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難愈性創面目前尚無明確定義,通常是指在各種內在或外在因素作用下導致的創面進入一種病理性炎癥反應狀態,從而導致創面愈合延遲甚至不愈合,創面修復已經成為整形外科的一大難題。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作為創面覆蓋物,可保護創面,促進血管機化及肉芽生長,而高能紅光照射可為創面生長、血管機化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條件。筆者對我院顯微外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各種復雜性難愈性創面經常規治療未見效的住院患者88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高能紅光治療各種復雜性難愈性創面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顯微外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各種復雜性難愈性創面經常規治療未見效的住院患者84例:其中包括燒傷后殘余創面、血管疾病所致潰瘍、糖尿病所致潰瘍、撕脫傷創面、慢性骨髓炎等各種慢性創面88例患者,排除標準:①潰瘍惡變者。②入肢體已廣泛且完全壞死。③自動出院或放棄治療者。④合并有嚴重并發癥,無法行外科治療者。⑤接受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及化學治療者。
1.2 方法 四組創面均行局部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根據結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反復清洗創面,去去除壞死組織及滲出后,碘伏消毒創面。A組患者創面覆蓋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后每日常規高能紅光照射治療(早晚各一個小時)。B組患者創面單純覆蓋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C組患者創面單純行高能紅光照射治療(早晚各一個小時),D組患者創面常規放置生理鹽水紗布或油紗,每日換藥一次。每例患者選取3 cm×3 cm創面做為觀察區域,觀察其愈合時間。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l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組間變量采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多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相關性采用直線相關分析法檢驗,多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并進一步行Logisit回歸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四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2 典型病例

2.2.1 患者女,67歲,因患糖尿病,植皮術后供皮區30 d未能愈合,滲血滲液,疼痛劇烈,采用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聯合高能紅光治療后16 d,創面愈合良好。
2.2.2 患者女,92歲,長期臥床,產生Ⅲ°褥瘡,深8 cm,直徑10 cm。常規治療3個多月未見效果。后用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聯合高能紅光治療后17 d后肉芽迅速生長,創面愈合良好。

創面愈合出現的病理生理機制是一個動態、有序而且復雜的過程,通常可以劃分為4個相互聯系、重疊的過程:出血、炎癥、肉芽組織形成和組織塑型[1]。但在各種系統或局部因素作用下,這種有序的過程被破壞,導致了慢性難愈創面的發生。造成此種破壞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5點[2-4]:營養不良,組織灌注不良和缺血再灌注損傷,細菌負荷、感染和壞死組織存留,糖尿病,細胞衰老。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創面修復能力被削弱,而以損傷因素為主導,最終導致了難愈創面的形成。隨著臨床治療手段和治療理念的不斷拓寬,已經有多種材料和方法應用于難愈性創面的治療,如封閉負壓引流(VSD)、同種異體皮、人工真皮等,但由于其價格昂貴、操作不易、取材難等,并未被臨床廣泛應用。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聯合高能紅光治療采用物理及化學的方法,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覆蓋創面后能有效地保護創面,促進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增生,促進創面血管化形成,同時應用高能紅光照射可減少創面滲出,緩解創面疼痛,消炎、止癢,從而減輕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為創面血管機化,肉芽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聯合治療可大大縮短愈合周期。本研究中患者對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及高能紅光耐受性良好,為出現發熱、過敏等不良反應,價格低廉,取材簡單,已得到臨床的廣泛應用。
[1]姜篤銀,陳璧,蘇映軍,等.交聯型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的研制及動物復合皮移植實驗.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9,20:375-378.
[2]楊敏杰,潘銀根,謝衛,等.異種去細胞真皮基質支架與自體皮片復合移植的臨床應用.江蘇醫學雜志,2000,26:99-101.
[3]姜篤銀,陳璧,徐明達,等.復合皮移植后皮片生長和收縮情況的監測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8,14:48-52.
[4]賈生賢,徐惠貞,廖鎮江,等.無細胞真皮基質與自體皮復合移植的應用.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1998,18: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