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陽
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超短效μ型阿片類靜脈麻醉藥物,其優點是起效快、清除快、無蓄積,現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手術鎮痛,但因其作用時效短的特點,麻醉停止后鎮痛作用消失迅速,導致明顯的術后痛覺過敏,如不預防處理,可能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疼痛[1]。地佐辛(dezocine)是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鎮痛作用較強,成癮性小,能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2]。本文研究我院治療的ASA分級I-Ⅱ級行全麻擇期手術的患者在手術結束前30 min靜脈注射地佐辛預防瑞芬太尼停藥后痛覺過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入我院治療按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的80例行全麻擇期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40例。觀察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33-65歲,平均年齡(51.52±9.34)歲,ASA分級Ⅰ級患者21例,Ⅱ級患者19例;對照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50.93±8.76)歲,ASA分級Ⅰ級患者21例,Ⅱ級患者1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疼痛程度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麻醉方法 患者準備手術前開放靜脈通道,肌內注射0.1 g苯巴比妥和0.5 mg阿托品30 min后,誘導麻醉,靜脈注射0.05 mg/kg咪達唑侖,3 μg/kg瑞芬太尼,2.0 mg/kg丙泊酚,0.1 mg/kg維庫溴銨,行氣管插管成功后,連接麻醉機進行持續麻醉,速度保持在5 mg/(kg·h)丙泊酚、12 μg/(kg·h)瑞芬太尼,并間斷給予維庫溴銨維持肌肉松弛狀態[3]。觀察組患者在手術結束前30 min靜脈注射0.1 mg/kg地佐辛,所有患者在手術結束前10 min停止輸注丙泊酚,手術結束時停止輸注瑞芬太尼,整個手術過程中心率保持在≥55次/min,血壓不低于基礎值的20%,術后患者完全恢復自主呼吸后拔去氣管插管,潮氣量≥8 ml/kg,比較兩組患者的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術后10 min,比較VRS評分情況[4]。
1.3 疼痛評價標準 VRS法即語言描述評分法,讓患者根據自身的感受說出,此法在國際上較為通用。所有患者的疼痛評價按以下標準進行:①無痛,記為0級。②輕度疼痛,記為1級。③中度疼痛,記為2級。④嚴重疼痛,記為3級。⑤劇烈疼痛,記為4 級[5]。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作為有統計學意義標準[6]。
2.1 兩組患者術后10 minVRS評分比較 術后10 min,觀察組的無痛患者高達80%,輕微疼痛患者占15%,中度疼痛患者僅占5%,無嚴重疼痛和劇烈疼痛患者,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比較觀察組的患者的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均長于對照組,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1 術后10 min兩組患者VRS評分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比較(均數±標準差)
20世紀90年代中期,瑞芬太尼合成,經血漿的非特異性酯酶代謝,起效快,作用時效短,臨床應用日益廣泛[7]。瑞芬太尼是新型的μ型阿片類靜脈麻醉藥物,阿片類麻醉藥物,瑞芬太尼作用時間很短,為了維持阿片類藥作用,應該在初始單次給藥之前或即刻,即開始輸注0.1~1.0 μg/(kg·min)。可有效抑制自主神經、血流動力學以及軀體對傷害性刺激的反應。瑞芬太尼麻醉后蘇醒迅速,無不適,最具可預測性[8]。
瑞芬太尼的應用使蘇醒迅速,且無術后呼吸抑制。以(0.1±0.05)μg/(kg·min)的速度輸注,自主呼吸及反應性可恢復,且其鎮痛作用可維持10~15 min。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證實,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的門診患者,瑞芬太尼以0.05~0.1 μg/(kg·min)持續輸注,同時單次給予咪達唑侖2 mg,可產生有效的鎮靜及鎮痛作用[9]。在開顱術中以瑞芬太尼(1 μg/kg)靜脈注射后繼續以維持量0.5 μg/(kg·min)輸注,復合丙泊酚及66%氧化亞氮應用,可提供滿意的麻醉效果及穩定的血流動力學,且術后可迅速拔管。在瑞芬太尼麻醉蘇醒期,應考慮到在麻醉蘇醒前或即刻應用替代性鎮痛治療。有報道用瑞芬太尼麻醉做腹部大手術,圍手術期應用嗎啡0.15 mg/kg或0.25 mg/kg靜脈注射,或芬太尼0.15 mg,并不能立即完全控制術后疼痛。氯胺酮0.15 mg/kg靜脈注射,維持2 μg/(kg·min)的應用,可以減少腹部手術中瑞芬太尼及術后嗎啡的應用,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小劑量瑞芬太尼輸注緩解術后疼痛也已取得成功。在腹部或胸部手術,應用丙泊酚75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5~1.0 μg/(kg·min)行全身麻醉后,持續輸注瑞芬太尼0.05 μg/(kg·min)或 0.1 μg/(kg·min),可提供充分的術后鎮痛[10]。
瑞芬太尼一方面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另一方面也會通過主要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通路,導致患者術后痛覺敏感程度增加,疼痛加劇和阿片類藥物需求量加大,即是痛覺過敏(OIH)[11]。OIH是中樞性敏感,其出現的時間與阿片樣藥物作用的時間成反比,藥物作用時間越短,OIH出現的速度越快,瑞芬太尼的作用時間很短,故較易出現OIH情況[12],應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預防。
地佐辛屬嗎啡烷類衍生物,是K受體的激動劑,μ受體拮抗劑,鎮痛作用強,成癮性低。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13],肌內注射地佐辛在30 min內起效,作用時間持續3 h,其鎮痛效果相當于哌替啶的10倍[14]。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結束前30 min靜脈注射0.1 mg/kg地佐辛,術后觀察組的患者手術后10 minV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無痛患者高達80%,輕微疼痛患者占16%,中度疼痛患者僅占4%,無嚴重疼痛和劇烈疼痛患者,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恢復自主呼吸時間、蘇醒時間和拔管時間略長于對照組,但均無顯著性差異。綜上所述,手術結束前30 min靜脈注射地佐辛能在瑞芬太尼鎮痛作用消失前發揮出最大的效能,作用時間較長,能有效預防瑞芬太尼麻醉術后的痛覺過敏,提高了麻醉恢復的質量。
[1]侯俊鋒.地佐辛復合依托咪酯用于無痛胃鏡術的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刊,2012,39(14):89-90.
[2]謝其毅,吳克宏.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的觀察.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17(11):94.
[3]向愛芹.地佐辛與芬太尼應用于術后靜脈鎮痛的臨床效果比較.江蘇醫藥,2011,37(7):857-858.
[4]朱平增,焦巖,楊彥軍,等.地佐辛用于腹部腫瘤手術超前鎮痛及靜脈自控鎮痛的研究.中國實用醫刊,2011,38(23):56-57.
[5]李雪萍,劉才堂.噴他佐辛預防瑞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的臨床研究.臨床醫學,2010,30(2):16-17.
[6]雷李培,王傳光,吳煒,等.地佐辛不同用藥方法預防瑞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120例.中國藥業,2012,21(1):75-76.
[7]劉俊,徐越峰.地佐辛應用于瑞芬太尼靜脈麻醉術后痛覺過敏觀察.北方藥學,2011,8(9):27.
[8]馬浩南,李恒林,李一,等.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鏡手術超前鎮痛的l臨床觀察.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83-84.
[9]劉榮,肖金輝,桂新星,等.地佐辛復合丙泊酚用于無痛人流的療效.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7):3214-3216.
[10]高賢偉,何焱,陳東升.地佐辛用于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鎮痛的療效觀察.實用醫學雜志,2011,27(3):491-492.
[11]陳郡興,蘇志源,譚正玲,等.噴他佐辛對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全麻患者蘇醒后痛覺過敏的影響.中國醫療前沿,2009,4(24):15-16.
[12]馬永兵.地佐辛、噴他佐辛和帕瑞昔布用于防治瑞芬太尼復合麻醉后痛覺過敏的對比.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12):110-111.
[13]謝其毅,吳克宏.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麻醉術后痛覺過敏的觀察.當代醫學,2011,17(11):94.
[14]岳修勤.地佐辛與芬太尼應用于術后靜脈鎮痛的臨床效果比較.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16(4):25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