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章平
引起小兒腹瀉的因素有多種,主要表現為每天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的性狀也相應發生改變,屬于消化道綜合征,是嬰幼兒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嬰幼兒的健康。其病原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常見的感染性病原是輪狀病毒感染,主要表現為輪狀病毒侵入消化道后而致使小腸黏膜損傷,從而引發病狀;非感染性病原則是由氣候變化、飲食不當引起的[1,2]。我院用思密達治療120例小兒腹瀉患兒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08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間120例腹瀉患兒,年齡在1到3歲之間,其中男孩68例,占56.7%,女孩52例,占43.3%;每日大便次數在4次以上,呈蛋花狀或稀水狀,伴嘔吐22例,發熱54例,兩種癥狀都具備的有32例。對這120例進行隨機分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這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癥狀等經統計學分析,其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的患兒執行常規治療,主要從飲食指導、補液、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觀察組的患兒除了進行常規治療外,還要口服思密達進行治療,1到2歲的患兒3次/d,1.5 g/次,2 到3 歲的患兒3 次/d,2 g/次,3 到 5 d 為一療程,直到腹瀉停止。
1.3 判定標準 用藥后24到48 h,大便次數和性狀恢復正常,各種臨床癥狀消失,為顯效;用藥72 h,大便次數和性狀有所好轉,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為有效;用藥72小后,大便次數和性狀,臨床癥狀沒有好轉,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軟件,計數資料用χ2進行檢驗,且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例,%)
通過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達到90%,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到76.7%,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要比對照組高,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據統計,在全世界每年1200萬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病例中,因小兒腹瀉而亡的有三百到四百萬,僅次于呼吸疾病。作為兒科的一種多發病,其病因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最常見的感染因素是腸道內感染病毒和細菌;非感染因素主要有飲食、氣候等引起的,比如喂養不當,過早喂淀粉或脂肪類食品或者突然改變食物種類,都能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瀉,另外,受氣候變化的影響[3]。如果嬰幼兒腹部受涼就會增加腸蠕動,也會引起腹瀉。小兒腹瀉往往發病比較快,很容易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因此,醫生必須探索高效的治療方法來救治患兒。
思密達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鋁,是由雙四面氧化硅和單四面氧化鋁組合而成的多層結構。口服后能均勻的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且維持時間能達到6 h,能夠保護腸黏膜,將病原體和毒素吸附在腸腔表面,隨著腸蠕動排到體外。思密達還能保護腸細胞的吸收及分泌功能,有效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能有效抑制腸內病原體及各種毒素的擴張,其微粒粘附在腸黏膜上還能增加黏液凝膠的厚度,從而抵御膽鹽,細胞絨膜上的酶就能得到保護。思密達不進入血液循環,能隨大便及時排出體內,沒有不良反應,對小兒腹瀉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經過上述討論,可了解到采用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能有效切斷嬰幼兒腹瀉發病的病理過程,有效減少患兒并發癥,對治療小兒腹瀉有很好的效果,且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服用方便,價格比較便宜,值得臨床推廣。
[1]陳紅娟,李迎春.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5):745-746.
[2]宋冰潔.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療效分析.實用臨床醫學,2010,11(8):68-69.
[3]宋冰潔.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療效分析.實用臨床醫學,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