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燕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紅斑鱗屑性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發病率約為0.1% ~0.3%,以尋常性銀屑病最為常見,多發于青壯年人群。目前其治療臨床尚無特效的方法,常反復發作,造成疾病的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近年來,筆者采用阿維A聯合NB-UVB治療尋常性銀屑病并與單用NB-UVB作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96例為我院門診收治的病例,均符合尋常性銀屑病診斷標準,其中男65例,女31例,年齡15~62歲,病程5個月~26年。排除標準: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有嚴重肝、腎等氣管疾病者;紫外線過敏者;治療前用過免疫抑制劑及維A酸制劑者。兩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1.2 方法 治療組口服阿維A膠囊0.5mg/(kg·d),4周后減至0.25/(kg·d),同時給予 NB-UVB照射治療,45 mW/cm2,波長311nm,3 次/周,隔日一次,8 周/療程;對照組單用NB-UVB照射治療,方法同對照組。
1.3 療效判定 治療結束1周后對皮損嚴重指數(PASI)進行評分[1]。痊愈:療效指數≥90%,皮膚色澤恢復正常;顯效:療效指數60% ~89%;好轉:療效指數為20% ~59%;無效:療效指數<20%。總有效=痊愈+顯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 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痊愈10例,顯效21例,總有效率為64.58%,治療組痊愈26例,顯效17例,總有效率為89.58%,治療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2.2 治療時間及PASI評分比較 治療組平均治療時間為(18.21 ±3.16)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26.43 ±4.72)d;治療組治療結束后PASI評分為3.15±1.4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47 ±5.31。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16例、治療組30例出現脫屑、皮膚干燥瘙癢等不良反應,對癥治療后患者均能耐受,未影響繼續治療,治療組2例出現輕度ALT升高,未作特殊處理,繼續治療。
銀屑病是皮膚科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疾病,患者發病常與遺傳、感染、內分泌、代謝及神經等因素相關。其病理特點為表皮過度增殖和分化異常,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及淋巴細胞的浸潤。患者治療的目的是迅速有效的控制病情,減少皮損數量,盡可能減少不良反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目前,銀屑病的臨床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單一治療措施往往難以獲得較好的療效及患者病情的長期緩解,多種治療方法聯合應用是根據不同的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無重疊的藥物或治療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疾病的復發[3]。
阿維A酸是第二代維A酸類藥物,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銀屑病的治療,其主要作用機制為改善角質形成細胞的異常分化和過度增生,使銀屑病角化不全的表皮正常化,促進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的分化,激活巨噬細胞和朗格漢斯細胞,從而調整病變部位的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4]。波長311nm的NBUVB與普通UVB相比,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不易灼傷皮膚,其主要通過調節皮膚的免疫系統誘導皮損中浸潤的淋巴細胞凋亡及抑制表皮細胞的增殖分化而發揮治療作用[5]。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平均治療時間和治療后PASI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兩種治療方法聯用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療效。單一應用NB-UVB治療雖可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癥狀,但皮損消退緩慢,累計照射劑量較大,且明顯延長了治療時間。本文兩種方法聯合應用,可減少阿維A的服用劑量和NB-UVB的照射劑量,且治療時間短,皮損改善明顯,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綜上所述,阿維A聯合NB-UVB治療尋常性銀屑病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療效,縮短治療時間,明顯改善皮損狀況,值得推廣應用。
[1]王文根.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療效觀察.臨床皮膚科雜志,2009,38(5):336.
[2]滿孝勇,鄭敏.銀屑病的治療.中華皮膚科雜志,2006,39(3):174-177.
[3]王哲新,王慧娟,任雷生,等.NB-UVB照射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療效觀察.淮海醫藥,2011,29(6):519-520.
[4]阿維A聯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療效觀察.醫學臨床研究,2012,29(3):558-559.
[5]張景龍,白雪,張楠.NB-UVB照射治療尋常性銀屑病療效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23(12):80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