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仕華
慢性乙型肝炎發病機制復雜,治療較為困難,抗病毒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達成共識,但清除肝炎病毒目前尚無令人滿意的方法。我院感染科應用阿德福韋酯聯合苦參素膠囊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70例(入選72例,脫落2例)均為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門診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16~48歲,診斷標準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修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診斷標準[1]。具體納入條件:① HbeAg陽性。② HBV-DNA≥1×105拷貝/ml。③治療前ALT為正常值上限的2~10倍,TBIL小于正常值的2倍。④入組前未接受免疫調節劑及抗病毒治療。⑤無合并肝硬化,肝癌及其他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 聯合組同時予以阿德福韋酯片(天津藥物研究所)10 mg口服,1次/d;苦參素膠囊200 mg口服,3次/d48周,對照組單服阿德福韋酯片,劑量、療程同治療組。
1.3 觀察項目 兩組病例于治療12、24、48周同時觀察:①常規血生化指標。②血清病原學標記物(HbeAg/抗Hbe),HBV-DNA(PCR法)。③同時觀察不良反應。
1.4 檢測方法 肝腎功能的檢測采用beckman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HBV-DNA檢測采用熒光PCR(多聚酶鏈反應)法,試劑盒為上海復興實業有限公司產品。HbeAg、抗Hbe檢測采用ELISA(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試劑盒由上海實業科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5 療效標準 ①顯效(完全應答):HBV-DNA陰轉(<1×10^3),HbeAg/抗Hbe血清轉換。②有效(部分應答):HBVDNA陰轉(<1×103),未出現HbeAg/抗Hbe血清轉換。③無效(無應答):未達上述標準。
1.6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包作統計處理,患者的療效分析根據MIT(modified intent to treat)原則。
兩組病例治療前后ALT復常率及HBV-DNA轉陰率HbeAg/抗Hbe轉換率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病例治療48周療效比較(例%)
乙型肝炎病毒復制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反復發作的主要原因。因此抗病毒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已達成共識,但效果不令人滿意,目前主張聯合治療。阿德福韋酯是嘌呤類核苷類似物,口服后在體內迅速水解為阿德福韋,具有較強的抑制HBV復制作用[2]。作用機制有兩種:一是通過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可減少HBV在肝細胞外基質的增生和沉積,使患者的病毒學、生化學、組織學得到明顯的改善。二是滲入到病毒的DNA中,終止病毒DNA鏈的延長,抑制病毒的復制,且不易發生病毒變異。對HBV野生株及耐藥突變株都具有很強的抑制活性[3]。苦參素為中藥苦豆子或苦參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內含氧化苦參堿98%。是我國研發的保肝和抗病毒藥物之一,經試驗和臨床觀察。具有抑制肝臟炎癥,減輕肝纖維化的形成,對HBV基因表達有直接抑制作用[4],同時還有穩定肝細胞膜,調解或增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5]。本研究觀察結果提示:阿德福韋酯聯合苦參素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有良好的療效,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故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1]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法案.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9.
[2]茅益民,曾民德.抗乙型病毒性肝炎新藥-阿德福韋酯.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1):15-16.
[3]任紅.乙型肝炎病毒耐藥管理的新觀念.中華肝臟病雜志,2008,16(4):329-334.
[4]何盛華,張濟萬,陳強軍.苦參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80例療效觀察. 四川醫學,2005,26(25):1090-1091.
[5]王嘯,董香玉,朱傳安.苦參素對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臨床薈萃,2001,16(12):84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