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高血壓病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功能障礙,為腦卒中、冠心病重要危險因素,用藥依從性(compliance)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臨床藥師可發揮其優勢,對患者用藥綜合分析,對不合理用藥進行干預,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們采用藥師干預以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12例高血壓患者中男204例,女108例,年齡61~79歲,平均65.5歲,病程超過1年,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其中高血壓Ⅰ級68例,Ⅱ級134例,Ⅲ級110例;文化程度中專及以上42例,高、初中82例,小學136例,文盲52例。采用隨機雙盲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15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按傳統照方發藥模式,患者按醫囑或說明服用,有疑問者予以答復;觀察組患者藥師主動溝通,講解高血壓病基本知識,耐心說明按時、足量、遵醫囑服藥對治療的重要性,服藥方法、時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主動參與其治療過程,電話隨訪患者用藥依從情況,2周/次,及時糾正其負性情緒及不正確做法。
1.3 調查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病程、并存疾病、用藥種類、方法等,隨訪從有否忘記服藥、有否不注意服藥、自覺癥狀改善有否停止服藥、自覺癥狀不佳時有否停止服藥四方面確定患者服藥依從性,統計分析患者第4、8、12、20周用藥依從情況。發放問卷312份,回收293份,其中觀察組回收154份(98.7%),對照組回收139份(89.1%),比較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差異。
1.4 評價標準 完全依從:完全遵從用藥指導,正確服用藥物;部分依從:部分遵從用藥指導,服藥超量或不足,隨意增減用藥次數等;完全不依從:完全不按用藥指導服用藥物。
觀察組第4、8周用藥完全依從者154例;12周完全依從144例,部分依從10例;20周完全依從132例,部分依從者22例。對照組第4周完全依從137例,部分依從2例;第8周完全依從121例,部分依從15例,完全不依從3例;12周完全依從為91例,部分依從32例,完全不依從16例;20周完全依從47例,部分依從65例,完全不依從27例。兩組患者第8、12、20周用藥完全依從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
患者用藥不依從現象普遍存在,老年患者多合并內科并存病,對疾病、藥物知識缺乏認識,部分患者記憶力減退、視力較差、文化水平較低,家人對其關心、幫助、督促不夠,加上應用藥物種類較多,用法、劑量各異,且常為終身服用,易錯服、漏服,或擔心出現不良反應而中斷治療,是老年患者用藥非依從性的常見原因;部分患者因經濟原因,自行更換較便宜藥物,或自覺病情好轉即中止服藥,或受廣告影響自行更換藥物,也是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常見原因,據統計用藥依從性好者僅占10.4%[1]。
用藥依從性與臨床療效有明顯的相關性,依從性越高,治療效果越好[2]。患者用藥依從性很大程度取決于其對疾病及藥物的了解程度,對藥物用法多依賴于醫囑或藥品說明書,臨床藥師對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藥物與機體的相互作用、時辰藥理、藥劑學等比較了解[3],應提升藥學服務,主動與患者溝通,提供足夠的藥物信息,包括服藥時間、用法、用量、配伍禁忌、飲食禁忌、效果、不良反應等,強調按規定用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耐心答疑,幫助患者理解與信任,減少用藥非依從性。
患者用藥依從性與醫務人員責任感、服務質量密切相關,良好溝通與服務會提高患者依從性。對老年患者應盡可能減少服藥種類,標簽書寫清晰,配藥及處方續藥再次加以強化說明并在包裝外表明[4]。經濟基礎是影響用藥依從性的關鍵因素,臨床藥師要有針對性地應用經濟學方法,制定合理成本效果處方,為臨床治療方案提供合理依據,達到最好的價值效應,對經濟困難者盡可能選擇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的藥物,促使用藥依從性提高。
老年高血壓患者易產生負性心理,除臨床藥師干預,定期電話隨訪患者用藥依從情況之外,應充分發揮家庭成員對患者的良性干預作用,關心、幫助患者,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可明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1]石煥階.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調查分析.醫藥導報,2008,27(12):1527-1528.
[2]Osterberg L,Blaschke T.Adherence to medication.NEJM,2005,353:487-497.
[3]鐘永基,劉佛添,鐘小玲.臨床藥師與合理用藥.現代醫院,2008,8(8):124-125.
[4]樓英彪.藥師在改善患者用藥依從性中的作用.中國藥房,2005,16(15):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