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俊
近些年,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院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苛刻,伴隨著舒適護理理論的產生,護理界開始了許多有目得的、有意識的追求舒適護理的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如何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貫徹到護理工作中,是當前護理管理者急待解決的問題[1]。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ICU)是綜合技術性強、風險大的科室,大多都是為急危重的患者,因此使用舒適護理能夠快速、有效的滿足患者及家屬的要求,是患者希望得到的基本護理要求之一。對我院的200例患者進行分組實驗研究舒適護理的效果,取得良好的結果。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接受治療的ICU住院患者200例,男131例,女69例;年齡28~56歲,平均年齡43歲,這些患者均為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均無明顯的精神障礙。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對這些患者進行隨機分配為實驗組100例和對照組100例,經過治療和舒適護理使患者更容易接受和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管理,更有效的促使患者自己病癥快速恢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的治療過程均相同除舒適護理,具體的安排如下:對照組對患者進行普通護理,實驗組則進行舒適護理。對實驗組患者采取舒適護理的措施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我院的實際工作環境,指定相應的舒適護理措施。
1.2.1 環境舒適護理 患者在進入一個不惜熟悉的環境的時候,從心理跟身體上都有很大的不適應,為患者打造一個舒適的聲音、陽光、氣味、溫度及干凈的醫療環境,同時重視病房設施、裝飾的舒適性。護理人員注重儀表、言談,使患者盡情地享受舒適的感官刺激[2]。第一,打造溫馨的病房環境,病房里的各種醫療設施以及患者生活的必需品都干凈整潔,保證室內有舒適的溫度和相對的濕度。第二,在ICU工作的患者必須要做到有良好的服務態度,舉止大方、耐心周到,使患者能夠盡快適應醫院的環境,消除緊張、焦慮及恐懼的心理。
1.2.2 生理性舒適護理 在ICU的患者大多數是危急重的病患,他們難免會出現一些頭痛、惡心、嘔吐、說話和飲食困難、睡眠質量差、肢體活動不便、尿失禁等現象。對這些患者要加以人性化護理,從方方面面來使患者感覺到舒服,比如患者可能長時間處于平躺的狀態,時間久了以后,身體上的肌肉可能萎縮或者感覺的疼痛,要給患者進行肩、背、腰、下肢的按摩,使患者全身肌肉放松。
1.2.3 心理性舒適護理 患者很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以及恐懼的心理,護理人員要更多的了解關心體貼患者,要多和患者溝通,在護患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音樂療法對患者的心理治療也有很好的效果,使患者減輕焦慮、緩解疼痛,使患者從心理有一種舒適感。因此,在ICU內要定時的播放治療性音樂。
1.2.4 社會方面舒適護理 對這些護患要適當的放寬家庭探視,減少患者的孤獨感,還要從學校、職業等社會關系方面給患者帶來舒適,從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1.3 評價指標 采用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以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治療依從性。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使用 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表2 兩組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如表1可知:實驗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如表2可知:實驗組在干預前后依從性要高于對照組的。
“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有效的護理模式,是患者無論在生理、心理、社會、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程度,包括心理舒適、生理舒適、社會舒適等,目的是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促進早日康復[3]。通過對我院的200例ICU患者的舒適需求調查發現,大多數患者認同ICU舒適護理模式的應用,其中,很多患者對病房的溫度、濕度、通風、采光、房間器械及患者用品的整潔干凈、夜間護士巡視等方面的要求最多。舒適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能使患者從心理得到很大的改善,良好的心理狀態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復。醫院通過技能學習與培訓提高從業護理工作人員的舒適護理素質,服務于患者,使患者提高滿意度。舒適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能促進和提高護理質量,發揮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及主動性,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潛能,對不同病患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使患者得到連續、整體的個性化護理。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比較舒適護理的實驗組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由此可以知道舒適護理能夠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舒適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可能極大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康復,根據干預前后比較看,實驗組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明顯好于對照組的,結果證實舒適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改善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是指患者在處于輕松自在、無焦慮、安寧的一種狀態,使護理從被動的服務狀態轉變為主動服務,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增加了病患治療過程的依從性,使病患對疾病的治愈產生極大的信心,從而真正達到舒適護理的效果和目的。
[1]李亞靜,王素婷,李慧芳.舒適護理理論的臨床研究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4,19(6):498-499.
[2]張志玲,唐華芝,侯臘梅,等.舒適護理模式在療養康復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02,16(4):187-188.
[3]周劍英.舒適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中的應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6):53-54.