、生育能力下降。對于保守治療沒有效果、膿腫持續的患者經常實施開腹手術。但其缺點是創傷大,且愈合時間較長,并發癥較多。對于炎癥未控制成功的病例,有可能引發炎癥擴散。
同時,B超顯示,盆腔包塊也常被發現存在于卵巢腫瘤、盆腔子宮內膜發生異位癥區域,導致醫生很難鑒別這些疾病。進行腹腔鏡手術所需切口較小,手術中的干擾因素也較少,手術中失血量較少且治療更加徹底有效,更能減少切口發生感染的幾率[2]。腹腔鏡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可以避免盲目治療、減少誤診,亦可使得病灶徹底消除。腹腔鏡手術在生殖、內分泌功能的影響最小,特別適合年輕未育的女患者[3]。實踐證明,腹腔鏡術結合藥物的應用最為合理有效的[4]。腹腔鏡手術利目鏡的放大,有利于更好地清楚相應的粘連帶,而且術中減少了臟器被膜被損傷的幾率以及手術過程中對臟器產生的干擾,使術后復發幾率大大降低。
腹腔鏡下的操作需要注意分離組織的技巧。這對于處在急性炎癥期的患者的手術極為重要。操作過程中需要輕柔,順沿臟器的表面進行鈍性分離。否則特別容易引發臟器的破裂以及出血。而對于一些慢性炎癥里的粘連、致密組織,手術中一定要明確解剖的層次,并小心地分離粘連。更需要特別注意避免腸管、輸尿管、膀胱等處的臟器損傷。實驗表明,在腹腔進行鏡操作熟練的情況下,用這種診治方法治療盆腔濃腫是最安全、有效的。
[1]周潔,陳小知,孫靜.盆腔膿腫的診治探討.實用醫學雜志,2004,20(12):1422-1424.
[2]俎德學.腹腔鏡治療盆腔膿腫15例療效分析.中國內鏡雜志,2007,3(13):321-322.
[3]尹如鐵,潘小玲,高雪梅.盆腔炎性包塊與盆腔腫瘤鑒別診斷及臨床處理.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4):251-253.
[4]李光儀.實用婦科腹腔鏡手術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4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